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想读书笔记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想读书笔记体会

  林毅夫老师的《解读中国经济》堪称一部杰作!实事求是展示了中国经济过去两千多年来跌宕起伏及其背后深层原因,尊重新古典经济学但又不囿于其,指出了中国发展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那套经济模式,特别指出了同是改革的苏联和东欧的计划到市场经济一步跨的休克疗法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计划市场双轨并行的区别,用发展的事实来说明双轨制优于休克疗法。

  书本指出要认清自己的要素禀赋,小步快跑,一步一步发挥后发优势,逐渐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往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同时也指出了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城市农村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也揭示了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走不通的深刻原因。

  本书所涵盖的精髓,对世界三分之二人口所在的发展和转型中国家也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对心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广大同胞和书友,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0:5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作者以一个全新的明了的思路解读了中国百年前与当代经济的本质。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与这个时期比较优势下所拥有的技术改进加速度,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动与静中阐释了过去、现在、将来的最优发展模式,——最适合的便是最好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同样治人如同治国。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便注定了自身的硬件条件,如: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环境等,这是基础,是属于他的个人要素禀赋结构,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变量改进加速度,加速度趋于零者,从出生的那天便注定他将循规蹈矩的走完一生。可喜的是加速度的大小自己可以把握,这是人生充满期待的地方,小变则小成,大变则大。提高改变加速度的一个好的方法是找到比自己优秀者,发挥比较优势,在学习摸索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读《大作手操盘术》有感,市场中的投资是什么,是在供求关系下,市场中的各个分力在预期即将到来的市场运动中,所产生合力的过程。

  在实践中,不断的寻找探索改进适合自己的交易操作策略系统,同时在操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做到这点,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满仓惶恐,空仓焦急,着实难啊。

  当前努力中,等待出现交易策略的买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1:02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这是一本研究并解析“中国之迷”的书籍。其风格、其意图、其目的,明显地在解析“中国经济与发展之迷”。内容如此风格如此、表现的手法和逻辑也如此!

  中国为何自明代以来发展停滞了,为何历史上一直持续领先全球,自明代之后停滞了。李约瑟之迷与中国的兴衰的根由。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何搞了统制经济。为何出现了东亚奇迹、中国何以没有采取“休克疗法”而取得成功。为何中国优选首先选择农村进行改革,城市改革中又采取了何种措施,解决了何种矛盾与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工业的发展,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金融改革困难在何处,与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关系。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如何显现,双轨制何以有市场,其利弊为何。用西方的理论来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迷与路径,分析国际化权威对中国之迷的解析的正误。等等。

  看了这本书的十二个部分及其附录的三篇资料,真让人从文化、治理、人口、交换、社会等视角,明白中国的清代之后的屈辱,以及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能够持续发展。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和创新的视角,解析了财富原始积累、体制改革、开放性竞争、资源秉赋与作者不主张跨越式发展的种种理由。也对作者评价“华盛顿共识”的异议的非通用性,并对作者的比较优势战略予以认同。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开放程度、金融深化与改革、宏观稳定、就业结构与城市化、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华盛顿共识是指:强化政府的财政纪律,增加政府在改进收入分配和过去受忽视而有高回报的领域的公共投资,扩大税收的基础,统一汇率,贸易自由化,消除外国直接投资的障碍,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放松对市场准入的管制,保护私有权。

  对于作者将意识形态也视为一种资本,作为一种投资,这是我的首次接触这个理念。这真是一大发明。这也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故意识形态的投资及非权力相关的“干股”,其实就是技术入股 ,是知识产权!

  对于构建的复杂的关系中抽象简单而实用的逻辑关系,这是社会科学理论本质的任务。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关键的变量从而建立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这需要知识分子的丰富社会科学知识作支撑!

  真是大家!此老兄真不愧为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让人从中看出其写此书的意图。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投资,作为资本,作为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1:06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林教授的专长之所在是发展经济学。他针对不同时期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乃至每个阶段发展经济学所倡导政策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发展结果,结合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经验,提出了“新发展经济学”。有人说,这也许是中国经济学界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大机会。

  林教授的发展经济学,概括而言,就是: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自生能力。实际上是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加上了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国情,强调企业的自生能力。林认为,在后发国家中,战后实际上只有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上升到了发达经济体行列,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同样亚洲的菲律宾、80年前的中国、印度,还是拉丁美洲国家,非洲国家等,都没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遇到了经济发展的危机,甚至很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林看来,这些不成功地区和国家和成功者,在发展政策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自己的要素禀赋上,从而发展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使整个经济体内部的经济个体具有自生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实现利润和积累,缓慢改变经济体中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比价,慢慢实现个体劳动者占有资本量的增加,从而走出“贫困陷阱”,实现技术变迁。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产品(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技术和制度。要素产品呈现供给的刚性,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一种结构,而非一种可以人为可以大幅增加其效能,制度也具有刚性,具有消极被动性,大多数时候只能根据变化的现实,被动改变以适应现实,这里面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技术。

  十九世纪后半夜,铁血首相俾斯麦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功使同意后的德州从相对于英法等先进工业国家的落后农业国家,成功也发展为工业国家;苏联同样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巨大跳跃和发展。相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了程度很深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的破产。作为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无论是赶超战略还是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对于经济的强力干预。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经济学对于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进口替代战略,让发展中国家比照发达国家,建立相同的产业结构。实际上也就是经济的重型化,因为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欠缺重工业。

  现在看来很清楚,这种战略在所有国家都失败了。因为这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重工业在发展中国家而言,相对于农业和轻工业,成本太高,导致这些产业只能靠国家体制性的保护或者补贴存活,而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财富一直外流,也导致这些产业发展缓慢。体制性保护的最佳形式就是计划经济,从而内在不合理的结构方式,外加计划经济,导致整个经济体没有活力。

  赶超战略失败后,如何改弦更张,出现了两种做法,一种是“华盛顿共识”,即主张经济的自由化,其中苏东的休克疗法即是例证:私有化,市场自由化,汇率自由化,宏观经济平衡。还有一条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即存量缓慢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实现增量的市场化,缓慢改变经济构成中计划部分和市场部分的比例,从而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结果同样让人意想不到,苏东国家失去了十几年,而中国实现了奇迹。

  现在看来,原因也很清楚了,还是处在是否遵从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上。经济自由化成功的基础在于企业必须首先具备自生能力,而苏东国家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本身就不具备自生能力,自由化的结构就是,要么企业破产,要么国家重新对企业进行巨额补贴。而中国增量的市场部分,是建立在中国的要素禀赋基础上的,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体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变迁、产业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1:11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近日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的林毅夫著?解读中国经济?,此书的有些观点虽然本人不认同,但是却实是一本经济学的好书,值得认真一读。并就一些书中观点进行探究,以更进一步认识中国的经济历史,现实经济并对以后的经济政治发展方向进行研判。不仅对个人的投资、炒股有益,而且对以后的个人政治方向如何选择有所帮助。

  第一讲中对中国目前的经济非常满意,但是我认为其中引用的很多数据水份有可能太大,就我们家人、亲朋、同事等身边的人来说,大多数人没有达到书中所说的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我的妹妹一家及公婆都在上海,今年她们回来过的大年,上海人的收入是全国最高的,但是仍有很多人达不到平均数,何况是中西部的广大地区。林先生主要生活在大城市,我想他应当很少去中西部的中小城镇、乡村,尤其是山区的乡村、老少边穷地区。中国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游戏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林先生是对这些数据是否进行了真实性的确认与研究,由于许多数据平民百姓是无法核实其真实性的,虽然大家对都有疑问。目前很少有学者或独立的民间机构第三方公开站出来对此进行论证。如果基础数据材料是错误的,那所有以此得出结论都是不可信的。

  第二讲中有李约瑟之谜中提到积累与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关系,本公为中国古代无论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只要能吃饱饭的正常家庭,都会或多或少的进行储蓄、投资、积累,只是其积累的财富大多数以房地产的形式存在。农村中地主的主要财富是土地、房产,农民的主要财富也是土地和房产。许多农民积累财富后首要的目标就是买地。城市中官员与商人的主要财富也是房地产。这些可以从晋商、徽商、浙商等有名深宅大院中略知一二。中国人的财富主要以房地产、金银、书画古玩的形式存在。这既是积累也是投资。中国人即使是现代也很少有人投资科研技术发明,所以中国的技术进步在古代、近代都比较落后,现在我们看电视中有个节目叫“我爰发明”,其中许多人爰科研发明,但是很难得到科研经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只发给科研院所等国有的科研机构。现在中国的房地产、黄金、古玩字画、玉石等如此疯狂,就是因为全国人民都在以此为投资和积累的标的。我国无论是国家和个人都是身在其中,对于个人来说这不是重在问题,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就表现为国家科技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正相关的影响。

  第三讲中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说明白何为因何为果,其中以走资本主义方式失败为因,无论是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都不会让中国成功的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也没有能力和勇气来领导中国的资本主义革命,这些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国近代有足够的民主,毛泽东是不会去走军事革命路线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曾尝试过游行、请愿等民主运动,但是中国的封建军阀、官僚、资本家们是不愿分给人民部分的经济权益与政治权益,人民只能通过武装斗争来争取合理但不合当时之法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1:1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对赶超战略有的说的比较明白,但是我以为比较优势起的作用很大,但是在没有政府推动下经济是只能建立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中,发达国家是不会将高新技术、重化工行业轻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轮胎、皮鞋、打火机等并不算是高技术的行业都要进行征高关税、贸易制裁、政策限制,以打击中国的相关产业。其中造船产业是一个典型,在我国就进行过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争论,当时我国走了当时看来是最不经济的一条路,自主造船。现在我国因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产能,产量与产值都很高,在造船这条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数以百万,与其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上千万,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这其实是赶超战略的结果。拉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一直以市场经济比较优势发展产业,现在以经被轻工业化,无法重工业化,高新产业就更不能提。

  经以上正反两面对比本人以为赶超战略能使用,只要在国民经济中选取占比重不太大的重要发展战略型产业进行,控制好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方法对头,用不了二、三十年就可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只是在此二、三十年中政府要进行高强度、长期的政策、资金、资源上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争取到好的回报。这是一般的产业资本无法做到的。中国和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产业现在就是处于早期的发展期,只要政府大力支持,不要二十年就能成长为像现在的造船业一样的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加力。

  日、韩、美、英、法等国对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大力支持,对无比较优势,但对国家有重大利益的产业也大力支持,有些轻工业是完全市场化的,但是重化工、高新产业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很多产业是不能随便进行产业转移的。王小东先生是在日本学习过产业经济学的专家,对此有过比较好的论述。

  第五讲中东亚经济发展有其文化的基因在里面,儒家的勤俭、教育、投资的思想是个重要根源。在中国近代,当时的儒家思想的腐朽、败坏的消极思想在其中起做用,所以中国人要打倒它。在经过建国后几十年,大多数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受了唯物主义、对科学、民主、平等、自由有了基本的认识,神、鬼只在少数人心中还有地位。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极左的清算。此时的中国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其实更多的是精华。所以此时的儒家以不再是清末的、民国时的儒家思想了。

  东亚国家大多是在冷战、出口经济、教育、市场等国内外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各国政府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才使各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8:21:1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只有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

  第六讲中对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多数农村是以此方向改革的,在中国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少的情况下,这基本上是对的。但是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农村的人口、土地情况在许多地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以为还是全都按家庭联产承包的办法走就无法与时俱进了。有些地方应当有更好的经济模式。比如“刘庄”、等其他发展好的农村发展模式也很值得研究,我们不能只宣传分家发展好的,也要宣传集体治富奔小康的。

  第七讲中城市改革的问题其实就是现在各级政府官员的问题。我国目前各级市长、县长很有明、清时候官员遗风,把做官做成了生意,把城市的治理当成了一门生意。无论是房地产产业还是各种形像工程,我们的官员们很有钱途。正本清源,如果政府把官员治理好了,城市改革就成功了。

  第八讲国有企业的改革中提到中小型国企目前基本都破产倒闭或私有化了,在这当中有许多的经理人多拿、多占、损公肥私、私分国有、公有财产,现在这些人大多还活着,我们的政府是否应当对他们的原罪进行追究。几千万国企下岗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一句话“为了国家大局利益”就算完了,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国企永远是搞不好的。

  第九讲中提到金融改革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本人下岗后一直在私营企业中打工,现在私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多在年利率25%——30%。随着中国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源禀赋的提高,资金供求关系会逐步缓解,利率我认为会逐步的下降,目前如果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太快,反而对经济发展不好,只要逐步改,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利率降到15%——20%,利率就可以完全市场化。国家特殊政策性贷款除外。只是银行业的垄断利润会逐步下降,但是因为银行业所具有的天然特性,所以还会有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十讲提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这点不光外国人有怀疑,中国人也有怀疑。现在真实数据只有天知道。但是我国所有人都知道目前中国的经济里有黑色部分和灰色部分,黄、赌、毒在全国都有,在部分地区非常严重,基本上是公开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前虽然很穷,但是基本上是干净的,现在形成对比,对现政府提出了执政合法性,合理性的问题。无论是任何政府,都有对内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公平、正义,对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义务和权力,如不能完成任务,就会失去执政的合法性。

  后面书中提到中国的人口政策,现在中国以经放开了单独两孩政策。本人以为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中国现在人口绝对值是太多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在人均资源上是世界最少的几个国家。人均资源多的国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无法提高人均资源量,至少不要再将其减小了呀。如果长此以往,我国人均的水资源、人均耕地、人均森林、人均绿地、人均石油、人均煤矿、人均电力、人均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不要说外国,单说中国高收入行业中电力、石油、银行、证券、保险这些行业中的人均净资产、人均总资产都是非常高的,对收入的决定因素是占有总资产和净资产而不是其它因素。

  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势在必行,如果大家看“我爰发明”节目就能看到许多农业机械的发明成果,本人以为对中国的现代农村是非常实用的,如果中国像欧、美、日一样,在农业中大量的使用机械化装备,将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成为非农业人口。这是很可能实现的。我国的人口统计本身就未必准确,在如此大的人口城市化中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这是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此问题,将产生很严重的拉美化问题,城市“贫民窟”将不可避免。

  我国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优生优育,“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医药卫生、税收增加了人们的不公平,再加上一个巨大的人口,而且越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生的孩子越多。即会产生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1: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