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组“行为更进”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满堂灌的讲解占用了大半时间,学生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朗读涉及面过窄。教师的眼睛光盯住那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近一半的学生在一堂课中竟然没有一次朗读的机会,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3、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以上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的遗憾。我们有必要让琅琅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
二 “行为更进”式教研活动设想
研究内容
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4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一)准备阶段
1、确定专题研究主题,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铺垫。
(二)实施阶段
1、以两轮“行为更进式”教研为主要方式,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第一轮——多人多次更进。授课人: 魏星 覃小玉
第二轮——单人多次更进。授课人: 陈美霞(参加学区调教)
第三轮——多人多次更进。授课人: 莫定学 邓春燕
2、在实验中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阶段成果报告。
3、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归纳整理。
(三)总结阶段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我校学生的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美文朗读,使学生陶冶性情和情操;促进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结集或发表与研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