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四年级体育《接力跑—传接棒教学》课例分析 
一、学习内容: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 
二、授课对象:水平二 四年级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掌握接力跑中传接棒的技术;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与同伴合作达成目标,增强团队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接棒的配合。 
难点:接棒人的预跑时机。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小组练习法 
六、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开始准备阶段(8分钟) 
1、宣布课时内容,安排见习生 
2、热身慢跑两圈 
3、热身操 
【片段分析】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开始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气氛,为探索与尝试学习做好准备。根据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人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上这个环节安排了慢跑和热身操。但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观察,在这个环节上设计比较单调,虽然达到了热身预备的目的,但情境的安排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新厌旧”的心理没有很大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没有很好的被激发。如果能采用欢快的音乐加以辅助,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良好生动的学习氛围,为下一个步骤的学习能起到承上启下的结果。 
第二部分:学习互动阶段(22~25分钟) 
1、设置情境:以校运动会为背景,号召学生努力练习,争取在运动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熟悉接力跑 
游戏:接力棒传接比赛(比一比哪一组速度最快) 
【片段分析】这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与“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多练为主。因此,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导入是教学的“切入点”,但如何有效地切入是我们设计这个环节的重要关键。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上,以问题情境法通过师生的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但在提问时我们要考虑到四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完善,思维指向性比较模糊的特征,注意提问的技巧,选择问题的切入点要直接到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发。 
3、学习交接棒技术 
①学习技术:分四组进行接力技术学习 
②分组进行慢跑接力的练习 
③分组讨论,总结技术 
④巩固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