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几何知识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4: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几何知识教学质量
海南省农垦直属三小       张颖华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乐趣……志趣逐级发展。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 。“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4:24:39 | 只看该作者

2.利用色彩与动态效果,展示几何图形,克服教学难点。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图象演示,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辩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那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通道,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3.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建立图形间的相互联。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图形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可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积极思维、自我挖掘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仅能彻底改善学生凭空想象似懂非懂之苦,还能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再演示把与这个长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发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而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只靠直观的教具演示是不能完成的。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是如何变为正方体的。画面化静为动,形象直观的把长方体转化为正方体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加深了对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在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几点尝试和探索。我觉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势在必行,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的整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然会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出广阔的思维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3: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