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研讨活动听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0: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研讨活动听课反思

2016年5月25日,我参加了江宁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三课连上”的形式进行,依次由朱明蕾、朱云霞和朱乐老师分别执教《认识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三课。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器材,生动的课堂让我学习到了许多。

一、《认识液体》听课反思
朱明蕾老师通过四种常见的液体导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感官去分辨它们。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可以用眼去看颜色与透明度,用嘴去尝味道,用鼻子去闻气味。可是学生在“尝与闻”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操作,比较生活化。朱明蕾老师趁机教授了学生如何规范地“尝与闻”。三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需要老师精心地指导与预设。朱明蕾老师在实验前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卫生与操作问题,在注意事项中详细地指导操作细节,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朱明蕾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一张实验记录单。在小组汇报时,结合师生间的交流,将学生们的实验现象呈现在黑板上。其中,用笑脸和打星的记录形式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在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学生开始利用工具去认识液体。朱明蕾老师通过液体的共同特征——流动性引出问题: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相同吗?接着,她出示实验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学生们针对如何摆放器材和如何取等量的液体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逐渐知道这个实验如何操作,锻炼了学生思维。学生在进行汇报时,有一个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都不同。朱明蕾老师抓住这个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出现误差的原因。这个环节教会了学生:在出现误差时,不应该忽略它,而应该是回顾自己的实验,积极地分析,找到症结所在,为下一次实验提供严谨性。
最后,朱老师还介绍了天平称重实验与表面张力实验。但是我觉得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有待商榷。首先,出于时间与教学重点的考虑,这个部分可以放到下一课时进行更加充分地探究。其次,表面张力实验在三上《认识水》一课已经做过了,这里可以换成其他液体,学生在探究的时候会更加有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0:07:12 | 只看该作者

二、《把液体倒进水里》听课反思
朱云霞老师通过分别把油和水倒进水里去的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先进行充分的假设并说出原因。然后,她手把手地对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地教学,针对学生操作不规范地地方及时进行矫正。这种指导地效果还是比较高效的。实验后,学生惊奇地发现:油浮于水上,蜂蜜沉在水底。结合了前科学概念,学生说出:油比水轻,蜂蜜比水重。这个环节整体处理地很好,但是如果最后学生说出轻重时,朱老师能够强调是在取相同的量的情况就更严谨了。
朱老师的第二个环节是带领学生研究液体的沉浮是否与倾倒的顺序有关。她先通过“如果把蜂蜜、油和水倒在一起,你准备怎么倒?”引发学生思考:倒这三种液体的方法有几种。然后,她给学生出示了实验记录单。朱老师对实验记录单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种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液体,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记录更加的方便、直观。提个建议:如果用蓝色代表水的话,学生呈现记录单时对比性将更强烈一些。学生在说完可行的顺序与猜测之后,便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选择一种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将他们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所有小组都是油浮于水上,蜂蜜沉在水底,液体的沉浮与倾倒的顺序无关。不过,由于实验所用的烧杯比较小,后排的同学和老师并不能清楚地看见实验结果。如果这个地方用投影仪从侧面投影出九个小组的结果就更好了。最后一个环节,朱老师出示了两瓶红色的热水和两瓶无色的冷水,让学生先体验,再猜测。在观看了朱老师演示的实验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前科学概念总结出原因:热水比冷水轻,会浮在冷水上。
个人觉得,这一节课是三节课中最成功的。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基于学生特点的记录方式,无微不至的指导等都是亮点。只是在究液体的沉浮是否与倾倒的顺序有关时,如果教师的过渡语言引导性更强一些,并且先演示一种倾倒顺序的实验,会不会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更加顺利,实验的目的性也更强一些呢?

三、《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听课反思
朱乐老师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将鹌鹑蛋、小球、团状橡皮泥和泡沫板放进水里去会怎么样呢?学生进行猜测之后,朱乐老师将四种物体依次放进水里去。学生发现:鹌鹑蛋、小球、团状橡皮泥沉了下去,而泡沫板浮了起来。接着,老师提问:如何使曾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学生通过他们的前概念,迅速地说出了用泡沫板、把橡皮泥捏成碗状等方法并做好了实验设计。在汇报了实验设计之后,教师又讲解并演示了添加食盐的方法。在学生清楚了各种方法之后,老师把他们分成三组,分别用自己的方法来让鹌鹑蛋、小球、团状橡皮泥浮起来。在学生汇报了实验现象之后,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发现:我们可以分别通过改变水、改变重量或形状、借助漂浮物等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最后,老师通过讲解死海、潜水艇和汤圆沉浮的原理对本课所学进行了巩固。学生还通过设计竖立在水里的渔网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
朱乐老师对本课的实验器材进行了进行的筛选,是一大亮点。但是我觉得朱老师还有一点可以进一步改进:关于教学环节层次的设计与梳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引入部分有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并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总结,这样课的层次与脉络就更加清晰了。

最后,感谢江宁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组织了这样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有别于以往活动的“三课连上”形式,也让我们听课老师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建构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三位上课老师的辛苦付出为我们的研讨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这让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能力提升更加迅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