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且研且思,且思且成长 ——参加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第4次培训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8: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27日,伴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官河小学,参加我们培育站的第4次培训研讨活动。走进官河小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洁——整洁的校园里看不到一点纸屑,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人清新的感觉,在蒙蒙细雨的笼罩下显得更加迷人。走近两栋崭新的教学楼,里面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悦耳动听。

今天的活动安排是上午聆听李小会老师和董道勋老师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咏华山》以及交流研讨,下午则安排的是由连云港市苍梧小学的江潇潇老师的观摩课《黄鹤楼送别》和特级教师汪燕的讲座《“文包诗”教学策略谈》。

因为针对本次研讨活动,5月16日晚我们已经做了在线研讨,所以我对今天《咏华山》这一课的教学观摩充满期待,我期待看到更多集体研讨的智慧在课堂中会有完满的呈现,期待听到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吟诵《咏华山》的美好与投入。两节课,两个小时,两位老师的不同教学设计,针对教学设计的精彩呈现,让我看到了同课异构的背后所体现的教师把握和处理文本的精彩之处,虽是冒雨参加活动,但真是不虚此行,收获颇多。

一、结合学情,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如果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作是一棵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的大树,那么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大树的根基,两位老师都能抓住文包诗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准确定位适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足以看出他们之前在正确解读文本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对《咏华山》文本中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进行了反复研究,深入琢磨。发现了其中真正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所以他们能设计的那么科学、那么精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指导孩子的读书开始,随文识字,重视写字方法的渗透和点拨,并能恰如其分地抓住文中难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大意。在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都注重寻找文与诗最佳的契合点帮助孩子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咏华山》所表达的情景与感情。

新课标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一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在指导写字这一块,两位老师语言精当,都采用先学后教、先指导再示范的策略,鼓励学生通过书写,观察、探究字形特点和书写关键,相机的点拨观察汉字的方法对孩子在学习汉字书写的技巧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识字效率。孩子也通过使用老师的方法“读”字,并慢慢做到举一反三。

二、针对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如果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大树的根基,那么教学主线就是树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教学板块就是树干上分生的树枝,每一个教学细节就是一片片繁茂的树叶。文包诗的课文,教师能教给孩子什么呢?我以为,教师在研读文本时,着重要看到孩子在读课文时看不到,却又很重要的东西。

教学时,李小会老师抓住“啊!华山真高哇!”启动教学,把课文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高、美,然后一步步地理解“山腰间、远远近近的山”这些词语。这样设计,不但突出了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董老师通过“爬”词语山,整体感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举头”、“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孩子在其中不仅感受到文包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也能在反复的朗读与吟诵中学会了长句的停顿与处理节奏的技巧,理解了“沿着山路”、“山顶”、“山腰间”、“远远近近”、“情不自禁”等词语的含义,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哇!”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总之,两位老师都重视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帮助孩子理解各句之间的关系,通过朗读、画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孩子带进语言的情景,让孩子在情境中体会、思考。不能说那种方法好,只能说孩子在课堂的接受程度,哪种方法更有效。

三、适时评价,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现在我们进入一个关心生命的课改年代,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不仅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应关爱学生的生命。

对孩子的发言,两位老师也总是认真倾听,适时赞美和鼓励,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勇气。整堂课的行进过程中,教师都会有意识地观察和倾听孩子。在董老师指导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太阳不想回到山腰间,因为那样太热了。”面对这种童真的回答,董老师没有批评教育,而是通过讲述和呈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让孩子明白相关词句在使用上的准确,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份精彩。

当然,再完美的设计也有瑕疵,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下面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思考:

1.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我认为每一节课的训练点不求多,而求精。因为是一年级嘛,尽量立足于词语、单个句子上,找寻和课文内容贴近的又容易表达的点来训练,这样不仅不拔高学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写字时间再多一些。低年级的写字指导,一定要让其在课堂上写,该做的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适时的展评,能够发现不足,及时给予纠正,更能够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

3.文本的忽视。我的意思是指教者在进行这课书的教学时,学生由始至终好象就没有打开过书,一直把头抬着看着大屏幕进行课文的学习。由此我们不得不追问,学生还要不要低下头来读书?还要不要捧起书来读书?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都有这么一个经验,有些孩子虽然有时说得头头是道,但真让他捧起书来读时,却还会读得结结巴巴。由此可见对于文本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上, 还需要我们教者尊重文本,时常让学生能捧起书来,真正读起书来。

研讨活动虽已结束,但是思考仍在继续,透过今天的活动,我又一次成长,让我们在以后的培训活动中,且研且思,且思且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8:07:20 | 只看该作者
塔山中心小学       徐晓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6: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