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评课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8: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需要把所有结果都要罗列出来。列举不是“天马行空”地找寻,而是要凸显“有序”思想,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有序”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在经历一系列学习活动之后“自主生成”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列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思考方法,感受其特点和价值,教师有意识地拉长了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引领学生在自我思辨的基础上自主发现。

因此,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典型结果,教师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层而有序地呈现:遗漏的情况—完整但无序的情况—完整又有序的情况—有序但重复的情况;而从列举形式的呈现来看,则先是画图形式,再是列表形式。

例如: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说: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说明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22÷2=11(米),而8+3=11(米),正好符合条件。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一种围法,那还有没有其他围法?怎样围才能使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

生:只要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计算出面积后再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师:这两种围法都符合题目条件吗?他找到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出:因为10米加上1米等于11米,8米加上3米也等于11米,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这样找到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30平方米。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列举如何做到有序,体验有序的价值,认识不断深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8:05:0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评课(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某一种策略的概念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辨,认识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是重在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因而,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内化理解,提升认识,从而逐步形成稳定的解题策略,进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当学生经历列举的过程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与过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运用列举策略时又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辨,学生不仅深刻体验到列举策略的价值意义,而且有效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而只能在“思辨”中感悟获得。因此,“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与同伴思维结果的权利,引领学生积极思辨,充分经历策略形成的探索与建构过程,从而让知识理解在思维再现中不断升华,让学习经验在反思总结中不断积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