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09 | |阅读模式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拜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原点》,她坚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她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窦老师认为,让学生打牢基础才能让学生用一灵一肉支撑起“人”字的一撇一捺。窦老师的的见解精彩纷呈,叙事说理声情并茂,既幽默诙谐又博大精深,让人看得意犹未尽、手不释卷。

  窦老师在书中所叙述的一个个案例,流露出她对教育的孜孜以求,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总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真心付出的时候,才会在乎。越是在乎,越是难忘,恰好也说明了他付出的越多,正是由于窦老师平时的真情付出,才换来今天他们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不凡的教育人生。

  从教以来,月月年年,我也曾彷徨过,也曾抱怨过,看完了这本书我无时无刻不被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那份赤诚所感动,对她自我超越那份认真所震撼,对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而思索。

  一节课原来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来可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窦桂梅老师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源于她对理想的点点营造。才使她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寒夜孤灯,她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我被她高雅的人格折服,更为她真诚的独白而惊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13 |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得到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听课过程中。听完她的课也让我情不自禁地翻开这本书进行潜心阅读。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得吸引人!文中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眼,从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5年。在这五年中经过许许多多的四十分钟课堂,课到底该如何上这个问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从未停止问过自己?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需要在课堂四十分钟上见功夫,需要贯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课前认真周密的备课、揣摩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需要掌握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需要关心周围的生活等等。上好一节课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阅读却越来越远离我,究竟是为什么?没看这本书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没有时间安慰自己。可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的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我想自己必须做个深深的检讨。因为我的读书意识还很淡薄,读书还没有成为我的生命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香满园的地方。我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给自己拒绝阅读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拯救教师的阅读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17 |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顿素贞

  今天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报告中,窦老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窦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为教育的契机,并且寻找和回归教育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窦老师坚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在课程设置中,窦老师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个一” 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窦校长现场朗读诗时,轻柔的声音深深吸引了全场老师,富有磁力的声音让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经她一朗诵,我眼睛湿润了。大家都凝神静听,听着如此美妙的朗诵真是享受!为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母语教师鼓掌。她的创新精神也让我佩服不已,三个超越让我记忆犹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真是希望母语教师及家长都能现场感受感受窦老师的风采,并从这样一位敬业且时刻为学生终生着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东西来。

  让孩子从小爱上书籍,我一直也是这样的观点,但通过窦校长的这堂讲座后,使我对让孩子读精典的范围扩展了,精典并不局限于名著,也要让孩子读一些同时代的精典,真是受益非浅。

  反思自己不禁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平时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阅读量不多,有时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要想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的积累,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23 |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郭红

  “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这就是窦桂梅老师超越的意义所在。“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读着这段话,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窦老师的超越教材

  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我们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是啊,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这种课程意识,才能把教材看作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并能准确地加工教材。

  窦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语文,带着孩子们做起了“积累”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几年来,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抢救了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引导学生就教材来说,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于是,窦老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的书,进行收集、加工、定稿,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

  窦老师的超越教材,告诉我们: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二、窦老师的超越课堂

  作为教师,要树立“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的基本理念。窦老师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课上,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心得,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我们一起和大师对话,与专家讨论素质教育,请教授给学生讲座……课下,一起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夏令营。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和学生一起去滑雪,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跳绳,打雪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

  超越课堂,窦老师告诉我们:语言已经不止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27 |
三、窦老师的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超越教师,窦老师着力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鼓励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窦老师告诉我们: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窦老师的三个超越,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看了窦老师的三个超越,能想象出她在课堂上营造出的那种美,那种艺术魅力,她对她的职业、她的学生洋溢着的那种真情,她在语文教学中所做出的那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探求,这些都将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感动我们,感动教育的内心……

  我自认为无法超越窦老师的境界,但是,我却可以学着、试着尝试窦老师的方法,因为,窦老师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点亮了明灯。

  感谢《回到教育的起点》,感谢窦桂梅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42:31 |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肖慧连  

  《回到教育的原点》是 窦桂梅老师的又一力作,趁着假期,于春节间匆匆读完,但她那清新质朴的文笔、超前的教育理念、豁达的人生态度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语言总是能打动人心,触及灵魂,发人深省。

  何为教育的原点?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提出教育的原点就是师生中流淌的爱;在王阳明的眼中,教育的原点是在良知里;在犹太人看来,教育的原点是智慧;在爱因斯坦和罗丹心中,学习才是教育的原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学一直奔走在改革的路上,奔跑中风景各异。现在,寻找回归之路的呼声不时响起,什么是教育的原点?窦老师心中的教育原点就是把“爱、良知、智慧、学习”融合在一起,做一个专业、有爱、有良知的老师。

  窦 老师认为,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窦老师说:“阅读史,就是一名语文教师的生命史。”此话一点也不夸张。“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读书一生”是窦桂梅老师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藏。我们来看看窦老师的阅读轨迹——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的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儿童经典帮她和学生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令她更敬业更专业。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实用的、快乐的——因为阅读,她站上了“巨人的肩膀”;因为阅读,她激情投入;因为阅读,她卓绝睿智!是的,读书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

  掩卷沉思,反思自己,虽然平时也有读书,但大都是蜻蜓点水式,只浮于表面,只限于狭窄的阅读空间,根本没有深入领略书中的博大精深,就更别说阅读系统化和记录阅读所得了。语文传承的是人类文化,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勤于练笔,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一个好老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三块组成。窦老师说: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不但自己要阅读、阅读、再阅读,更应该带动孩子们去阅读,为孩子搭建进步阶梯的第一个平台,共同接受文学、社科经典的洗礼,获得根部滋养,让自己的教育回到原点,让孩子的学习回到原点。五尺之躯能够站在讲台上驰骋古今,畅谈中外,只有阅读才能产生这种奇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阅读,所以美丽;因为阅读,所以反思;因为阅读,所以前行!“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就让我用窦老师的话来自勉: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教育、对孩子的良心,我想,我们会渐行渐远!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