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古娇儿难成材幼儿园教学随笔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6:0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古娇儿难成材幼儿园教学随笔资料
  文章提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孩子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首要条件,需要教师、家长精心周到的教育,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自理能力 独立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幼儿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
  一、形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
  1、过分溺爱是形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
  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变成为家庭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家长把孩子表现的机会都给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这些看似“爱”的种种行为,实际上有意无意的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而动手能力的低下也会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导致智力的退化。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我不会”的声音。
  2、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并产生了依赖感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这话确实值得深思。
  3、“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影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二、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自理能力差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6:04:58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园配合教育的措施。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
  1、使家长明确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意义深远。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孩子们需要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有位日本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其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进孩子全部智能的提高。”为此,我们幼儿园多次发放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的宣传资料,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2、提醒家长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我们老师每天安排小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即早晨小值日生要早早入园,给自然角的花、农作物浇水。还有餐前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师一起擦桌子,协助老师一起分小盘、分小勺。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当这时,孩子总会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让我来分勺子吧。”“老师让我浇水吧。”
  我们也会在发放家园资料、面谈时告诉家长:孩子特别好模仿,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各条件,比如我们在择菜洗碗时,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当然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打破了碗,弄了一地的水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幼儿园与家长加强联系,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我们在教给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把孩子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注入式教育。如刚开学时,我班多数幼儿每天午睡前的鞋子老是不能摆放好。家长们也说,孩子在家脱掉鞋后乱扔,要我们帮他们放好。为了培养孩子摆好鞋子这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就要求他们能自己脱鞋,并将鞋子摆放整齐。刚开始时,我是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幼儿这样摆,那样摆,还不厌其烦地示范,但效果不佳,后来我就想: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念儿歌,那我就教一首儿歌吧:

  鞋子
  左边的鞋子,是鞋爸爸。
  右边的鞋子,是鞋妈妈。
  两只鞋子,摆摆正。
  他俩要说,悄悄话。
  这首儿歌写的简单形象,将两只鞋子巧妙地比作幼儿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后两句又将一个好习惯和宁静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结果,每次午睡前小朋友们都边朗诵儿歌,边把鞋子摆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我就跟家长们沟通,把这个好方法教给了他们。他们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也有了改观。
  在摆鞋子这件事中,我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给他们饶有趣味的儿歌,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要求就要有所区别;对于遇到的不同的事情,就要不同对待。我们是按照以下几点来做的:
  (1)肯定法: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只有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家长的一声“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  
  (2)故事、儿歌法:讲一些小动物小朋友的故事鼓舞孩子。如我给孩子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后,孩子们进餐的习惯又干净又快了。又如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6:05:01 | 只看该作者

  洗手歌
  湿湿手,擦擦皂,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
  再用水来洗一洗,
  一、二、三,甩三下。
  (3)榜样法:在家周围的邻居中,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就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像他们那样,对孩子说:“宝贝,XX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XX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就学着做起来了。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我班幼儿穿脱衣物的情况,刚开始我先让他们自己穿脱鞋子、裤子,因为这相对于穿脱衣服来说比较简单,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穿、脱的技巧,再让他们试着穿脱衣服。现在多数孩子已能独立完成穿脱衣物了。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而相信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多给他们掌声,要经常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们:“你做得很好。”还要经常亲亲他,抚摸他的头,给他自信心。老师、家长对孩子的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个亲热的眼神,都能给孩子对优点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作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孩子的行为,要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去促进其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往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学期我们小班年级组开展了一次“我的小手最能干”的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理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战胜挫折的能力
  幼儿的抗挫力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平时和幼儿交流时,我们要针对性地提问幼儿:当接到陌生人打电话找你家人,却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怎么办?当你在公共场所与父母失散了,你怎么办?遇到火灾怎样做?遇到困难怎样寻求帮助?等等,通过讨论使幼儿懂得一些基本常识;还会教给幼儿一些生活小常识,如:不小心烫伤了手脚应赶快把烫伤部分在冷水中浸泡;沙子入眼不能用手揉,要不断眨眼用泪水冲掉沙子,并尽快找成人帮助。有了一些常识,幼儿遇事就不会惊慌失措,而且慢慢学会了独立应付偶发事件。
  自古娇儿难成材。做狠心的长辈,才是真正爱孩子。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和理性的思维习惯,是父母赠予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幼儿园、家庭应该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孩子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家长配合,共同努力,相信辛勤浇灌的小树一定会勇敢地伸展枝叶拥抱阳光雨露的。

东湖塘幼儿园 陆春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