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双性化视角浅谈幼儿性别公平教育幼师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01:2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双性化视角浅谈幼儿性别公平教育幼师论文
公平教育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残酷激烈的竞争,要想成为成功的应对者,必须果断、善决、坚强,而又友爱细致、体贴,并善于协作攻关。人们不能再囿于单性化束缚,而应具有双性化人格。顺应时代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开展幼儿双性化性别教育,将成为公平教育的题中之意。打破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促进幼儿教育公平,为性别公正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   双性化人格概述
双性化人格,《简明不列颠全书》对它解释为“它是一个个体既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性,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和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做不同表现【1】。” 通俗的讲,双性化人格其实是一种兼具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人格类型,即要男性刚中带柔,女性柔中带刚。
美国代表性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在1974年设计了第一个双性化心理量表,其中它将人的性度分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四种,经众多国内外学者验证:双性化与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人格相比是一种最佳性别角色模式,也最顺应时代需求。在寻求教育公平的中国,它能让幼儿更好的在社会化中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完善其人格,充分发展其潜能。
二、   我国幼儿性别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幼儿性别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开始注重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迎来了春天。幼儿教育虽未纳义务教育,可不让每个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平等的享受自己权利的机会,是社会、家庭、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幼儿各方面教育逐步兴起。1996年,胡江霞明确提出因性施教,并强调因性施教要结合双性化性别模式,各学者也纷纷提出“双性化”教育模式。可是反观幼儿的性别教育,仍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1、幼儿性别教育女性化
当代中国幼儿园里,几乎都是女教师,男教师寥若星辰。致使幼儿幼儿性度出现偏差:男孩女性化,其男性特点过弱,女孩女性化过强,性度单一,缺乏必要的男性特点。男女儿童都显得有点温文尔雅、喜静、依赖、胆小、缺乏冒险、勇敢、探索精神和自信心【2】。
2、幼儿性别教育仍存在传统性别刻板印象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性别教育仍在很大部分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幼儿性别教育往往只是建立在介绍生理差异,渗透传统性观念的基础上。它只是要求幼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认识男孩和女孩在体貌的不同;教育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男孩该怎么做,女孩该怎么做;男孩该玩汽车、手枪,女孩该玩娃娃;男孩就该坚强、独立、勇敢,女孩就该温柔、文静。这些无疑是将男女性别过分僵化,在强调性别个性的同时却忽视了性别的共性,违背了幼儿共同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01:26:46 | 只看该作者

  (二)幼儿性度单一或女性化成因分析
   幼儿的性是先天决定的,而性别则是后天决定,它是在环境与幼儿园教育长期僵化因性施教,让男女幼儿享受不同的性别教育资源与对待下形成的。探究幼儿性别教育偏差的原因,应从幼儿所处环境与幼儿园教育入手。
   1、环境方面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对待不同性别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早期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成人世界的性别规则传递给儿童。【3】 中国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性别刻板影印象。在行为方面:父母会在买玩具时,给女孩买娃娃,给男孩买手枪、汽车。在游戏时:男孩可随心所欲乱跑乱跳,女孩则安静的玩一些过家家游戏。在言语教导方面: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语,“男孩要像男子汉一样”,“你怎么像女孩一样娇气”,“女孩子不要像男孩一样调皮 ”,“女孩要淑女、文静”。在有些家庭里面,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完全是家庭主妇,孩子从婴儿到幼儿的照顾多半是母亲,父亲总是很忙很少与孩子一起玩。因此,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模仿母亲行为,得到的是女性特点的鼓励和强化,在性度上单一且偏向女性化。由此可知,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是缺乏双性化共同强化的环境。
  (2)社会文化及传媒
   在中国文化中,长期传承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是事业的成功者,他们有能力打拼。女性是“贤内助”“ 好帮手”。社会将男女赋予了性别化的标签,勇敢、坚强、有理性为男性的标签,软弱、羞怯、情绪化为女性的标签。除去男女性别生理本身,这样为性别打下标签,是对女性的不公,也是对男性的不公。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传媒随处可见,它对引导和转变社会观念至关重要。可是他的性别定位也是随处可见。例如:广告中,像洗衣机、洗衣粉、肥皂、卫生清洁用品等有关家庭用品方面的广告几乎是女性,而男性则充当工程师、企业家、 专家等具有一定权威的角色。幼儿生活在这样性别分化明确环境中,男女幼儿的起始点就不同,其所获得的性别教育就是单性化的。
2、幼儿园教育方面
首先:幼儿园女性教师过多,缺乏男性教师。女性教师在传统观念中坚持着女人的女人味,导致其教育观、行为方式都是女性化的。在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教育内容设计,活动方式和材料的选择,游戏的安排、引导上都趋于女性化。忽视男女幼儿性别上的差异也更加没有重视公正对待男女幼儿性别,做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因此,抑制了幼儿男性特点的发展,使得女性特点得到过度强化,男孩女性化,女孩性度单一且更加女性化。
其次:幼儿教材性别刻板印象表现严重且过于女性化。史静寰在对幼儿读物的研究发现“幼儿读物中女性出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75%,男25%)。在读物职业分工中,100%的科学家以及工农兵是男性,100%的教师,75%的服务员是女性【4】。这些无疑是向幼儿传递着男女长大后该干什么,性别特点该朝哪行进,这样的教育对幼儿还说是潜在的不公平的。
三、实施双性化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实施双性化教育,让男女幼儿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而不只是局限在是什么样的性别则干什么,要像什么样的单性化人格教育之下,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以实现幼儿性别的公平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01:26:49 | 只看该作者

(一)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公正对待男女幼儿
1、父母要克服自身对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不要对幼儿过分强化性别角色,而要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在言语、行为等方面给予幼儿性别公正的引导。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鼓励幼儿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性别的玩具,同时鼓励幼儿玩不同性别的游戏和玩具。
2、为幼儿建立一个两性平等的家庭氛围,平等的与幼儿相处。母亲、父亲应站在同等的高度,父亲在外工作但不忽视家庭,母亲照顾家庭但又有独立的思想与工作,要同等的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避免父母单方的女性化或男性化。由此,才能让孩子吸收父母两性的优点,发展双性化人格。
3、帮助幼儿客观分析传统的性别角色观,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身性别优缺点,让孩子了解现代社会对双性化角色的要求,帮助幼儿超越自身性别局限。
(二)提升幼儿园教育师资、教材、游戏,公平教育男女幼儿
1、转变已有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应树立“培养具有双性化特点的儿童”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不受其性别影响,做到在因性施教的基础上培养双性化人格,使幼儿在人格上得到公正对待。
2、幼儿园因积极引进男性教师,弥补幼儿园女性教师的不足。让男性的坚强,勇敢、豁达、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富于竞争的活力与女性的细致、体贴、耐心、有爱心、温柔相结合,为幼儿营造双性化的环境,为其树立双性化模仿榜样,使教育资源同等落实到男女幼儿身上。从而促进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发展。
3、幼儿园要慎重选择或编写幼儿读物或教材。幼儿园在选择或编写幼儿园教材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知识,品德能力的增长,还要充分考虑是否对幼儿双性化人格具有积极意义。应使教学内容中角色的职业、性格或行为特征摆脱性别刻板印象,赋予他们双性化的特征或选择那些具有双性化特征的人物来作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榜样,从而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的不利影响。
4、重视幼儿游戏的选择与安排。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应适当鼓励和安排幼儿从事传统上认为属于异性的游戏。让男孩玩过家家、踢毽子、 跳绳等,让女孩玩踢球,捉贼游戏。在角色扮演上,让女孩扮警察,培养女孩的勇敢,让男孩扮妈妈,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等。总之,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打破性别的单性化,借助游戏,使幼儿认同并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双性化内容。
(三)打破社会传统认知,创设公平的性别环境。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其实男女两性的性别固有传统观念也逐渐打破。可发展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我们更应借助传媒的力量,尤其是针对幼儿受众的媒体,在宣传时应更多注意两性的共同点,让幼儿意识到男性和女性一样伟大,一样具有创造力,从而更好培养双性化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应全力以赴为明天的太阳创设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培养幼儿们的双性化人格,使其将来能更好适应社会,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娥.国内外“双性化”教育研究评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7,(6)
[2]杜国海.我国幼儿性度发展状况及其教育对策思考[J].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6)
[3] [4]穆青.当代女中学生的性别压力与性别理想[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22: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