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读书笔记

  最近花了两周时间读完《明朝那些事》这本书,除了好还是好。

  读到这本书也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刻意的去读它的,当然,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的点击率太高了,根本原因呢是我热爱历史,喜欢历史故事,比如全国正在热播三国演义 ,当然是新版的,我感觉拍的挺好,融合了小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一些事,还挺贴近历史形象的。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新版的不好,我想这应该是受了旧版三国与小说影响太深的原因吧!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使我从新认识了明朝这个存在了三百年的帝国,受益匪浅啊!匪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3:42 |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这两天,我读了《明朝那些事》这本书。这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从131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中发生的事儿。在这套书第五部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张居正了。虽然他在政治管理方面赚了不少钱,非常自大,还把小皇帝视若空气。但是我还是很佩服他。

  第一,张居正虽然“无视”小皇帝,但他并没有用小皇帝的无知来搅乱朝政。相反,他用心教小皇帝,想把小皇帝树立成一代明君。

  第二,他当上首辅后,并没有祸害老百姓,更没有让那些贪官污吏为非做歹。他不怕报复,创立了“鞭法”和“考成法”,让明朝出现了国库充裕,边界安宁的现状。

  第三,张居正知道见好就收。而夏言、严嵩、高拱都没有在适当的时间退位,导致了他们惨痛的结果。虽然他没有成功“走人”,但他懂得抓住时机,没有沉于权力之中,是难得可贵的。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并把枯燥的历史写得生动,是十分难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3:44 |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黄玮

  在读《明朝那些事儿之前》我特意去网上搜索了下此书的资料。《明朝那些事儿》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历史故事,当时掀起了一股明朝热。作者本名石悦,他花了3年时间在论坛上连载完这本书,边写作边将其集结成书出版发行,该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明朝那些事儿》一共有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第五卷《帝国飘摇》是续第四卷《粉饰太平》中皇帝潜心于道行,首辅严嵩致力于专权和贪墨导致财政匮乏空虚,大明身处于危机之中。于是开始了内争和外战,首先交代了徐阶通过明争暗斗成功铲除了严嵩,而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陆续开创大明中兴之世,并拯治吏治腐败,实行财税改革,推行万历新政,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事局面,可他们最终的结局终是悲惨。他们虽勾心斗角,心狠手辣,但大多都是为朝廷尽心尽力。

  外战即是援朝抗日战争。外战同样精彩,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名将们一一登场。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他把枯燥的正史写得生动、风趣,在他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充满活力和朝气,让那一个个名字不再是刻板的字符,而是活生生的真人,看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喜欢读这本书的,也许是文风的关系,读起来一点不嫌累,但更重要的,它的内涵在深深的吸引着我。 觉得佩服至极,读了一星期就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补习了明朝的那段历史,还领悟到了历史之外的道理。

  在朝廷上的明争暗斗,无论忠臣还是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勾心斗角,一步错步步错。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真诚、信义可言?有的只有利益。但在重头boss——皇帝的圣旨人人都如蚂蚁: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有的灭十族,冤案就此诞生!幸好我活在21世纪中,不用过得如此提心吊胆,步步为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3:5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是在靖的推荐下,虽一直知道此书火爆,但从未燃起阅读欲望,因莫名之中就不喜明朝,让我如何读?若是讲唐朝那些事、汉朝那些事,我定早早追上了。

  不喜明朝原因很简单,总认为这个朝代过于残酷,剥人皮、悬尸头、廷杖都让人感到白色笼罩。季老先生不是说,总应相信人会越变越好的吗,可我总觉明朝是打压人性的善,却将人性的丑恶与阴暗搬到台前,把这些本应躲藏在阴暗中的恶灵,却在那个年代公开化、扩大化、极致化。虽然要求众生都按仁人、君子标准行事,未必可行;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表面态度仍需正名才好。明朝在“人权”的态度上,与汉、唐无法相比,这是历史的倒退。

  读此书之前,我对明这一朝的功绩,实在数典不出记忆深刻之处,似乎除了紫禁城,这个朝代就干了一件事——“勾心斗角”。在我固有的印象里,谈及明朝政治,其斗争不可谓不激烈,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者们穷尽一切阴毒手段,完美展现人性丑恶;在经济上,明朝抑制商业,将宋历经千辛培养的“资本”苗圃摧残殆尽,这成为中国后世经济发育不良原因之一——先天不足啊,以此看来,这也是一种退步。

  但我也并非对明朝的贡献一无所知,发达的航海技术和举世闻名的紫禁城,这是我仅能说出的两项题目。明朝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促使航海技术得到发展,但此项行业未能持续,否则马尾海之战、威海卫之战不至于输的狼狈不堪,这不过是一项夭折的产业。如此理顺下来,可夸扬的只剩紫禁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了。

  现在已读完第一部,对明朝的功绩又有新认识。第一次知道原来朝鲜的名字是朱元璋给起的,为“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也许我现在知道,显得有点弱弱的,但是确实才知道。

  再则,所学专业促使我需了解史实,但二十四史也并非部部要读,于是在懒惰的趋势下,自然而然忽略明朝。但是上个月见靖,他推荐此书,况且并非史料,又早闻此书甚火,应不会离我胃口太远。

  于是展开架势,读将起来。很快被作者文风吸引,确实印证了作者说的“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这句话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内早已展开过讨论,记得读书时,有三次听及此言。

  第一次,是一梅老师在历史文选课上,她说对初学史之人,就应深入浅出的引导,否则生涩的资料会让人立刻失去兴趣,但现在高校内的老师,被职称及论文所困扰,只有发表专业论文,才可聘得职称。这样就没有老师愿意要花时间写上一篇科普性文章,因为那东西不能成为聘职称的筹码,所以无人肯费心思做这些事。但梅姐说,她是想通了,即使不能聘上职称,也要为自己的心愿做上一次这样的事,所以有《中华古诗文名篇诵读》出炉。

  第二次,是在中国古代史的课堂上,由陈峰老师主讲宋、明史,他亦提到历史本是鲜活的,且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写出了《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书中文法生动,但终是一本以研究为目的,为聘职称而下的筹码。

  第三次,是在和师兄、师姐的讨论中。我们院有个学生刊物叫《望族》,当时在全校都颇为流行,我哪会也是这个社团的主干力量,这个社团常有讨论活动。在某次讨论中,我们主编(何赞,湖南人,考古学,真正喜欢的是新闻,货真价实的人才),认为历史是可以写的生动的,但历史系的师姐坚持,写史怎么可能生动?历史和文学是有差距的,除非是胡扯乱侃的野史。我当时赞同主编意见,但我的确也不知道怎样写、怎样构思才能让历史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3:56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明朝那些事》后,发现真的有人做到了,真的是个神人那。若是何赞同学当时励志要证明“历史可以写的生动”(这是他的原话),我相信这位人才肯定也能做到吧。总之我在生动的描述和诙谐的讽刺中,开始阅读被人总结后的明史。

  作者笔锋幽默犀利,在文中营造出许多有趣气氛,即能看到武侠小说常用的侠客式描写(如: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久久不去。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住持再也掩饰不住,惊慌失措,颤声说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钱财,可以给你。)”,也能感受现代人的冷幽默。(如:这就类似现在开口问学历,他是北大,我是清华,您呢,总不能说是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吧。)

  书中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不似传统史书中尽量避开感情色彩,反而是尽显喜怒哀乐,但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仍然保持了读史的科学态度,利用了分析史料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作者的分析过程应该是严谨的,是科学的,但最终为大家展现出来的结果是生动的、鲜活的(如:对岸的陈友谅也在沉思,但他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从自己参加起义开始,脑海中似乎就没有信义这两个字,为了走到现在的位置,我杀了很多人。倪文俊赏识我,提拔了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杀了他。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尊重,把我当兄弟看待,我杀了他。徐寿辉把权力让给我,只想活下去,我杀了他。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吗,心黑手狠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的时候没有人会可怜你!我相信我所做的没有错。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那些道学先生骂好了,手中的权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

  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认同感,是相似性的那种认同感,将白话文口语化的相似性,大有一副平时神侃的状态。这样的神人到底是谁呢?《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1980年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海关公务员,可谓80后草根族。

  难怪了,80后吗,还是草根,同类啊,说话最重内容,不讲方式,怎么高兴怎么讲。上一辈说这是目无尊长,不懂礼数,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人人平等的时代,尊重是放在内心的真诚,不在举手投足间的虚伪。看到石悦的资料后,我有点偷乐,因为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坚定了我的某些看法,80后就是80后,在细枝末节的礼数上、规矩上,不需按照60、70的脚步走,我们有我们的成长背景,80后需要不同的标签。

  第一篇读后感,有点长,后面会短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4:5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黄俊翰

  说起《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呀,我就感慨万千。原因只有一个:这本书写得太好了。首先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这三百年来的一些事情。该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身份低微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面的解说,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是这些因素使历史不但变得不会枯燥,反而还变得轻松有趣来了;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

  这部书一共分为7部,每部都有每部的特色与精华之处。

  先说第一部《洪武大帝》: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白手起家,他没背景,没后台,没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但是,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还有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

  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54:56 | 只看该作者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后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棣的心理: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再说第二部《万国来朝》:内容是从永乐大帝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筑《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

  从这段精简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棣是个合格、优秀、杰出的皇帝,他做了明朝历届皇帝没有做也做不到、不敢做的事情。有惊人的胆识、智慧、与才干。在他领导的大明王朝可谓大明王国最为巅峰的盛世,它决不亚于朱元璋的时代,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永乐盛世!

  之后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而第三部《妖孽宫廷》是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真可谓是一个个不折不扣、无所作为的懦夫……

  第4部第四部《粉饰太平》: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第5部第五部《帝国飘摇》:这部书共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第六部《日落西山》:第6部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哈,不知不觉到了第七部了,第7部也是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是对这样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啊!这部书说完啦,还是那句话,“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你们说《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是不是一本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的好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9: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