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美丽的教育》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美丽的教育》读书体会

  近日拜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感受很深。

  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诚如孙蒲远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蒲远老师根据43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谱写了一部饱含深情的教师手记,刻画出令人动容的师生情深,展现了爱对于教育的力量。

  其中在“老师的忌语有哪些?”这一章节,我学到了:

  当学生给集体丢了荣誉时,说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马勺坏一锅汤。”“你是害群之马!”“你是个祸害。”“这个班有你算倒霉了。”考试成绩不好,回答不出提问,比如:你真笨!这样的话会不自觉地说出来。常挂在班主任嘴边的话应该是:“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只要用心学,你可以学会”、“你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你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犯错误是难免的,有错就改是好孩子”、“有毅力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你有这样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到高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我很感动”、“你能想着集体、想着别人,真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很有创造性” 总之,班主任的话应该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尊重。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到了美的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55 | 只看该作者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周妍  

  无意间看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___献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这本书不但适合年轻的班主任看,也适合所有的教师看,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

  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孙蒲远老师的平和心态。《美丽的教育》中的美丽,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彩夺目。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才是持久永恒的美。淡淡的,从容的,心平气和的,就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一个老师只有先成为拥有平和心态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心中才能真正写下“爱”字。孙蒲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时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试想:一个急功近利,心气浮躁的教师怎能做到这样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呢?孙老师书中的诸多案例都是怀着一种安安静静的心情完成的,不气不恼,不温不火,就连她写的每一个文字也都流淌着静谧的气息。只有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字。

  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锁事烦恼也曾让我带着一脸灰沉的心情走进教室。孩子天真烂漫的阳光笑脸没有引起我的审美兴趣,相反,我的目光越发显得狭隘,看到的都是孩子们的缺点:怎么那么爱吵闹?一点儿也不遵守纪律;反应真慢,连这么简单的题也做不了;专门欺负弱同学……一连串的糟糕塞满了我的眼球。于是,批评孩子和埋怨别人成了我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后果可想而知,不仅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我的工作情绪也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在工作中不能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一切都以一种自然的,平和的心境面对,那么局面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你才会享受到教育工作的美丽,你才会发现美丽原来是藏在平和的心态中。

  《美丽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而人格魅力的体现在于时时处处保持平和的心态。只要不停地读书,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了人的修养,才有资本做好一个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39:58 | 只看该作者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在班主任培训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聆听优秀教师精彩生动的讲说,从中受到启发和触动;另一方面是自己学习,阅读书籍,从中自己慢慢体会和感悟,获得丰富的心灵养料。这次学习我们共发了三本书,这三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所帮助,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贴近我们小学教师的就是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

  这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家校合作,教师发展等,有100多篇短文。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看了孙老师的书,你会情不自禁的对书中调皮而又可爱的孩子露出笑脸,更对孙老师的教育方法折服。 孙老师教育学生的根本就是爱学生,理解学生。她说: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而善于发现优点和利用学生的优点会使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也会逐渐体会工作的快乐。孙老师在用自己的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因而她的学生也爱她,享受她的教育,师生心灵交融教育效果自然显著。有人说孙蒲远老师可以称之为小学教育的大师。而让人佩服的是这位大师不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形象,而是一个终身快乐的形象。这让我不禁开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我的教师工作已经有7年了,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工作也是尽心尽力的,但似乎很少感受到孙蒲远老师所说的教育也可以是美丽的,教师工作是快乐和幸福的。更多的感受是疲惫的,忙碌的,像上满发条的钟每天都在紧紧张张中度过。我没想过,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工作中也能有那么多的快乐。很多老师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感受多是发自自身的,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眼里只关注学生的缺点:谁没写作业,谁违反了纪律,谁又扣了分……整天为了这些事而凶神恶煞,因而很多快乐我们无法体会到。教育就像农业,是需要假以时日,耐心等待的,看着学生在自己的精心培养下,逐渐茁壮成长起来,自卑者自尊,失败者自强,落后者上进,那个过程才是最是快乐的。而有些老师太注重结果,太想完美的收获。于是严苛学生,有时恨不违背规律,想要拔苗助长。学生觉得苦,老是觉得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辛劳,因为方法的不同,我们所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同。从这本书中我可以体会到孙老师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她微笑着面对学生,用智慧解决问题。因而她拥有快乐的工作和自信,勇敢,乐观的学生。

  在体会着孙老师的工作方式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孙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她深爱着学生,所以她能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孙老师所教的一年级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控制不住也可以上厕所,他没有严厉的训斥。如过去的时间长了没回来,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总认为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是不能犯什么错误的,如果犯了错误,或不按要求去做,那就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所以我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而把优点当作理所当然。

  想一想,人都没有完美的,何况还是一个孩子。若在我的教育下,孩子失去了天真,不再顽皮,失去了孩子所特有的天性,那么这才真正称之为教育的失败。而在孙老师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是可以犯错误的。是可以被原谅的。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她在把学生当作人来教育,而不是当作机器来培养。所以孙老师的学生从没有见到老师时有老鼠见猫的感觉。他们都愿意为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与老师交谈,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与老师分享。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对他们宽容的老师。所以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理去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40:02 | 只看该作者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美丽的教育》是 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的一本杰作,它谱写着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孙蒲远 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如今,孙蒲远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不乏功成名就者,然而孙蒲远老师朴实依旧,天真依旧,美丽依旧。她总是说:“我只是一个班主任,我觉得头顶上的阳光最灿烂,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读了《美丽的教育》,我增长了对待学生的经验,尤其是对待那些“一无是处”的孩子,应当让他们接受爱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班级的爱。诚然,在这毕业之际,我也和孙蒲远老师感觉一样,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刘某,他身上的缺点有很多:作业经常不写,上副课也不遵守纪律,小队评比时,经常因为他给小队减红旗数量,课间活动也经常因为他违犯校规给班级扣分,在同学眼里他简直就是“一无是处”,而我也似乎“疏远”了他。

  那是一个周一的中午,我在班里上午读,发现刘某没来上学。在我疑惑时,一个老人气喘吁吁的站在教室门口,招手叫我,她是刘某的姥姥。经过姥姥的讲述,原来刘某偷偷拿了姥姥这个月仅有的三百元钱生活费,而且已在这短短的一个星期花了个精光。姥姥发现后没办法只好把他锁在家里来学校找我。当时我也吃了一惊,虽然他是有些坏习惯,但拿这么多钱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姥姥哭着又向我讲述了刘某的家庭情况。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年轻的母亲在姥姥的劝说下,把他留在姥姥家又改嫁他乡,可以说刘某从小就是跟着姥姥长大的。现在已年近七十的姥姥,还在为他每天的上学起早贪黑,忙里忙外,而刘某见妈妈也只能是一年有数的几次,面对这样可爱的孩子,面对这样不幸的遭遇,我的心中不禁生出几丝难言的痛楚。

  随即我便和姥姥一块回到家里,和刘某聊了起来。当我问起他钱的事时,他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玩,因为我学习不好,他们又嫌我穷,没有爸爸。所以—— ”“所以你就想拿姥姥的钱来请同学们玩,请同学们吃,对吧?”我接着他的话说。他点了点头,脸上刻满了惭愧和无耐。孩子有一颗虚荣的心,他拿这么多钱就是想在同学们面前“阔一阔”,就是想让同学们不小看他。我的心为之一振,心里有一种自责也有一种冲动,我要做刘某妈妈式的老师,让他从我这里感受到温暖,从集体感受到关心。

  难道他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正是同学们对他这一偏颇的看法,让他失去了信心。我必须为他重新找回自信,虽然他的闪光点必须用“显微镜”来千方百计地找。那周四我为他开一个班会,主题就是“我眼中的刘某”。在班会上,让全班同学为刘某找优点,而且要记录下来。同学们搜索了自己的大脑记忆,纷纷都说了起来,记录下来共有十条之多。后来我说:“咱们要两个星期为刘某找一次优点”。我这样做一是让刘某能继续努力,争取下一回找到更多优点,二是让大家都关注他,随时发现他的进步。长期这样下去,刘某又回到了同学们的身边,课上他积极回答问题,已不再是捣乱的孩子;课下他遵守纪律,为他们小队赢得了红旗;运动会上他坚持跑完八百米,为班争得了荣誉。刘某找回了自信,也为我自己的教育增添了自信。

  正是读了《美丽的教育》,受到孙老师的启迪,我才深刻的明白,只有用你的爱去抚慰学生,尤其是那些“一无是处”的学生,他们才能在天空飞得更高。所以有这样一首歌献给所有像孙蒲远老师一样的班主任们:假如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假如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假如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40:07 | 只看该作者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齐莉娟

  笛卡儿曾经说过:“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如此,当我捧起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时,仿佛和蔼可亲的孙老师就笑容满面地站在我面前,耐心的为我讲解教学中的困惑,与我促膝长谈。

  孙蒲远老师融43 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着栩栩如生而又纷繁多样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教育因爱而美丽。

  爱是关注:

  很多时候,很多教师都懂得应该爱孩子,可是怎样去爱,为什么去爱?孙老师在“ 爱学生” 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 关注” 。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爱是尊重:

  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们不管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味的希望孩子能听我们成年人的话,常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不考虑孩子在想什么,不体谅孩子的处境,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了解孩子的苦恼和心理障碍,只凭着我们想象的情况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为出乎我们的预料,或者孩子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能对孩子不满意,甚至批评或采用其他方法来惩罚。孙蒲远老师告诉我们“ 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 ,惩罚的结果让学习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让常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更加自暴自弃,让本来就顽皮的孩子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让这样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许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危害,实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

  爱是宽容:

  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搬走小凳蹲在墙脚,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孩子的宽容是启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孙蒲远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宽容的方法,给胆小而又出错的孩子一句安慰;给知道自己错了的孩子台阶下,用显微镜找淘气包优点,给矫情的学生一个存在的空间,包容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0:40:12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美丽的教育—— 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发现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级体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首先,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重的。”人人都喜欢听好话,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被包围在批评与指责中。于是,我试着观察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一但发现优点,就以各种表扬的方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个别的,集体的等等,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对班主任有了好感,老师所说的话就更有分量了做起工作来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正如孙老师说的:“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起他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鼓励,足可以唤起他抬起头走路的自尊;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一看到学生违规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了再说。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每次违规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理由,而班主任在下结论之前应该了解这个“理由”。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感受说给学生听,用以感化学生。

  当然,拥有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们常常让自己的学生学会好的学习方法,同样道理,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反而会得到良好的效果,美其名曰:只可智取,不可硬拼。

  书中孙老师还提出让孩子在“ 争吵打斗” 中学习。我们的常遇到这类事情,几个孩子刚才还一块玩得好好的,可一会儿就吵闹甚至打斗起来。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是他们在自己的“ 小社会群体” 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 自我中心” 阶段,这时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不能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实际上,孩子的争吵打斗的特点是吵完打完就没事了,很快又会高兴地在一块玩耍起来。那么,家长对于孩子之间争吵打斗采取何种态度来解决他们的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打斗,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吵打得不可开交,只要不出现危险或伤害,家长就不要单纯去阻止,而要先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安定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引导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相互谅解。

  读完《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却又包含深刻教育内涵的班主任教科书,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孙老师的教育经验是教育界的法宝,是值得我们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学习的。它指导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个人的教育素养;教会班主任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会老师如何“ 爱学生”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如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表扬学生、尊重学生……

  孙老师的教育心德,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9: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