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一年级家长教育案例
从我家陈钰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怎么和这个最亲密的女儿成为朋友,怎么教育她健康成长就成为我崭新的课题。在我家女儿的幼儿园阶段,我因为工作繁忙,加上刚生了二胎,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内心很惶恐,很惭愧。从她上一年级起,我终于有时间能和她多相处了。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飞快,观念的更迭、价值观的变化也令人眼花缭乱,如何把家庭教育不异化为说教,不简单为责罚,不等同于只重视学习成绩,也考虑、摸索了很久,小小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她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她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出去运动出去玩,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无论是孩子提问还是你问孩子,都要认真对待她所不了解的东西,尽可能回答的完美些,这样既娱乐了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
二、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女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督促她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坏毛病。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女儿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我并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半个学期以来,女儿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女儿,我对语文预习要求是:一读,大声地朗读拼音字母,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音节或字母,并写下来。三答,浓度性回答课后作业题。四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好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