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多篇读书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00: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多篇读书心得

篇一: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好的小说,这次趁清明放假,在安徽静谧的乡村里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如遇一好友,又如听一首好曲,饮一杯清茶。

  经典的作品经过很多年后会仍然能吸引人。这本书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曾经看到出现小姨的书柜里,而今方得一睹。之前我对伊斯兰教一直有一种偏见,因为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滋生了相当多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但看完书后我却改变了这种看法。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同样是教人向善的宗教,区别只是在于盛行的区域不一样。而由于在中国一直是属于少数派,曾经被中国主流的社会深深的歧视和迫害。

  书中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玉店的兴衰,另一条则是主人公的遭遇。流浪儿童韩子奇机缘巧合得以留在一个北京的琢玉世家,学得一手好手艺,中间经历了一段为师傅复仇的曲折,后来娶得师傅的女儿,并逐渐壮大了师傅的老字号。只是由于二战爆发,为保多年苦心经营的古代玉器不致落于日寇之手不得已而流落英伦。谁知阴差阳错,在德国纳粹的疯狂空袭的阴影里,和妻妹在伦敦的地下室里发生了一段感情并有了一个孩子新月。回家后当然引发了轩然大波,妻妹愤而离家出走并留下了这个孩子。若干年以后,这个在阴影中出生的孩子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聪明伶俐一如当初的妈妈。却不料身患绝症,她的老师楚燕潮为她所吸引在病榻之旁向她表白了心迹,却仍然无法挽回那烟火般绚烂的生命。同时韩子奇藏在家里的玉被造反派发现,韩子奇在这沉重的打击下也撒手人寰。当初的妻妹30年后重回故里,却发现物是人非,徒生唏嘘。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给人看,看完后不禁为书中人物慨叹。韩子奇一生为玉所迷,只想着能收集到最好的古玉,到最后却仍然是一场空。比较而言,他和妻妹之间才是爱情,可是种种的顾虑让他无所适从,爱情也就离他而去。如果当初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他能选择和妻妹一起再次离开,是不是就会既保留了爱情又保存到那些稀世玉器呢?可是如果这样,他只怕又会在对妻子的歉疚和对故土的思念中而终身郁郁吧?似乎怎样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宿命论的一种解释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00:05:23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之前看的《灿烂千阳》也是讲的穆斯林,整个国家都是穆斯林,这次看的《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穆斯林,但是是中国的穆斯林。前者感受到了穆斯林对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影响,后者感受到了对一个家庭命运的牵扯。

  首先,讲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霍达,是一名回族女作家,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她,直到看她写的后记,才有所了解,这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作家,将写作如孕育孩子般细心呵护。百度霍达,了解到她1945年出生在一个珠玉世家,加之她心脏也不太好,让我联想到与书中的女主韩新月相似,或者这种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小说中,使得小说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命感。

  拿到这本书,很厚600多页,本以为内容吸引人,应该不用多久就能看完,但是还是看了很久,知道昨晚才看完,虽然经常放下这本书,但是,再拿起这本书是前面的内容仍然记忆犹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般看书,放下后就忘了之前讲了什么了。

  这本书的目录也很有意思,月字头和玉字头的章节交互出现,讲述两代人的生活但是内容却也有相连接的时候,非常的奇妙。月字头主要讲述韩新月的命运。玉字头主要讲述韩子奇这代人的生活。

  故事的内容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三代人的兴衰纠葛,看似穆斯林只是人物背景,但在关键时刻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代梁亦清,琢玉高手,一生都在“水凳儿”上磨玉,连死也是因玉,梁亦清憨厚朴实,老实琢玉,不计较钱财,热爱回族,忠于穆斯林,为了纪念回族英雄郑和,为了打造一件让后人铭记的玉器,梁亦清日夜磨玉,历时三年,打造《郑和航海图》,却在完成的最后时刻玉毁人亡。带着遗憾,抛下妻女,留下债务,就这样与世长辞……

  第二代韩子奇,一位回族孤儿,本没有姓名,本与巴巴前往圣地麦加,却被剔透的玉吸引,放弃朝觐麦加,毅然选择从师梁亦清,从“玉魔”那得名韩子奇,开始琢玉生涯。梁亦清“无常”(去世)后,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背弃家门,投靠仇家,只为偷师学艺,重振奇珍斋。在仇家蒲绶昌手下屈辱三年,终于遇到良人沙蒙·亨特,一位爱玉爱中国文化的英国商人。在亨特的帮助下,韩子奇重回已变成卖茶水的奇珍斋,重振奇珍斋,韩子奇娶了师傅梁亦清的大女儿梁君璧为妻,作为奇珍斋的主人开始玉的征途。韩子奇继承了师傅的手艺,又学到蒲绶昌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商道,使奇珍斋成为北京数一数二的玉器店家。韩子奇有钱后,买下了玉魔生前的住宅“博雅”,到处搜集各个年代的留存下来的宝玉,在博雅宅举办了玉器展,被称为“玉王”,此刻,韩子奇是满足的,地位,财富,家庭都拥有了。可是,战争的来临,危及到了他的宝玉,他不愿这些珍藏的玉被日本人夺走,于是不远万里带着玉躲到英国亨特的家中,而梁亦清的小女儿梁冰玉也偷偷跟着韩子奇前往了英国。战争是那么的可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韩太太不愿舍弃博雅、奇珍斋坚守在北京,韩子奇为了藏玉躲到英国,梁冰玉为躲避情感、战争也来到英国。这一别便是十年,十年,会发生很多故事,十年,若不是分别的十年又会是怎样呢……

  第三代主人公韩新月,韩子奇的小女儿,哥哥韩天星都非常疼爱她,唯独母亲梁君璧对她不冷不热。韩新月拥有美丽的外表,善良的内在,聪颖过人,考上北京大学,成为回回中的骄傲。可是上天就是嫉妒这样的存在,在她花季般的年龄,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使她不能完成学业,不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一切对于她似乎都结束了,但是,爱慕他的楚老师,勇敢的向她表白,希望用爱来救治新月的病,即使新月的病已经不能通过手术来痊愈,即使穆斯林决不允许异教与穆斯林结合,爱她的楚老师仍用的爱的火点燃新月生的希望。爱情是伟大,但是再伟大的爱情总会被外界打扰,穆斯林的阻碍再加之新月得知自己的出生,一切的打击最终使她离开了。可爱的可怜的新月,离开了,穆斯林的葬礼慢慢体现,洗礼,卧单,下葬,上百的穆斯林同胞来为她送行,而异教的楚老师没能在新月死前见到最后一面,死后为她送行,只剩下送行了……

  新月的死,对韩子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可是对这个家庭的打击还未开始,曾经分别的十年发生了很多,韩太太冤枉了忠实的账房老候,几十年过去了,当老候终于发现真相,向韩太太证明清白后,吐血死了,他的儿女永远忘不了这仇恨,以红卫兵的名义,夺走韩子奇的所有藏于密室的宝玉,抄家批评资本家,韩子奇被赶到博雅南座的下人房,看着作为他生命的玉没有了,他也失去了生的希望,久病的他害怕死后进不了天堂,害怕死后无以面对真主,因为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穆斯林,就这样他去了。

  文化大革命后,韩家只剩下韩天星和他的妻子儿女,政府说可以退还博雅,但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玉本也要归还,但价值太高,归国家所有,给予补偿金,但韩天星什么都不要,仍然住在南座,靠双手撑起整个家。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就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想见的,不想见的,都不在了。梁冰玉是新月的生母,和韩子奇在英国所生,战争让冰玉和韩子奇获得了爱情,但是战争结束后,思乡情切回到北京,面对博雅宅中的家人,韩子奇不愿再背井离乡,他要守着玉,冰玉无法留在家中,带着对爱情的绝望,对放弃女儿的悲痛,追寻自己,毅然离开了博雅,谁知,博雅的变数,谁知,女儿的悲惨……

  故事结束了,断断续续看完,本没有太多感想,但心中总有些许的难受,《穆斯林的葬礼》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是,于是看到结尾就有那么点难过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00:05:28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暑假期间看了的一部大块头,应该还是有一些想法的阿:

  还记得之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高三快结束,接近了高考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在一天晚上叫我出去,一起在我们教学楼前面破旧的篮球架那里,她的心情很不愉快,可能是高考的逼近所产生的压力,她的情绪很不稳定,然后提出要咬我的手臂,我——伸出了手臂,没想到她真的狠狠地咬了下去,虽然没有出血,但很明显,深深的齿痕,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然后她便哭了,说自己也感到隐隐地有关节疼痛,可能也是风湿,就如同《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有心脏病一样,有了前期的感应。当时她那种无助的眼神,颤抖的双手每每当我看到与伊斯兰有关的信息时都能想起来。我得承认那种超出了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超越了世界第一大的宗教基督教,超越了无产阶级的信仰,那种震撼力是无可比拟的!!我也开始逐步的理解了为什么世界上如此多的宗教,而只有伊斯兰教的普通教徒都可以随时为他们的真主献身,为什么现代的所谓各种的恐怖袭击的事实者和领袖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或者因斯兰教的分支变种。阿拉真主,究竟是使用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无数的信徒可以达到如此狂热的痴迷,于是,前几天,哦,准确地说这本书放在我这里有两个多月了,我才真正全身心的翻开它,细细地品味着……希望这不是对他的亵渎!!

  韩子奇,是个贯穿全书始终的线索性人物,忍辱负重,一肩撑起了梁家倾倾欲倒的家,为玉着迷到死,也暗示了他一生的轨迹,不会有好的结局,因为,玉,是永恒的,人,只配做玉的奴隶;

  韩新月,是全书中散发了诱人光泽的圣洁的女神,她的清纯,她的善良,她的韧性,她虽然有一颗开缝的心脏,但她拥有了华丽的穆斯林式的送别,她的心是如此的完美;

  楚雁潮,是感情与理智下铸就的不倒的“卡斐尔”,他过人的才华,他真挚的热情和爱情,他梦幻中的平等理想,他用一颗强壮跳动的心去挽起新月的手,他是感情世界里面的王者;

  韩太太(梁君璧),在感性的认识上是她一手造成了种种悲剧的发生,是一个除去了部分人性的伪教徒,但我们没有权利去批评她,因为她代表的是正统,至少在当时是无法逾越的道德屏障,我们只能惋惜,替她和所有的受害者惋惜;

  韩天星,木讷的老实人,在抑制了自己对感情的不公正待遇后,仍然执著得为了整个家庭苦苦地忍受了下来,“小容子”只能成为他昨天的梦;拒不接受国家的巨额赔偿,只因他要拼着双手吃饭生活,他在感情上迟疑,但扛下了家庭重担;

  梁冰玉,怀着知识的梦想走进了现实的世界,在感情的道路上坎坷不平,敢于向传统的礼教(回教)宣战,在韩子奇的恳求下,放弃女儿毅然离去,她拿出了女性少有的决绝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虽然结局并非她想象的美好;

  陈淑彦,一个朦胧中向往着每好的爱情,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的中国六七十年代,更远一点讲是最传统的中国型妇女。她和新月从小玩大,命运的作弄没有考上大学,所幸被韩太太看中,以后的路程还算顺利,工作、结婚、生子、持家,做得都井井有条,但她心中被丈夫冷落的苦楚又如何来表达?

  当然,除去了这些主要人物外(梁冰玉不算,但是韩家人),还有其他一些个性人物的登场:

  首数的我想,应该是奥利弗*亨特先生,哦,这个英格兰青年,他基本上具备了英格兰古典的绅士风度,他从看到梁冰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但他没有急切地表达,三年来,默默地,用心浇灌着他们之间的种子,希望它发芽,开花。每天必换的鲜花,最末费心的陪伴,可能招来梁的一些反感,但那份真诚我也自愧,何况梁乎?当表白遭到了拒绝,他没有像我们现代流行的年轻人借酒浇愁,自甘堕落,他默默的承受,以致于他的父母在他离去后都不知道,儿子曾经如此的绅士过。而且他对战争所表现的无惧,乐观和藐视,更将那种处乱不惊,苦中求乐的无厘头派作风添入其中,更显可爱!!尤其是他的死,因为他的爱而死,死得何其的壮烈!!

  然后就是他的父亲,沙蒙*亨特,这个英国商人,牢记祖先的遗训,对玉只能倒手转卖而不得收藏,他是十足的商人,但他也是难得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他在初期的帮助,韩子奇不可能将“奇珍斋”东山再起,发扬光大,成为一代中国“玉王”,而他本人的优点基本上已经被他的儿子掩盖,但从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却值得我们深思,他的祖父有曾祖父的前车之鉴,改做纯粹的商人,而韩子奇有“玉魔”老先生在前,仍然做着同样的梦,这是一个思维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近代以来,东方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与西方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之深层次的病根。

  当然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书中的一个反面人物蒲绶昌,“汇远斋”的老板,一度将梁家人逼上了绝路;一时不查,被韩子奇有了翻身之机;一段时间,曾被“奇珍斋”打击得难以抬头;但在日本侵华时,投日倒卖又恢复了生机,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就逃到香港。这样一个人,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他没有了所谓了职业道德,甚至连道德底限都被他打破的人,按照常理他的结局应该很凄惨,可……这样的一种安排的背后,我想隐藏着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控诉。

  最后呢,我想自提三个人,他们基本上连次要人物都算不上的:

  第一个是这些人物中最给以最少文字描述的老侯,他对“奇珍斋”可谓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当韩太太强塞他“监守自盗”时,他在恳求无奈下,毅然不让妻子祈求,忍下侮辱辞工而去(当然,这是“奇珍斋”的覆灭的根源,韩太太一手造成的);当找到证据后,则返回“博雅”大宅说明事实真相后喷血而亡,“无常”之后的他,在天国一定开心地笑了。

  另外两个就是吴晓京和谢秋思,她们都是新月的同学,她们都是健康的富有生机的生命,但一个是无产革命阶级的代表,一个却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她们所表现出来的青春的,稚嫩的行为,是那个时代社会两个极端的缩影;吴晓京工作积极,思想上进,革命热情极高,但在后期妈妈因事牵连,尤其是处理新月和楚老师关系时,她陷入了困惑,最后她选择了真情,我替新月感谢她,也为她感到幸福;

  谢秋思为人高傲,说话刻薄,观念开放,嫉妒心强;但她也是一个小女孩,她要承受阶级鄙视和排斥,新月给她太强个性的压力;还有就是她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我们无力去批判她什么,只希望她一路走好。

  分析远远不止这些,但限于时间关系,暂发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00:05:32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又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本书读来实在有点乏味,在读完三分之一时,就大概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了,继而只能如同嚼蜡一般继续完成阅读。总体来说,本书在结构安排上有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就是将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故事,切割成两个部分,在书中穿插着叙述,即单数章节从主角韩子奇幼时的成长轨迹讲述,而双数章节则从韩子奇女儿新月的成长历程入手。不难发现,因为故事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出现多个高潮,将整个20年代到80年代掐成两节,分别从头讲起,这样不但能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留下悬念,同时能够在书的最后部分造成多个高潮,给读者以足够的冲击效果。但是,这种写法实际上是非常冒险的,如果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那么就会弄巧成拙,反而显得拖沓和造作。不得不说,作者霍达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她确实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在逐步揭开悬念的过程中,每个章节几乎都能给人一个惊喜。

  同样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大作,《穆斯林的葬礼》失于琐碎。之前说过的《长恨歌》对历史变迁地轻描淡写是恰到好处的,用人物的不变,反应了时局的万变。读《穆斯林的葬礼》却让人时时有种想要跳过描写时代背景叙述的冲动,有些地方的书写,实在像是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剪切粘贴过来的东西,硬生生地失去了故事性。同样的,在对穆斯林文化的描写,对玉文化的描写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希望模仿《红楼梦》的写作,希望穷其所有来展现其文化之渊博,用非常细致的描述来造就此书,使之不论从时代、故事本身、玉文化还是穆斯林文化上都能成为一部了不起的大作。但是,其实不需要如此用力,这么做反而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对差异过分强调的感觉,让读者感到有些不舒服,毕竟是40余万字的大作,如果让读者感到乏味,那还不如减少10万字,让人读完感到意犹未竟的好。

  本书在写作手法上和人物的塑造上也存在问题,作者霍达在人物塑造上的问题不在于对每一个角色过分的脸谱化,而在于人物过分的戏剧化。似乎每一个角色的所说的话,心理的动态,都如同话剧中的台词和独白,用今天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这些人怎么这么爱演呢?”不知作者是不是受某些剧作家影响较深,但毕竟戏剧写作在表达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我不相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真的会在说话和思考的时候使用那么多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要追求美感。或者就是,玩文化的人,学英语出生的人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比较文艺,总是沉浸在无限的美感和诗意之中。另外,如果认真阅读这部作品,会发现基本每一个人物身上都带有作者的烙印,这并不是说他们是作者自己性格的一部分,而是能感觉到他们都按照作者希望的样子出现,是出自一个母本的。作为一个读者很难想象一个和自己姐夫通奸的女孩儿,居然能脸皮那么厚的在自己姐姐面前大谈人格和爱,人格和爱几乎是整部作品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但我相信现实中不会人人都追求这个,即使是,方法和思想大概也不会如出一辙吧。倒不如像有些作者那样,在他的每部作品中,你都能看到他们将书中最完美角色染上自己的颜色,虽然脸皮很厚,但是至少其他角色各有各的个性。再者,这本书的人物设置中,没有主心骨,虽然人物各有不同,但是三分天下,并没有使整个故事读起来显得完整。最后,这本书的中的人物,都流露着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懵懂”,似乎各个都是不懂爱情,或是刚懂爱情的少男少女,说句难听话,就像韩新月和楚雁潮这样的,全世界都看出来你们在暧昧了,可是你们自己却不懂,还要拼命在大家面前演琼瑶剧,说“我们只是师生、朋友”,这就确实有些碍眼,有些幼稚了,另有韩天星、陈淑彦、韩冰玉等,也算是大人了,真不敢相信他们对爱情的认知能力居然这么低,是EQ一直不在线吗?

  至于本书的情节安排上,也有很多让人无力吐槽的地方,尤其让人不舒服的就是韩新月和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以及小姨子冰玉和姐夫韩子奇的爱情。作者总是想表达每个人都是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可是我觉得,真正的生活不是这样的,有限制才会有自由,只有爱情和生活服从一定的规则,人们才有权利去爱和生存。难道一定要突破社会道德的底线,才算追求到真爱了吗?我实在不能接受师生之间的恋爱以及小姨子和姐夫的不伦,正如韩太太说的:“真实没有人伦的东西。”我相信很多读者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不久前,搜索这本书的时候,就看到有人在豆瓣上大骂冰玉和韩子奇是一对狗男女,或者这就是作者要的效果吧,我觉得我老了,可能有些不懂了。另外,在人物之间相互纠葛的情节上,这本书是不成熟的,总想表现出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一样的大悲大痛,但是从文字就能看出作者自己本不是这样潇洒的一个人,所以无论思维还是语言,总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反反复复,反而让人觉得有些造作,有些小家子气。到不如那两个长相惊悚,但才华横溢的作家王小波先生和贾平凹先生,虽然也常写些没人伦的东西,但是荡气回肠的,倒让人觉得并不难受,也很真实。

  总之,这本书静下心来当散文读读也算是相当不错的,实在没必要像我这样去追究内容。我希望作者以后能更加真诚地写作,就像她自己说的,这本书的名字早在成书之前就得了,可是读完整本书却,并不知题目的妙处在哪里,如果我是高中老师,恐怕会判她个跑题的。还有,就是希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少用排比,少用反问,少用白描,减少对历史和文化乏味的陈述,多多斟酌,一部真正好的作品中,除了人物好,情节好,结构好之外,还需要一些升华,作品当中应该出现一些发人深省的句子,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不是总在宣扬作者自己的情结、情感和价值观。

  我自己是初生牛犊,其实不懂什么,也没什么惧怕,只是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如有不妥,还望读者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00:05:38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王文莹

  繁忙的工作伴随着学生期末考试的落幕已经圆满的结束了,在愉快的假期生活中我读了一本令我感动的书,书里记录着主人公新月的生命历程,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礼》。

  书中的玉贯穿始终,翻开目录,每一个章节都是以玉开头。文中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我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新月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罢。一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她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一次对新月的刻薄,每一次对新月的伤害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感到新月身上那份难以诉说的痛。照片上的母亲年轻漂亮时髦而现在的母亲显然已经老了,变化很大,然而变化更大的不是外表,而是母亲对她的感情,使越来越淡的母女之情,每当面对妈妈那张冷若冰霜的脸时,他总是本能的惧怕和回避。她多么希望妈妈能够给她一丁点的爱,或者是一丁点包容与理解。或者坚持与肯定。这样或许会消除母女之间的隔阂,但她始终没有得到过。甚至在她病重之际,母亲还为哥哥大办喜事,借口“冲喜”,为了自家的名誉和对穆斯林的虔诚,反对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新月无法理解。“她是我的亲妈吗?”她终于抛下了这困扰了她多年深埋心底的疑问。直到有一天,父亲讲一封信摊开在她的面前。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

  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一切都一目了然,母亲对她的冷漠不关心,甚至无理的要求,完全是因为她们不是亲生的。而她的亲生妈妈呢?是跟爸爸相爱却又无法结合,不只在何处寻找失落的自己的梁冰玉。她想妈妈了,想见到妈妈,想跟妈妈说说他这十几年来的苦闷,她的眼泪唰地流下来,呼吸紧促,昏迷,不省人事。而我,看到这里,不得不被梁冰玉真情流露的信件和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所感动,也不得不为新月的命运而悲哀。于是,我流泪了。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让人为爱情的美好而微笑,为爱情的坎坷而难过。他门有着共同的梦想爱好。两个人 都热衷于翻译事业,而韩新月对楚雁潮的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新月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英语 的热衷,以及她开朗的性格,美丽的外表,都不得不让楚雁潮动心。起初因为家庭背景社会 地位的不同,他把自己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决定就这么默默的爱着他,关心着他,永远也不要表白,真正的爱不是拥有。可是,世事的变化是常人无法预料的,当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脏病后,决定向新月说出自己的爱,以燃起新月对生命的渴望,让她能积极向上的过着每一天。他们相爱了,爱的那么真诚,那么热烈。楚雁潮为新月买了留声机给他放最爱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译鲁迅的文集,完成他们的共同梦想,他对新月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使新老人与海名著 读后感月的病情有了好转。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母亲的阻碍。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的爱着对方。楚雁潮甚至愿意同他们一样信奉伊斯兰教,愿意面对与新月没有结果的事实,继续深爱着新月。只要能让他看到她,就足够了。可这份爱却始终无法留住新月的性命。当楚雁潮像往常一样冒着风雪赶往医院的时候,新月正在竭尽全力呼唤他所爱的人,但仅仅只喊出一个字“楚。”她死去了,绝望无奈遗憾的走了。这样的事实让楚雁潮无法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相爱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这样一个结局。

  楚雁潮高大的身影,与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对新月不边的爱,无不让人的心灵震撼,博人眼泪。也许,新月正在另一个虚空对着楚雁潮微笑。三新月是个多么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啊。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她,对事业的热爱,都在她的了心脏病后破灭了,她是个没有未来的人。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一切,做她有权利做的事。可是命运却从不眷顾任何人,她最终还是带着遗憾,带着她对所爱的人的依恋离开人世,而活着的所有爱她的人,都不得不痛苦的承受这一切。再想想自己,与新月比起来,我是何等幸福的一个人。由父母的爱,有生活和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可是我却始终不能满足,以至于永远都不快乐。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它让我明白人的贪欲是多么的害人,想要快乐就是要知足开朗的面对生活。因为我们有未来,有生活的权利,因此,我们就拥有一切。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延续新月的生命!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慨良多,既心痛又惋惜新月悲惨的一生,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也希望可以向新月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