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想读书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7:4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想读书心得

  上周日在上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大作《挪威的森林》。一周就把它看完了,好久没有这样痛痛快快的读小说了,心中好象有一样东西堵住,不吐不快,总觉得还是随便写几句所谓的读后感吧!

  当看到书的简介就知道这是一部年轻人读的爱情小说,已步入中年的我能否读完一点把握都没有,开始的时候无法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但我还是像年轻时一样,认真的读完了,也重温了恋爱时的感觉。这是一部纯情、坦率的小说,成长的苦闷,无奈,恐惧,好奇,令人感动共鸣。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喜欢,只要是热爱生命,对生命敏感的人一定喜欢。 这部小说中人物稀少,写来写去就是那几个人:渡边君、直子、玲子、绿、永泽。故事情节就是围绕渡边君与直子纯美而毫无结果的爱情展开。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读完后我对书中这几个人物的一点体会吧:1、 渡边:渡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感受强烈的是渡边的“真”,他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原汁地展示给别人 ,包括他对人对事的表现,如玲子问他跟几个女人睡过,他都毫不保留的讲给玲子听。接着感受的是渡边博大平和象大海一样宽广无边的心胸和细腻的感情。面对明知是“不正常的”的直子却“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关心,一天一天的写信,而且一直坚持,更令人伤感的是直子并不知道欣赏,却固守在已经自杀已久的木月的伤感中。我觉得渡边对直子的爱情是由替朋友照顾女友的关心同情转化而来。2、直子:直子有点象我国的《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多愁善感、纤细柔弱,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林妹妹一旦走出了大观园,她也是无法生存的。因而无论渡边怎样努力去抚慰,也无法挽回直子因“不正常”而自杀的宿命。3、 永泽:永泽是唯一可以把持自我的积极的人,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是对现实的嘲弄,游戏人生而已。4、 绿子:绿子是我喜爱的人物,她真实、率真,简单。绿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与渡边表现出的真诚不管在哪个年代,哪种环境都难得可贵。5、玲子:玲子的心理不正常和其它人不太一样,她一生的祸福都是音乐所赐。在某种程度上,玲子受直子影响很深。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书中对“生与死”的描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这本书一共写到四个人自杀,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书中冷峻平缓的文笔把这些莫名其妙但又沉闷的自杀摆到我的面前,我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是日本人的社会现象还是他们日本年轻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当我们身边的亲友撒手人寰时,每一次的葬礼都让人反省活着的人该如何更好地活着。因为人来到世上只活一次,要让这一次活得有价值。我想可能是这些年轻人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孤独空虚之中,到了难以自拔无人帮助的境地,可能与西方根深蒂固的思想、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受到的教育有关,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孤独寂寞,有时候也会陷入无尽的空虚之中。孤独、寂寞、空虚是每个人都有的。无论你是达官贵人、百万富翁还是布衣百姓、穷人乞丐都会有,只不过看你怎样去面对?人人都有这种经历,但人人却未必用相同的方式面对。如果你不用正常的平常心去积极面对,那么你将无法走出孤独的世界,那就会像直子他们一样变成了“不正常”的人。现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也经常听到有的人自杀吗?可能也走进了孤独、寂寞、空虚、厌世的死胡同而难以自拔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7:40:56 | 只看该作者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春节过了,断断续续在休息的时候,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几年前就听文友们谈起过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作者。因为不是太喜欢村上,村上抑郁得厉害,我同样也偶尔抑郁,不愿意自己抑郁得厉害,所以就尽量避免阅读那些孤独一类的文字。过了春节,去成都图书批发市场转,挑选了两本工笔牡丹和荷花的画册,看见老哥挑选了余华老师的文集,这时,我的目光正巧就落在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因此,突然有了想阅读他的想法。买回来放下并没有想要迫不及待的看,手里还有那曲文化局的洛扎老师让我修改校对的书稿,每天不能坐太久了,坐久了脊背痛。起身来,就顺手拿起《挪威的森林》,——我就是这样把这本书看完的。有一些不得不记下一些感受,把自己粗浅的种种感受写出来,算是读后感吧。虽然现在日本人有点看不起中国人,说不定日本人连中国的文学也是不屑一顾都有可能呢,日本人城府太深,日本人经历的太多。

  如果这是中国的作者写的书,绝对没有哪个出版社敢出版。——太不阳光了嘛!太没有正能量了嘛!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有正能量的。读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真实,只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才可以写出这样的书和书里面如此颓废如此真诚的大学生。书的开始就写一口隐藏在草地里的井,那隐藏着的井是一个年轻女子意识里充满危险的地方,是个生命的陷阱。可以说这是一本很自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只写自己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在村上的笔下,看似泼辣的绿子的生活却有那么多了不如意,看似温柔的直子却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看似连皱纹都笑起来美丽的玲子,受过的伤害竟然那么严重。不知道是先怜悯这些女子,还是先怜悯那个渡边君和自杀了的木月。村上对人物的刻画上,给了我内心很大的震撼。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并不是文字阅读上的感觉,而是文字激发了很多作者那个不为人知的泛黄的想法。从别人觉得的黄里,我阅读到是青春的迷茫和绝望,那个地域的年轻人,在那个特定时期的 几个大学生的爱情、友情和性纠结,在友谊的遮掩之下相互吸引糜烂,后来是在生活的痛苦之中冲突挣扎,让读者不得不继续阅读的情节此起彼伏,这些情节里无不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孤注一郑的解脱。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在不正常的生活中终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一个年轻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大学生活跟着也就结束。 究竟是那个时代不正常?还是这些年轻的生命不正常?——渡边君害怕听见那首《挪威的森林》的曲子。

  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爱情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等待(希望)而活着?

  男主角渡边不止一次的把自己向往的真爱的程度描写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一个大男孩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寻欢作乐,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和爱分开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他憋不住的时候想着远在精神病院的直子的身子借以完成宣泄。但是,绿子让渡边可以想着她一边宣泄,渡边甚至告诉绿子,自己只有想着直子才可以,想着其她女子不可以把憋在身体里的东西宣泄出来。我比较喜欢绿子这个人物。绿子在渡边在这里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她的坚强和果敢的性格,她对生活的无所畏惧,她的朴实的真性情给她带来了看似还在等待着的结局。从绿子身上使我感觉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怎么去形容这样一个叫渡边的男孩子呢?这绝不是用一个“黄”或者是“污秽”就说得清的。如果说《挪威的林》充满污秽的话,那么,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里《红楼梦》这本书是不是更加污秽不堪,既然污秽不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村上描述的是年轻生命无法回避的痛苦失去和无奈接受的现实生活。谁的青春都是从烦恼与失落中度过的。

  结尾是渡边与玲子无爱的性而结束。玲子在渡边这里得到了友情和性。因为玲子这个人到中年的女子从没有奢望渡边的爱情,她知道渡边的爱情已经随着直子的自杀而消失。所以,书的结尾是离开精神疗养院的玲子获得了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其实,任何一个人有那么一个时期精神都要经历困惑和扭曲,她们自己把自己束缚在一个逃不出的空间里,或者是她们家人强制性的把她们关进一个不正常的空间里,或者是现实的一些约束把人们的精神关在一个逃不脱的空间里。直子最终就死在了自我的精神折磨中,对于她来说,死才能解脱;玲子是个历尽生活沧桑看破红尘超凡脱俗的女子,她已经可以坦然面对生活了。

  人性之中本来就充斥着这些残酷的内容。写这句话的时候,不禁使我想起阅读过的另外那些书,想起《一个世纪的忏悔》,想起《德伯家的苔丝》,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想起《百年孤独》。这些书的主题都沉重,都是既荒诞又悲伤。单纯的愿望开始,悲剧的结局终了。

  读后感仅是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哪位博友看了,仅做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最近忙着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忧伤的一部小说。没有川端康成似的絮絮叨叨,行文流畅如汩汩奔涌的泉水。

  小说的主人公渡边带着一身自我的傲气扑面而来,而另一方面他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不肯随遇而安,不肯同流合污。有着随和的外表,然而接近他慢慢了解他发现原来谦卑的外表下有着桀骜不驯的灵魂。他有着睿智的眼光,冷酷的表情,还有善良的本性。当朋友木月以自杀来逃避这个世界的污浊与混乱,渡边有着沉痛的悲伤。但他却不能效仿自己的只有,他还有他牵挂的直子。但或许这也并不是他能过在混乱与迷茫中生存下来的唯一原。他有与那个时代年轻人相同的迷惘与逃避,只是他知道他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甚至当直子最终离他而去走进无尽的黑暗。与其说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倒不如说他有着超越的眼光和智慧,尽管有时他会怯懦,尽管有时他会选择逃避,但那也仅仅限于一段时间之内。

  是青春的青涩让他有不能承受的苦楚,然而他终于在爱与温暖的的包围中完成了灵魂的救赎。当爱已消逝走向没落的尽头,当直子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那无尽的黑暗,我们微微替渡边担心,他是否能够在光明消失后的夜晚迎来另一轮升起的旭日。然而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当他在远方尽情的自由的同样是沉痛的放逐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时,我们发现其实磨难已经早已让他的周围生出一层厚厚的盔甲来抵御外界的侵袭与寒冷。他曾与木月一样渴望永远十七八岁,而在那个细雨蒙蒙的夜晚在失去挚友的伤口尚未愈合时恍然醒悟自己除了坚强已经没有第二条可以走下去的路。这是一个经历大悲之后的生命发出的最为强有力的声音,仿佛有些沙哑,或许当他对自己说这句话时眼睛充溢这泪水,也或许是在那条泥泞的街上他满脸雨水对着黑暗的天幕喊出了这句乐观而有悲伤的话语。青春的光芒在历经黑暗后更加熠熠生辉,是生活让他学会了隐忍、内敛、坚强,也让他的身体不再游离于心灵的掌控。从某种意义上上讲一种新的生命在诞生。

  小说昏暗的背景基调正好契合了披头士的那首《挪威的森林》哀伤怀旧的旋律,或许这正是作者要将其作为小说题目的原因。或许在一间放着这首歌的光线不太明亮的小屋里看她更容易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风在摇曳穿过树林的顶端,雨在飘洒慢慢地将心灵的土地全部湿润……

  忘不了小说结尾处石田玲子和渡边那近乎疯狂的吉他演奏,全是披头士的曲子,《挪威的森林》、《昨天》、《米雪星》……一首接着一首,一曲接着一曲。漫天飘飞的音符就像是暮春花树上雨点般飘然坠落的花瓣,纷纷扬扬的去赴一场华美的葬礼。难得一见的风景,数不尽的,剪不断的连绵的忧伤。直子是否就是春天的象征呢,匆匆而来留下美丽的痕迹又匆匆而去。若是如此渡边就是厚重的大地,用自己的善良包容让直子那颗脆弱易碎的灵魂得到些许的安慰与欢愉,让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着静静停留的角落。靠在他的肩上她可以闭上眼睛抓着他的衣服而永远不用担心他会掉进那口不知在何处的幽黑的井中,她可以抵得住黑暗处任何坏的东西的诱惑,只要他能够让她静静地依偎着他。

  青梅竹马的爱情并未留住木月匆匆的身影,直子的温柔善良未能温暖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有时候会想与渡边相比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懦弱呢,有时候也会想加入那个从小与直子共同捡着青梅欢快的嬉笑追逐然后共同骑着竹马自由的旋转的男孩是渡边而并非木月,那么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或者再退一步直子最后终于摆脱木月的阴影而真正接纳渡边而不是那个雨夜短暂的欢快,那么渡边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状态呢、或许我们早已腻味王子与公主童话般的爱情与幸福生活。我们一方面不愿意让作者这么写,无疑如此小说便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与最大看点。然而另一方面我们真希望他们能成为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可以在纯洁幽静的世界里共同生活在古堡中自由的相爱。教堂的钟声见证着永不离分的心声,飘舞的飞雪是人们铺天盖地的祝福……

  时光渐渐流逝,我们的青春我么的十七八岁也正在渐行渐远的走出我们的视界,然而也正是时间让青春的那层涩涩的外衣退去让那副并不十分壮硕的双肩毅然扛起对于周围的世界对于我们所爱以及被爱的人的责任。我们的肩膀终会走向壮硕,我们的脚步终将愈走愈稳。青春已经选择了另一种美而存在,华丽张扬的外表消失了,内心攒聚的明亮的光辉。青春不是离我们远去了,青春征用另一种形式更加深刻更有内涵的展示着她的美丽。看来善良真是个好东西,有他的收获那些迷失的方向终会重新回归,那些被遗忘的勇气终于在灵魂的步履维艰中选择了迸发与闪耀。有善良便有了被拯救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7:41:06 | 只看该作者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时隔七八年,又重读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真的很惊奇于自己的长大!就像是在看七、八年前的家庭 DV ,一边看着,一边想:那里面的人是谁呀?

  这次看的是台湾人的译本,和之前读的有所不同,也把两者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后者读来更接近于平时我接触的日本文学语言。虽然前者不是不好,但太带翻译家本身语言特色的作品,确实折损了不少原著者的语言魅力,更何况那是另一个民族的东西——一个有着浓厚自我语言特色的民族。

  从第一页起,我就有种自己是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感觉。七、八年前,那个高二的寒假,我因为听说它是一本名著而吵着爸爸把它从书柜里找出来的时候,爸爸还不大乐意,他说我看这书还早了点。这个理由让我颇觉好笑,他可是在我初一时就主动推荐《金瓶梅》给我看的人啊,再“黄”的书还能“黄”过《金瓶梅》?虽然后来是如愿以偿了,但因为有前面的这段小插曲,所以我的注意力多被书中男女关系的情节吸引走了,对它的本质并没有太多的发掘。那个时候我看完它,只记得渡边和死去朋友的女朋友发生了关系;在最后一章,渡边又和这位女孩儿的病友——一个受女同性恋陷害的音乐老师发生了关系,而且,还做了四次!仅此而已,这就是全部的印象。至于它的名著特征,写读后感时也多引用书中最后的那段话:青年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着自己的坐标。如此交差,倒也过关。现在想来,一个真正伟大的东西哪是用只言片语可以概括的?你从它的这一面看到这点,我从它的那一面看到那点,能够让大家各取所需,这才是它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就像渡边在病房里对绿子病危的父亲说起欧里庇得斯的戏剧时说的:“用大家的正义来达成所有人的幸福,在原理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村上为我们送来了解围之神。这个解围之神,并不是像欧里庇得斯戏剧里的那个解围之神一样,指指这边,指指那边,叫谁和谁一起走,叫谁暂时不要动,像个真正的调停者那样,指手画脚一番便让交通舒畅了,村上的解围之神是一个多面的怪物,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令者,而是与地上阻塞交通的凡人一样的迷惑者,它用自己不同的面与不同的人交谈沟通,寻找他们在这一方面共同的出路,就好像“阿美宿舍”里医生和患者互帮互助,界限模糊一样。是的,世上并没有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和地狱。

  七、八年之后又重读《挪威的森林》,感觉就像是给骷髅般的记忆的残象填注内脏,让它再次回复生命的姿态,将灵动的美延续下去。渡边他从 17 岁到 20 岁,告别自己的少年时代,迈向二〇阶段,经历了诸多感情的琐事,终于有了从小孩蜕变为大人的自觉。虽然他说了要为生存下去好好地付出代价,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于他人的责任,但在真正的考验降临的时候,他还是不免迷茫失措,像孩子般地一蹶不振,又像大人般地安慰他人,带着青黄不接的特质,以一种不完整的形态游走于世间。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有此共同的特质,他们是即将成为大人的小孩,他们是不愿意像大人一样活着的孩子,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天堂和地狱搏斗,获得胜利的人或前途无量(如永泽)或平庸无奇(如玲子),打成平手的人惶惑不定(如渡边、绿子),失败的人则悬梁自尽(如木月、直子等)。他们患有青春的通病,不被外界扭曲就扭曲外界,因为人生就是战场,输赢全靠自己。这样的搏斗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无数次,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地抛弃自己的天堂或者地狱,总是这儿呆呆,那儿过过,总是以一种残缺的心态渴望着自己的另一面。书的开头一章写道:“只有这些不完整的记忆、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进小说这个不完整的容器里。”人尚且是不完整的,更何况是记忆、思念呢?这些不完整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人生,让我们近乎完整地体会生命的悲喜,这也许就是天堂与地狱搏斗的最终结果吧。

  生死与爱情是《挪威的森林》的两大主要旋律,也是人生的两大主要课题。关于生死,渡边在书的一开始,从木月的死里领会到的是:“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我们一边慢慢地将它吸进肺里,像是吸进细小的灰尘一般,一边过活。”看上去是一副坚强的姿态,坚信自己可以在死亡的威胁下继续平凡地生活。而当他经历了直子的死后,他对生死的看法又进了一步:“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真理的一部分。直子的死告诉我这件事:不管拥有怎样的真理,失去所爱的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什么真理、诚实、坚强、温柔都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多么无奈的哀叹……到了这里,渡边终于领会到了人生那周而复始的无奈。年少时我们意气风发,坚信没有什么不可以,真正长大后才明白,我们太渺小,什么都无能为力。大人和小孩的分界线,也许正在于这诸多无奈后的自知之明。不过,通过死亡这种最沉痛的经验来获得成长,这代价也确实太大了。

  关于爱情,《挪威的森林》里确实有太多太多的爱情,就像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一样,它们播种,发芽,长大,抽枝,但却没有开花结果。初美爱永泽,但永泽的畸恋观让他们永远不可能结伴同行,于是她只好割腕自尽;直子爱木月,但她却永远不可能为木月湿起来,因为他们就是彼此,熟悉得好似同一个人;渡边爱直子,但直子无法把他当成真正的恋人,即使和他发生过关系,直子最终还是拣选了死亡——拣选了木月;绿子爱渡边,即使她的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却还是无法驱散渡边心里那一抹与死亡相系的羁绊;渡边爱绿子,但他还是觉得对直子有愧,即使最终他呼唤的是绿子,却不清楚自己的灵魂已飞向何处;玲子爱丈夫,但她不愿意成为他的包袱,在她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就选择了远离家园的净土,将自己关进了疯人院。这种种的爱千奇百怪却又似曾相识,同时又是那么令人扼腕叹息。还是玲子说得对:“爱上一个人是难得的好事……这或许一帆风顺,也可能一波三折。所谓恋爱本来就是这么回事。一旦坠入情网,一切听之任之或许不失为自然之举。”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纵使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一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那承载着我们可怜爱情的孤舟最终将靠向如何的彼岸,是会顺利抵达还是会中途触礁,是会接受阳关的洗礼还是会经受暴雨的侵袭……这一切的一切都太不可知,太不为我们个人的意志所主宰了,因为,爱情本就是两个人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我们(这里的我们是对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统而言之的总称)是生息在不完全世界上的不完全的人。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用分度器测量角度而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地生活。”所谓真实地活着,大概即是这个意思了吧。《挪威的森林》里的所有人物都有着现实中的我们的一部分,而将许多的我们拼凑在一起,又可能是其中的某个人物,这种共有共生的关系,让人有一种虚幻的美妙感。无论是在固定行距的字里行间,还是在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里,我们和他们都不完整地活着——真实地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7:41:09 | 只看该作者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昨晚把挪威的森林看完了,本来昨晚就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有点开博客,或许真的理不清自己的Feel,日本这么一个自杀率非常高的民族(不是非常清楚,至少此书就是一个这种状态),在一直以来都是有一个灌输生命最珍贵的信念,开始对生命有一了另外一种认识。说实话,我不能理解木月之死,初美之死,貌似又有点理解直子之死(还是说潜意识里面觉得对于她的精神状态,死或许是一种解脱,或者亦如渡边君所说,她是要回到木月那里去的)。对于日本性如此的开放,以前也是听说,可是透过这本书,觉得却是好Open,有点适应不了呀,最不能理解的是,渡边和玲子。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和一种怎样的必然呢?理不清,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我理不清的。

  看着渡边君在经历过那些事情后,对人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对自己一个21岁了,是已经成熟了,应该有必要承担一些必然要承担的责任,永泽对他说的不要太同情自己。突然对成长有了更深的模糊的理解了,我是这么认为的。人总是要成长的,某些东西是没法逃避的总是要面对的,对于某些责任也是要勇于承担的。那十七岁的青葱岁月也总是要逝去的。这种蜕变,这种成长或许很痛。可是都是必经阶段不是吗?

  就如玲子所说,由衷的希望渡边幸福,渡边和绿子能够幸福,因为幸福真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两个寂寞的人就这么相互温暖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5: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