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去看了电影《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票房跟其反映的现实一样,国产文艺片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前行。
根据《人民日报》的消息:《百鸟朝凤》与《美国队长3》同日上映,虽然口碑同期最高,但首周末票房仅收获150万。12日,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求排片,票房效果立竿见影。据猫眼实时票房的统计数据显示,《百鸟朝凤》14日的排片率从之前的1%左右大涨至4.5%,单日票房超过700万,终于在上映第9天拉出一根大阳线,总票房突破1千万。这在国产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的今天,真的是一件很悲凉的事情。
电影讲了一个民间艺术传承的故事。少年游天鸣在父亲强迫下去了唢呐匠焦三爷那拜师学艺、成为传人。等他长大出师后,西洋乐器大量流入,唢呐也成为了大浪淘沙中的遗弃物,从前坐在太师椅上吹奏的唢呐匠开始受到冷遇和轻视,同门师兄弟在生活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开,唢呐匠面临传统文化难以为继的现实。
而影片的最后,焦三爷去世,一门技艺接近失传,只剩下游天明一人悲凉地独奏。
影片传递的价值观也朴素简单:吹唢呐等传统技艺在时代变迁中、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但是,以游天鸣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匠人”,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坚守,明知市场前景迷茫,依然在原地守候。这部分人带着对匠心精神与文化基因的传承使命,对文化自觉、艺术定力的坚持,表现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执的态度,也反映出当前传统文化继承无人、难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与时俱进的现实困境。
这个电影主题呈现的是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沦陷。在电影之外,《百鸟朝凤》的排片之少,该片制片人方励近日在微博上直播时甚至磕头哭求排片,令人唏嘘。其实它宣扬的“工匠精神”、“不忘初心”正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其实工匠精神不应当是悲情的,时代没有错,艺术也没有错,传统文化应当寻找到合适的手段加以传承。
什么是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德国制造。说起德国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死板”。其实,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要求学生要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严谨、负责的态度,这为德国制造的良好质量做好了铺垫。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代表着对工作的坚定、踏实和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什么是“不忘初心”?一种工匠精神的习得和传承,需要匠人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和使命,需要他们有一种将技艺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决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除了对产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之外,还需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和进步。
那些具有“匠心”的技工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他们都在享受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成就感。这是一种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值得社会的尊重,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短、平、快”经营理念,甚至为了追求“来钱快”而不惜制假造假、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也是中国制造唯一的出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喧嚣的都市,能够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事,以严谨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风范把工作做到极尽完美,尤显珍贵。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教育,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工匠精神”,要依靠信念和信仰,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这就需要我们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当前社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人们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单一,当人们做事的出发点越来越功利,甚至是只执着于眼前的回报时,我们需要一种坚守与钻研。尤其做教育,更不要忘记了初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让我们少一点粗放、多一点精细;少一点见异思迁,多一份坚定执着。虽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人愿意在这个领域日日潜心钻研,都能成为受人敬重和热爱的“大国工匠”——专家型教师,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添色加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