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一节课作文600字5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0:2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忘的一节课作文600字500字
篇一:难忘的一节课

  从入学到现在,我上过了许许多多的课,但让我最难忘的是那节幽默风趣的英语课。

  那是一个艳阳当空的夏日。英语老师进了教室,全班立刻肃然无声。英语老师姓李,她笑着说:“怎么了?一个个都跟雕塑似的,就算是雕塑,也要变成活泼可爱的雕塑吧!”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李老师也笑了:“好了,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先学习四个单词。”李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上了四个单词。“好了,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李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叫魔力声音。选四个人,四个人用奇怪的声音读单词,选一个人猜是谁的声音,猜对的方可过关。”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经过一轮选择,老师选出了四个人,那个猜声音的是杨焱。第一个读单词的是刘景森。只见他捏住鼻子,阴阳怪气又略带“娘娘腔”地读了个单词。“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李老师用喝水掩住嘴,但还是流露出笑意。“好了!别笑了!”李老师希望控制住自己的表情,还是笑了。杨焱想了半天都没猜出来,哈!刘景森成功了!

  下面该仇添出场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浓重的鼻音读了个单词:“ago。”有几个同学在底下偷笑,李老师也笑了下。没想到杨焱脱口而出:“是仇添!”仇添惨败于杨焱手下。

  第三位登场!她是“巾帼女英雄”张靖晗!“嘿嘿……”只听她微微一笑,用阴阳怪气加浓厚的声音,读了那个单词。同学们个个鼓着嘴,眼睛都笑弯了。这个声音类似于男生,杨焱会不会猜出来?杨焱思索了一会儿,用不太确定的口吻说:“是,是郭宏祥吗?”啊!这位重量级巾帼英雄赢了!

  这节英语课让我至今难忘,忘不了幽默的李老师,忘不了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以及课堂上的欢声笑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0:25:13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节课

  自从背上书包走进学堂已经好几年了。上过许多令我难忘的课:有精彩的、趣味的、快乐的、枯燥无味的、意义深长的……最令我难忘的是一节科学课。因为在那节课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在于合作”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班在欢呼声中迎接着科学课的到来。科学老师面带笑容,踏着轻盈的脚步迈进教室,而且让我们班的“大力士”把科学材料搬了进来,说:“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是由十二条棱组成的,有八个顶点。好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科学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一做吧!”

  一开始,我觉得:不就是一个正方体吗,太简单了,十个我都能造出来。可是,一动手操作,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制作这个正方体,还真不容易呢!我把这边的棱抓稳了,那边的顶点就散了,抓住了顶点,那边的棱又掉下来了,真是难啊!就这样浪费了一大半堂课的时间,我还是没有把正方体做出来。我坚持不下去了,把材料往桌上一扔,嘀咕着:“不做了,老师真是在故意刁难人。”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正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老师轻轻拍了我的肩膀一下,然后做了个动脑筋的动作。而坐在我前面的小芸转过来对我说:“小琪,我的实验材料里差了两条橡皮筋,我们两包材料合在一起,然后合作把正方体做好,行吗?” 啊,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我高兴地直点头。于是,小芸扶住棱,我在顶点上用橡皮筋把它们固定。谁知,我因为心急,用力过猛,一连扯断了好几条橡皮筋。小芸安慰我:“静下心,别着急,慢慢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会儿,一个小正方体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同学们也学着我们两人一组地合作做出了一个个小正方体。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那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师的真正用意,也终于懂得了:拥有合作,才能拥抱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0:25:15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节课那节课至今令我难忘,那是一节我当老师所讲的课。那一天英语课,文老师嗓子哑了,她对我说:“陈乐凝,我嗓子哑了,你代我给同学们讲这一节课吧。”Oh,mygod!为什么不早给我说?我忐忑不安地拿起书走上讲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我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翻开书,看着书中的单词和句子,居然有的我不认识了!可是昨天晚上我明明已经预习过了呀!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我紧张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在做小动作。我生气地瞪了他们一眼。呵,居然无动于衷!我火冒三丈,恨不得一下子捂住他们的嘴。但是转念一想,平时老师上课时,那几个同学不也是这个样子吗?估计老师那时的心情和我差不多,他们这样也太不应该了!

  我还感到有些同学很羡慕我,于是他们就故意作出挑剔的样子,我才不理会他们呢!……终于下课了,回到座位上,我感到嗓子又干又渴,腿也酸得要命!我再次感到了老师的辛苦,特别是连堂课,那功夫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练出来的。上罢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上课的辛苦不说而知,更多的还是备课的辛苦。妈妈也是一位教师,她曾对我说:“给学生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为了讲好课,多少次我看见她备课到深夜,想必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吧!

  难忘的一课给了我难忘的启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看,如果这次不是我事先预习过,突如其来的课能讲好才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0:25:19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节课

  “呤——”上课喽!每周一次的探索实践课是我们的最爱,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中,赵老师笑眯眯地走上了讲台,她简单明了地把这节课的内容和要求说了一遍,原来就是让我们自己动手做“水果拼盘”当然啦,安全第一。

  “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马上进入了实战状态,先以小组为单位把桌子拼到一起,然后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于是乎,各种水果“闪亮登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弥漫在教室里。大伙儿你切我剁,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我们组先把任务分配好。吕宏伟和杨峻峰剥皮,我是“主刀”,负责切,王赫摆盘,最后由莫晓凝讲解,我们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老师——谢谢您”,我们用的是一个心形的水果盘。代表同学们的一片心意,中间是用胡萝卜雕成的“老师”,“老师”的周围是用火龙果做成的“学生”,黑压压一片,围坐在老师的周围,还有用牙签把黄瓜、桔子串成的“树木”,橙子、香蕉、小西红柿做成的“花朵朵”,好一片校园风光。咦!是否还缺点什么?哦!是我们欢乐的心情,这好说,在盘里洒上把“跳跳糖”,好了,我们的杰作就彻底“OK”了。

  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赵老师对我们每个组的作品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心里那个美劲儿哟,就别提了,什么?让我们把它吃掉?这太好了,我们早就等不及了。你一口,我一口,我又一口,这分明是一群小馋猫嘛!“咔嚓、咔嚓”,看,原来是赵老师在抓拍,看来我们的“光辉形象”要上博客了。

  “呤——”下课铃声响了,哎,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它太迷人了,我想跟赵老师说句悄悄话——我还想上这样的探索实践课,它太令我难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0:25:22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节课

  弹指一挥间,六年转眼过。一眨眼,我将要结束我的小学生活,到另一片天空去飞翔,现在回想一下,在这六年间,我经历过许多难忘的镜头,其中我永生难忘的,就要数这学期那节别开生面的课了。那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匆匆》这篇课文。

  也许是《匆匆》这篇课文引人深思的缘故吧,老师这节课准备得十分充分,并用她美妙的声音给我们朗读了这篇课文:“燕子去了,有爱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话意味深长!作者以燕子。柳树。桃花与日子作比较,突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万物却有再来的时候,表达了作者对日子来去匆匆赶到无奈和惋惜的心情。这篇课文是我的心情备受触动。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时间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要抓紧每分每秒,把我没有学到的知识争取全部掌握。学习固然重要,同学之间的友情也让我难以忘怀。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加强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好好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课堂上,老师认真的。饱含深情的读者每一个片段,并细细的为我们一一作答。老师贴切的分析,让我深切的了解到了课文的主旨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及作者想要表的的情感,对时光流逝显得百般的无奈和惋惜。这堂课主要围绕了时光的来去匆匆,珍惜时间这个道理来引导我们,尔阴有我的却是作者亲身体会日子来去匆匆的感受和同学们对日子逃去如飞的感慨。时间是公平的,他不因为人类的勤劳加快脚步,也不因为人来的懒惰而放慢脚步!

  这堂课使我明白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在我今后的人生长路里,我一定会好好把握当前的每分每秒,今天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去做,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它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永远鞭策着我今后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