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26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汉字

  在我们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与汉字打交道。那一个个端正的方块字,让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让我们的记忆里充满了文字,让我们把自己的七情六欲尽情表达……他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嬉戏打闹,又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中华汉字也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时代的小篆,之后又到汉朝的隶书,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楷书。而不同的书法字体,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匀称,笔画粗放,而篆书和隶书又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是一种非常流畅的书法,而楷书却严肃而端庄。草书笔划奔放,好似凤舞龙翔。

  中华汉字又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

  汉字左右工整,既能简写,也能写详。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汉字,一种美丽的文字;汉字,一种神奇的文字;汉字,一种富有力量的文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29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过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很有灵性,还很有趣,字谜,谐音歇后语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比如:皇帝新衣(袭)、七十二小时(晶)、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外甥灯笼——照(旧)舅等。它们趣味盎然,让人百听不厌。汉字除了有趣的特点,还有声音、有色彩、有气味。真的,它们可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军队”两字让人感到雄壮和威武;“火”字让人感到光明和温暖,“阴森”好像散发出阵阵恐怖的气息,“乐”字令人愉悦,“吵闹”一出现,你似乎进入叫卖声接连不断的集市,而“劳”字则使人感到无比繁忙,无法休息……这是多么有灵性的汉字啊!汉字的艺术性也很高,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典型的范例,对联也不可忽视,它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传统文化。

  虽然很多人并不重视汉字,可它的巨大作用却不能忽视,它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我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认真书写,做到字迹不潦草、不用错别字的的好习惯。“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笑话朱肚皮等就是这方面的深刻教训。今后我一定将它们引以为戒,并规范书写汉字。

  汉字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没有它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的传统文化。它独一无二,已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是中国人赖以思维和交往的工具。汉字,我爱你!我坚信,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你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35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们进行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分别有两个板块,“遨游汉字王国”和“我爱你汉字”。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感到中国的汉字非常奇妙,真想对汉字说一声:“汉字,我为你骄傲。”

  我们先进行了搜集字谜、猜字谜活动。当我向同学们说出我的字谜时,孟彩云“刷”的一下子举起了手。老师让她猜,她还真说对了。我们交流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时,老师让我说说括号里以及括号外的字的意思,我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我们还搜集了汉字的来历的资料,这是第一个板块的内容。

  第二个板块的内容我们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那一个个图案仿佛像真的一样,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了许多个象形字以及别的字。我们还搜集了错字,并说了说怎样预防写错别字和错别字出错的原因。我们还写了调查报告,当时,我还以为我的调查报告会重写。我们还写了一些书法作品和欣赏了王羲之、柳公权的作品,并试着用背下的《赞汉字》来评价书法作品。

  汉字,我爱你!是你让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会不写错字,争取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40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汉字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每一步演变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会写汉字,会认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掌握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这们单元我们的学习任务是进一步了解汉字。杨老师交代给我们一个特殊的任务:到街上寻找错别字,并且进行记录和采访。

  星期六下午三点半,我和王淳淳、周子菡、朱芷萱兴致勃勃地赶到继光街展开了调查。活动刚开始,我们就发现一个手机店门前的广告牌上有个错字,他们把“手”字多了一横,变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字。我和王淳淳拍照后便走进店内采访。“阿姨,你们店外的广告上有个错别字。”阿姨赶紧拿出荧光笔,把错字改了回来,还笑着对我们说:“小朋友,谢谢你们!”第一次出马就成功了,我们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不一会儿,我锐利的眼睛又捕到了第二个目标。我大声喊到:“那个字是什么呀,我怎么看不懂?”原来这是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把“验”字少了一横,变成了一个“四不象”,怪不得我看不懂。我们走进店,告诉店主这个字的正确写法,他高兴地对我们说:“我还真没发现这个字写错了。”

  后来,我们又在街上找到了好多个错别字,并一一帮助他们改正过来。一个小小的错字就有可能让顾客们误解,所以,店主们,千万不要再写错别字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它,让它焕发出最大的魅力,千万不要用错别字替换它。我爱你,汉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45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汉字  常敬宇

  我爱汉字,爱它的雄姿英发,爱它的奔放,爱它的绅士,爱它的端庄,爱它的活泼……总之我爱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

  汉字,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是世界上人口使用最多的文字。别看它们只是一个个呆板,方方正正的字,但是如果把它们合并到一起的话,就可以创造出一篇美丽而动人的诗句或文章。

  汉字还很有艺术感。;像颜真卿,王羲之等大书法家,他们写的汉字可以说是龙飞凤舞,而他们每个人写的汉字感觉也不同。比如:稳如泰山的”稳“。而那些草书的大书法家给人的感觉是奔放。洒脱……看着这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我仿佛置身之中。这些字,像一个个书法家们的”心情表格“,如果书法家心情不好,写出来的字就会飞花大草,相反,如果书法家心情好的话,就会写出热情,优美的汉字。这和国外的抽象画,和我国的国画有些相似。

  我心情不好时,一看到这些活泼的小精灵,一下子就好了。因为汉字是最好的解药。像一个灵动的精灵陪着我。

  而如果你写好一个或一行字的话,你就会无比兴奋,激动。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每天都陪伴着我,让我爱不释手。我爱汉字,你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50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汉字

  一翻开书,各种图画就展现在我眼前,有趣的标题引人注目,我其中也能认识一点字,都是简单的日、鸟等,带着兴奋的心情,我开始看了起来。在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象形文字,也一步步说明了中国汉字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再提笔忘字。对着以前的象形文字,再看看现在的文字,还真有那么一点像,特别是木和片,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认为书里的象形文字分为两种,一种是画的像,一种是字像,画得像大多数都是动物类的,字像大多数是单体字。

  看过这本书后,我顿时从心里传出一种想法:中国汉字的故事是有趣的,中国汉字的历史是艰辛的,也许以后什么事情都会用高科技产品代替,有可能只要动动嘴,字就出来了,到那时候,会写字的人也是稀少的,我希望有更多人去写字,不但在生活中做到不提笔忘字,也要去发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用的字,但愿美好的将来,人们能越来越重视汉字,继续把它流传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6:53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在我写字时,常因自己笔下的一个个汉字而浮想联翩,它们如一个个士兵,整齐排列、蓄势待发。我耳畔还时常响起兵戈交错之声,将军法号之令,谋士策略之意······

  汉字,在纸上从不约束自己的思想和欢乐,它们不是僵硬的音符,它们有着独特的思想和智慧,有着不同的风韵。这些古今沟通的桥梁、中华文明的奇葩、华夏子孙的骄傲,让你一看便会由衷的喜欢。它让我想起幼儿时初学硬笔的趣事;它让我想起定级获奖的欢喜。它还让大家认识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红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明月”;更它让大家认识了“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的“冬日”······

  这一个个漂浮若游丝,娇艳若惊鸿的汉字,这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一阕阕跳跃着音符的乐章,让我心旷神怡。它是中华民族先人记载的方法,是沧桑百年的历史,让我难以忘怀!

  我愿独倚斜阳西楼,遥望红霞般的历史,登山远眺,领略汉字的色彩;我愿步武江边送目,看,这记载千年文化汉字之舟,越飘越远,驶入水天一色······

  这古老的汉字,在人们的眼中,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是王羲之书法的巨作、司马迁史记的辉煌、诸子百家的争鸣、李白不朽的篇章!

  啊!汉字,你如此伟大,令人赞叹、令人痴迷。我愿把毕生心血交与你,让你的智慧永留我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0 2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