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到中学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志向。
  作者:顾明远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在刚结束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句话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和执行。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遗传素质是不同的。普通儿童的智商是100,超常儿童的智商可达到130或140,智障儿童只能达到70或80。当然智商测量是否科学,也有疑义,不一定说明问题,但大家都承认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就拿人的思维品质来说,有的人逻辑思维比较强,有的人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思维迟缓;有的人思维开阔,有的人喜欢钻牛角尖,等等,各有不同。如果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学生,很难取得圆满的效果。
  从教育学来说,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成功。我国古代《学记》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诚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你偏要让他学奥数,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创造意识很强,你偏要让他去学理论学科,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偏要让他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自卑,优势消失殆尽。这都是没有找到孩子最适合的教育的结果。相反,如果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他就能得到发展。
  2005年我们在黑龙江呼兰县开会,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他说,在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亲让他辍学,老师去做家长的工作,说:“这娃喜欢画画,让他上学吧,将来可能会有出息。”父亲答应了,后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就是很典型的成功例子。所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古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二元对立的,不是人上人,就是人下人。而现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多元的,现代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我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感,勤奋努力,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据报道,香港大学前不久给一位勤奋工作几十年的清洁工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尊重人才的典型。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就像《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文本中所写的,现代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怎样才能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文本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有一年我参观法国巴黎郊区的一所学校,发现上课时有一名学生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图书室里看书,校长见我很诧异,告诉我说,这名学生认为对课上的内容都理解了,向老师请求不上这节课,自己来学习,老师允许了。我又看见个别学生在做钣金工,校长告诉我说,这些孩子智力有障碍,为了让他们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些技能课。我想这就是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到中学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志向。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做老师的就要为他担忧,担心他将来成为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平平庸庸的人。而我国当前却缺乏这种教育思想,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往往没有自己的志愿,只凭分数报志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担忧吗?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条件。为此,课程要改革。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我主张必修课要降低程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这样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选学他喜爱的学科,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跳级,提前毕业,有的可以到大学选学一些课程,这样才能涌现出各种杰出创新人才。
  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要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生动活泼,我们的学生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5: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