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我会爬竹竿了幼儿教学案例和分析及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4-23 17:25
标题: 我会爬竹竿了幼儿教学案例和分析及反思
我会爬竹竿了幼儿教学案例和分析及反思
  案例背景:
  这学期我们继续进行中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游戏。幼儿园南面的操场边增添了3根竹竿,光滑笔直。一根横着的竹竿架在两棵树的树杈上,与三根竹竿形成十字固定。孩子们对这个新玩具有兴趣吗?有勇气尝试爬杆吗?能像小猴子一样爬上去吗?回想我们小时候,这些肯定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现在这些保护过度的孩子们,答案还是肯定的吗?

  案例描述:
  户外音乐响起来了,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出了教室,来到了户外操场上。有3个男孩子来到了竹竿区,看了看竹竿,一个胖胖的大班男孩说:“好高啊!”另一个帅帅的大班男孩说:“这有什么高的,我还会爬呢。”说完,就哧溜哧溜往上爬,看着这个动作敏捷的孩子一下子就爬到了杆顶,旁边的两个孩子不仅惊呼起来“哇!”小眼神里透着羡慕和佩服。我问另外两个孩子:“你们想试试吗?”胖男孩说:“我不行,我太重了!”另一个瘦小的男孩腼腆地笑了笑,想转身往别的区域走。我拦了一下,说:“不要走嘛,来试试嘛。”小个子男孩想了一下,就往竹竿上爬了起来。他爬的时候两只脚是平行地夹着竹竿,爬了一小段,小个子男孩感觉没力气了,就掉了下来。他说:“我说不行吗。”我说:“我觉得你能行,你看一下刚才那个哥哥爬的时候脚是怎么夹住竹竿的就行了。”于是我又对刚才那个帅帅的男孩说:“你能再爬一遍给弟弟看看吗?”帅男孩干脆地点点头,又哧溜哧溜往上爬了。他爬的时候两只脚是交叉勾住竹竿,手脚交替往上爬。小个子男孩看得很认真,我问了一下:“你看见哥哥的脚是怎么放的了吗?”他点了点头,有一次尝试爬了起来。这一次,他成功了,爬到一半的时候开心地笑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4-23 17:25

  分析与反思:
  分析:
  孩子们是第一次进入竹竿区,一位孩子的表现让我很震惊,怎么能那么敏捷就爬到顶了呢?我问了一下他,他说他以前爬过。我又问了一下班主任老师,老师对他的评价是皮猴子。另一孩子是中班的小朋友,失败了一次,但第二次就成功了,我也很吃惊,这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错哦。和他的家长交流后得知,这个孩子在家经常在玩运动器械。看来,竹竿区的首次开放就吸引了两个运动健将。
  反思:
  一、运动机会增强孩子的运动能力
  在案例中,我们发现两个运动健将除了在学校里的运动时间外,在家的运动机会较多,平时也很喜欢运动。我们要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让孩子爱上运动,运动的孩子更健康。有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控制协调能力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准备。
  二、原生态的材料更具有挑战性
  玩惯了色彩鲜艳、玩法单一的器械玩具,孩子们显然对这个有着乡土气息的竹竿更感兴趣。但爬竹竿需要较强的手臂力量和良好的手脚协调能力,这项运动技能要求还是蛮高的。但一点也不影响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想法,虽然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有了失败的经验,才能增强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混龄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大班孩子的运动能力要较中班孩子的运动能力强。在案例中大班的帅哥哥给中班的小弟弟近距离、标准的示范爬杆的方法,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其他孩子观察得也很仔细,这是从孩子的内需出发的,所以不需要老师的强调、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提供相互学习,相互探索的学习环境。
  四、有效的介入增强孩子的信心
  教师在游戏时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案例中,如果老师没有介入,可能那个中班的孩子那天就不会去爬竹竿,他可能会觉得有点难,自己还没有那个能力。这从他要转身离开这点可以看出,可是没有尝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给予孩子鼓励。老师不仅仅是在材料上给予支持,更要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正兴幼儿园 赵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