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老师浅谈几种心理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3:4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老师浅谈几种心理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何为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就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及其迅速也及易受外部影响的阶段,我们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暗示甚至影响尤为关键。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在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两个效应,也是大多教师判断学生成绩、品德优劣的准则。
  首因效应是指教师或学生会根据最初获得的对对方的印象不易改变,会左右对后来他们的表现的评价。
  我们的班主任在接新班级时,要注意利用首因效应克服消极影响,对学生要做到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并注意选择和培养好学生干部。对自己,则要注意三个“第一次”时的形象塑造。力求做到:第一,见好第一次面。事先做好准备,力求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第二,讲好第一次课。力求给学生留下工作认真、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生动等良好印象;第三,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要求反应快捷,处理问题果断。当然,利用第一次效应的积极因素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方法、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而是长期在工作中磨炼形成的良好工作作风、思想品德、知识才干、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3:48:43 | 只看该作者

  二、晕轮效应
  指对他人直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教育实践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老师对优秀学生非常喜欢,对差生则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心。的确,由于优秀学生守纪律、爱学习,在各方面表现不错,容易给人留下鲜明的影响,这样,往往就认为他们一切都好,便忽略了对其缺点的发现。而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等,老师容易忽略其优点,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要搞好德育工作就要求我们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妄下结论,给学生的评价要恰当,既看到他们的缺点,又看到他们的优点。对待差生、优生都必须一分为二。优生在赞扬声中长大,易滋生骄傲自负、自私自利的坏习气。教师的偏袒、偏爱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而差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色,不能让他们永远成为“灰色人群”,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不至产生自暴自弃甚至逆反心理。否则,“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对待差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我在指导学生对操行评定进行自评互评时,要求对那些稍差的学生尽量不说缺点,多说优点,让他们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觉得自己并非无药可救。有的学生差,可能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基础差,也可能是智力较差,甚至就是破罐破摔。老师针对实际情况,分清差生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三、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差异明显:有的同学对老师的亲近与关注反应积极;但也有不少同学的效应较差,有时甚至表现得更为消极和失望。这说明,“罗森塔尔效应”与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一样,是带有条件的。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心理前提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高度重视并且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期望的效应才会产生。学生这种渴望受到老师重视的心态,就成为了学习的内驱力。刘伟(化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他的父母离异,父亲并没有很多时间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他只能由奶奶抚养,家庭周边的环境也不太健康,所以他的社会习气较重,很贪玩,所以进入四年级后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他对学习的热情还是挺高的,每一次和他交流,都能够感受到他对学习成绩的渴望,我也是正好抓住了他的这种心理,每一次都给他很多的鼓励,肯定他的能力,给他很大的信心,每次谈话后他在学习上都非常的有干劲,特别是对他感兴趣的数学,做起题目信心十足,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上次期末考试时,我还是不停地给他打气,鼓励他只要再努力一点,把数学考好,最终他考了90分。所以,只有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自我意识等特点的基础上,有分寸地发出“期望”,“罗森塔尔”才会产生强烈的“正效应”。
  四、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
  1、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止应该有理论知识,更应该将心理效应灵活的应用于德育实践。

港下实验小学 周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