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视角一片“景”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2: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视角一片“景”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
  一位优秀的“寻春”摄影者在拍摄时,往往会把相机放在眼前,在目的地四周走动,寻找最能够改进画面的视角。因为视角是优秀构图的关键,它体现着一种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境下闪现的一种感觉和独特见解。而执教者在设计教学时,能否恰当地选择一个合歌曲内容之情又紧扣教学目标之意的教学视角,亦体现着执教者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也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品质、品味。犹如“寻春”的摄影者选择拍摄视角与体现作品意境之间的紧密关联一样,教学设计者也需要在“移步”中博览“群景”,在比较中寻访“点睛”之景。
  《在一起》是五年级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一首歌曲,从音高上来看,它的音域宽广,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间相距十三度,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升降调调节,但顾了最高音就不能兼顾最低音;从节奏上看,十六分音符、附点和切分的频繁使用让学生唱起来十分拗口,不容易唱准确;从歌曲节拍上来看,虽然它是三四拍的歌曲,但由于切分节奏加入后改变了强弱关系,有着六八拍的节拍感,最后一小节还是二四拍变拍子……或许正因为它的知识点、难点太多,无法驾驭,因此上公开课的人不多。而我与《在一起》结缘是因为08年竞评学科带头人赛课时它是比赛课题。而后市、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又执教了这一课。虽然执教同一课题,但教案却几易其稿。因为站在同一地点,无法确定眼前所见是否就是最美的风景,唯有移步前行,尝试转换视点,才能且看且思、且行且悟,择优而为。因此每次上之前我都基于当时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前次执教的一些实践反思对教案进行了调整,保留精华而精进不足。例如在如何切入本课教学环节,我就做了多次的改动。
  1、一教《在一起》,以“乐音”切入,在“个”与“合”的对比中感受音乐之美
  因为第一次执教是赛课,备课的时间也就两三天,所以没有留给我更多的酝酿、斟酌的时间。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参中关于“歌曲前四个乐句由 “1、3、5”三个音构成”的提示引发了我的关注。在哼唱时,我感到这四个乐句虽然音不复杂,在荡漾的切分节奏配合下,旋律非常优美,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从学唱的难易程度来看,它虽不是这首歌曲最难唱的部分,却很有特色。因此决定以“1、3、5”组成的乐句为教学入口,通过“个”——“1、3、5”单音的呈现,到“合”——“1、3、5”组合后的优美旋律呈现,在两者的对比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简”与“妙”。
  教学反馈——春光乍现
  第一次的执教非常幸运,因为我教授的学生是国际象棋班的孩子,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投入。我预设的以“个”到“合”方式让他们感到这类似于音的组合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他们悟性极高、一点就透,因此随后歌曲中节奏、节拍、音高的难点解决也相当顺利,让我觉得那时似乎已经找到了课堂的“春天”!
  2、二教《在一起》,以“节奏”切入,在难点节奏的提炼预授中归纳音乐之律
  第二次执教是学校课题结题的课堂教学展示。在试教的过程中,虽然我沿用了前一次“成熟”教案,但歌曲的各个难点阻碍却像冬日的北风般铺面袭来,让我感到之前课堂所呈现的“春景”或许只是个假象,重新认识到歌曲中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连续结合是本课学习的最大“拦路虎”。因此修改教案时,在选择本课如何导入环节,我想巩固、强化“1、3、5”三音魅力的想法固然也不错,但这几个音组成的乐句毕竟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乐句,当它对教学内容既没有起到解决难点的作用,又没有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歌曲特殊的韵律特点时,我还是决定忍痛割爱,重新另立视角,从这首歌曲用得最多的切分、附点节奏入手,在逐个复习附点、切分、后十六后再进行三拍子节奏组合,以此辅助,一步步地引导孩子掌握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2:26:2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馈——“有花却无香”
  因为课堂初期便紧扣住了教学难点,对后面学歌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所以就学会演唱歌曲而言,这是一个“务实”型的视角。但从美学角度而言,节奏的组合练习技巧性偏重,难免枯燥,因此学生兴味索然,课堂伊始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让人感觉这样的“春”有花却无香。
  3、三教《在一起》,以“节拍”切入,在歌曲规律性的韵律中掌握音乐之韵
  今年五月的无锡市教学研讨活动,适逢我又任教五年级班,想着先前执教时留下的些许遗憾,便很想再换个角度,磨一磨这课,期待又一次“移步”之后会呈现怎样的课堂之“景”。记得第二次的教学中,有老师曾提议是否可以将“随歌曲一起跳起欢快的彝族达体舞”放在教学的前面环节,让学生先动起来,掀一掀气氛。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但要放在怎样的情境中才显得既不突兀又起到辅助难点解决之效呢?我探寻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两全其美之境。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设计《在一起》舞步的过程中,我突然茅塞顿开,发现当主力腿与重音重合时的舞步,既能紧密地配上歌曲节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蕴含六八拍特点的规律性韵律,从而为后面的学唱环节降低难度。
  课堂实录片段:
  1、听老师把旋律唱一唱,请同学们开口默唱,然后说一说这次它组成的旋律情绪是怎样的?
  (其余乐谱略)
  2、同样的音为什么会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从它的旋律里寻找秘密。
  生1:三拍子的歌曲都很优美。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的确,这样强弱弱的三拍子节奏给了我们优美的感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的旋律里还藏着一种非常荡漾的节奏,它们都叫什么节奏?
  生:切分节奏。
  师:对,改变了节拍重音的切分节奏更为这段旋律增添了起伏荡漾的优美感。让我们一起跟着琴声唱一唱旋律、踩一踩重拍。
  【设计意图:“唱一唱旋律、踩一踩重拍”既是感受重音又是为“学习舞步”做好铺垫,同时找准了音乐的重拍也就扣住了音乐的节奏规律。】
  三、跳起彝族舞蹈
  师:真有一种摇晃的舞蹈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祖国西南的遥远边寨,有一群彝族的姑娘小伙们,正随着这荡漾的旋律边歌边舞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在一起》歌曲视频)
  (播放第二段歌词的时候)师:让我们也随着这优美抒情的音乐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在第一乐段的消遣式聆听中进一步熟悉歌曲韵律特点,在“学跳彝族舞蹈”的实践中强化歌曲韵律特点。】
  教学反馈——“有形无痕”
  《在一起》这首歌曲之所以是三拍子的歌曲却有着六八拍的音乐感觉,是因为它几乎每一小节都用了切分节奏,改变了它原有的节拍规律。但这很难和学生讲明,也不宜将复杂的歌曲更复杂化。本次导入通过寻找三拍子的节拍重音和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有效地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歌曲的双重音,并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表现了歌曲六八拍的舞蹈韵律感,让复杂的知识技能传授有形而无痕。而且置身于情境中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更有利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因此第三次执教,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舒心,整个教学让我感受到春的美妙画卷在我与学生的情感碰撞中逐层地展开。我深深感到:牢牢把握学生心理、将歌曲化繁为简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港下实验小学 晓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4: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