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幼儿英语童话剧
──拔萝卜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王英红 隋秀芬
角色:小兔Rabbit、小狗Dog、小猴Monkey、山羊Goat
characters: rabbit, dog, monkey, goat
画外音:小兔子肚子饿了,她想找些东西吃。找呀,找了半天。忽然发现小路边的地里长着一根萝卜。
(Rabbit is hungry,she wants to find some food. look for a moment, Suddenly, she find a radish in a filed beside the road.)
兔:啊,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我把它拔出来。
R:Oh, a radish! A big radish! I'll pull it out.
哎──嗨──呦!哎──嗨──呦!
Ai---Hay---Yo! Ai---Hay---Yo!
这萝卜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是小狗。我饿了。哦,兔小姐,你在干什么?
D: I'm a dog. I'm hungry. Oh, Miss rabbit, What are you doing?
兔:你好,狗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R:Hello, Mr. Dog.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帮你。咱们一起拔。
D: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Thank you .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猴走了过来)
猴:我是小猴。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M:I'm a monkey.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兔和狗:你好,猴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Hello, Mr. Monkey.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uy. We can't pull it out.
猴: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M: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和猴: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山羊走了过来)
羊:我是山羊。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G:I'm a goat.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狗、兔和猴:你好,山羊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Hello, Mr.Goat.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羊: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G: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狗,兔和猴: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M: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猴和羊:一,二,开始。哎—嗨---呦!这萝卜真大,这萝卜真重。哎—嗨—呦!我们必需使劲干。我们一定把它拔出来。
R,D,M&G:One, two, begin. Ai---Hay---Yo! The radish is big. The radish is heavy. Ai---Hay---Yo! We must work hard. We must pull it out.
兔,狗,猴和羊:哎—嗨—呦!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大萝卜!一个重萝卜。我们大家一起吃!
R,D,M&G:Ai---Hay---Yo! Ah, the radish is out! A big radish! A heavy radish! We'll eat it together.
(他们一起围着大萝卜唱歌,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改制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
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张春丽
益智区的活动是一种运用脑力来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需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游戏,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地表达,随同着操作,依赖着实物和形象。从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前者改变了认知结构,后者将改变了的认知结构得以巩固,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假如没有练习和巩固,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益智区的活动开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益智区的活动相对于其它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讲兴趣不是很高,尽管教师投放了多种益智的资料,但幼儿往往不感兴趣,选择这一区域的幼儿相对较少。在教研中,我们从分析资料上动身,认为资料的兴趣性是幼儿选择操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发展目标,充沛利用改制了的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可持续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点数对于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幼儿地点数数量和准确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智力游戏“喂娃娃”。刚开始,教师用大的可乐瓶和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做的不同的娃娃,提供了各种质地不同、形状不同、难易不同的“食物”如:饼干(海绵、米菠萝板、塑料),糖豆(胶粒、木珠、玻璃球)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喂娃娃,然后自身点数,幼儿的兴趣较高。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兴趣减弱,这时教师有不失时机的投放了一个沙漏(用两个小饮料瓶瓶口对接,里面装上小米)依照幼儿点数的量的大小(50以内)设置2分钟,沙漏的提供使幼儿发生了合作游戏的想法,2人以上进行游戏,幼儿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再一次引起了对资料的兴趣;操作中各自饶有兴趣地点数着自身的战果。同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教师根据幼儿的状态,又增加了游戏的内容──插红旗(用一块米菠萝板中间分割成红队和蓝队,用塑料小棒和红纸做了多面小红旗),并选择一个小裁判,当沙漏停止漏沙时,由裁判监督点数,谁喂的多,就在自身的一方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激起了幼儿点数的欲望和竞争的意识,持续了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二、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挑战性,可赋予幼儿一定的任务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班幼儿利他行为逐步建立,任务意识也在加强,同时乐于选择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进行尝试。那么,如何将资料投放的目的和它的教育价值物化在幼儿的行为上,激发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和乐于完成任务的欲望是值得教师考虑的。在幼儿学习序数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资料:用大小不同的纸盒分别做了2层、3层、4层的不同高度的小楼房,从废旧图书、图片上剪下多个小动物,分别在其背后写上几零几的数字样,塑封后做成动物纸偶,用三个柱形纸盒乘装,投放前,教师赋予幼儿任务意识:新楼房盖起来了,小动物们都选择了自身的新家,请小朋友们帮助,“帮小动物搬家”,一定要认真仔细,帮小动物找到自身的新家。入区的幼儿欣然接受任务,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教师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给与关注,以搬家公司经理的身份介入,看看小动物满意不满意来适时帮幼儿调整资料,降低和增加难度,以便让资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同时可延续幼儿对资料的兴趣。
三、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生动形象性,可引发幼儿与资料的积极互动
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互动、多变的事物以和与幼儿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对于中班的幼儿认识的兴趣更广了,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愿意尝试,因此资料的制作上应考虑到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幼儿智力目标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班排序目标。教师设置的资料内容是“穿门帘”,并添置了这样的资料:首先教师选择大型礼品盒,将盒盖(门)打开,在盒的顶端固定几根彩色的鞋带到盒的底端,用各种颜色的泡沫板剪成不同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吸管分成一段一段(柱体),木珠、彩珠各不相同的资料。开始,教师在每一根彩带的顶端出示一张排序小样,引导幼儿依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串连,并说出自身串连的规律,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帮幼儿建立排序的概念。幼儿对于这样生动、形象且生活化的资料手不释卷,于是教师又根据幼儿选择的兴趣,添加了相同的资料,但在排列的维度上适当的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需求。
四、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社会性,可促使幼儿从需求中选择资料
教师提供的玩具资料应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比较积极,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较为迫切,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也在不时提高。教师从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交往体验上动身,结合中班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读10以内数字),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交往战略的资料“小小记者证”。教师利用废旧纸板(衬衣垫板)为每一名幼儿制作了一个“记者证”,幼儿贴上自身喜欢的照片,并将年龄和联系电话(家长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由教师帮助标注在“记者证”上,另,教师选择餐巾纸大小的纸盒,在上面分别切割成两行(8位、11位)缝隙,并从废旧挂历纸上剪下许多0—9的数字,有的做成数字卡往缝隙里插,有的提供长方形的纸条将数字粘贴。幼儿可根据“小小记者证”上提供的通讯号码,按自身喜欢的方式把号码记录下来,在适宜的时候与同伴联系,一来可以验证记录的号码正确与否,二来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有了交往的需求,就有了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在挖掘益智区资料的兴趣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充沛感受到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挑战性、生动形象性和社会性,同时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资料的平安性,可操作性,使幼儿的智力游戏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更应对选择益智区的幼儿给与适时的关注和指导,使资料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幼儿乐于操作的兴趣中促进其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给他点“差事”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幼儿园 王英红 隋秀芬
我们幼儿园老师都知道小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皓皓,他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同时他调皮、好动、大错不犯,小错不时。不是去故意推打他人,就是摸、爬、滚、打样样上阵。上课自身不好好听,还要拖同伴“下水”。脾气倔强从不认错,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或以哭闹来威胁。老师的批评与苦口婆心的教育对他基本没有作用。给小四班带过课的老师都说带好这一个小朋友,比管理其他二十个小朋友还要困难。
让小草和鲜花享受同样的阳光,是老师的天职。对小朋友无计可施是老师的无能。针对小朋友的特殊情况,我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让他干点“差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差事”,让他找到了自信,有了表示的机会,找到了做好小朋友的感觉,使他在很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
不信,你看:区域活动开始了,皓皓会很自觉又很开心地忙着整理“小小汽车城”,准备开工。他有事情做了,就不会在等待的时间里去进行捣乱。而且,他还觉得协助老师做事是一件“光荣无比”的事情,“汽车城经理”这个美称给了他无限的自豪。
课间活动开始了,杨智皓马上进入图书区,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图书管理员,督察小朋友们的看书情况。活动结束后,他还会认真地摆放图书。试想:这些图书都挂在了他的名下,他还会随意破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老师”是给予皓皓的美名。早操时,请他在圈中当小老师,当然他就会像模像样地做好每一个动作了。老师讲故事时,请他和老师并排坐好当“小老师”,因为第二个讲故事的就是他,当然他就得认真地听才会讲。给他套上个“小老师”的光环,起到了看不见的约束作用。省了老师不少心,多了小朋友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教育是一份用心、用情的工作。尤其对那些“特殊的小朋友”更要讲求教育的艺术性,发掘每个小朋友的闪光点,慷慨地把赞美施于他们,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乖巧或顽劣,让他们感受老师公平的爱。让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自信,自立,奋发向上的健康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小班综合活动:棒棒糖
新疆伊宁市农四师幼儿园 杨珊娜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依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2.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1)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2)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身说说用什么方法制作)
(3)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4)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身的面部和他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5)教师巡回指导。
3.给棒棒糖分类
(1)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2)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会跳舞的罐婴幼儿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陆军总医院安定分院幼儿园 黎兵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出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沛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绩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资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婴幼儿,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婴幼儿”尝试自身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示,在猜测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想、去考虑,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区分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发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和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婴幼儿──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婴幼儿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局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婴幼儿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婴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想罐婴幼儿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婴幼儿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一起跳舞)
三、结束局部:帮罐婴幼儿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响罐婴幼儿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玩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小朋友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小朋友不会为此而发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一起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婴幼儿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婴幼儿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缺乏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交叉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活动:“吹”出一个小故事
湖北省军区幼儿园 陈瑛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发明,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示方式,分享他们发明的快乐。”“玩色”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活动方式鼓励他们大胆的发明、表示、想象、表达,正是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目的:
1.体验吹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相互渗透的美。
2.会选择多种颜色进行吹画。
3.能借助不规则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活动准备:
塑料吸管、各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玩游戏“吹泡泡”激发幼儿吹画的兴趣。
2.教学导语
建议教师这样说:“吸管能吹出这么多的美丽的肥皂泡,它能吹出画来吗?”
3.自主探索
幼儿先用塑料吸管蘸水粉颜料滴在白纸上,再用吸管吹,吹出不规则的形状。也可先在纸上滴满各种颜料再吹,吹时注意色彩的相互渗透。
4.想象添画
发挥想象,根据这些不规则的形象,添画一些想象的东西。
5.作品展示:
将作品展放在画板上,幼儿互相观赏,交流,把自身的想象编成简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是轻松、快乐的。小朋友们尽情地操作吸管、颜料这些他们喜爱的物品,五彩的颜料在纸上滚动,美丽的颜色相互渗透,带给小朋友们阵阵的欢呼和喜悦“老师,你看好漂亮的颜色呀﹗”“老师,你说这个形状象不象一个大象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由表示和发明的机会,所以小朋友们体验了自由表示和发明的快乐,激发了小朋友们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但是,在活动中出现的个体差别确是老师值得考虑的。有的小朋友画面颜色丰富、画面丰满,而有的幼儿不敢大胆表示,画面单调,以和最后的交流表达,小朋友们所表示出来的不同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老师考虑和改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中班音乐游戏:小猴和熊
武汉大学幼儿园第四分园 瞿丽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表示其音乐形式。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和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猴和熊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区分)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身喜欢的小猴动作参与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发明的快乐。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活动形式,让小朋友初步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示的不同情绪。创编动作表示小猴机灵可爱的样子。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小朋友的相互学习,比方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保守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和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一起目的。这样,不只让小朋友有一种成绩感,还能鼓励其他小朋友去创新。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小朋友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打熊,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能达到。
本次的活动虽说比较胜利,但仍有一些缺乏之处,如:音乐课件播放时有些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小朋友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0: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