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快乐生成,快乐活动
──记小班的一次“采草莓”活动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和属幼儿园 葛小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掌握时机,积极引导。后现代教育课程主张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奇异的想法,“古怪”的问题,童真的话语,童趣的故事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强烈的生成意识,有一双慧眼,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和时从中捕获教育信息,发挥生成课程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并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小班的一次采草莓活动就是这样开始的。
一、抓住契机,快乐生成
  又到了“草莓”上市的季节。今天小朋友吃的水果是草莓,面对着本学期第一次吃草莓,小朋友们都瞪大了好奇的、兴奋的眼睛。那一只只红红的、大大的草莓,在小朋友的眼里像一个个宠物,他们手不释卷,有的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品尝,有的用小舌头去舔,一点点吮吸着草莓那又酸又甜的汁液。
升升小朋友吃完了草莓,用小手捧着脑袋,撅着小嘴,一副考虑的模样,他在想什么呢?我好奇地盯着他看,升升见老师看他,便大声地问:“老师,草莓是长在哪儿的呢?”对呀,草莓是长在哪儿的?这个问题可从来也没有想过,大家只知道是从菜场、水果店里买来的,于是都惊讶了,他们希望从老师的口中得到正确答案。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看,草莓是长在哪儿的?”亮亮站起来十分肯定地说:“草莓是长在又高又大的树上的”。小朋友都同意亮亮的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反对,我也就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给小朋友们安排了一个任务,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诱因和动力,也是萌发兴趣的前提。“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是由小朋友的质疑引起的,小朋友们对草莓的兴趣也引起了我深深地考虑,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就是“生活化”,即从生活中选取课程内容,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的“温情”和“人文精神”。既然小朋友们对草莓这么感兴趣,而当前又正是草莓生长的旺季,郊区的草莓种植园也有让游客亲自进园采摘这一休闲娱乐服务项目,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一契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组织一次“亲子采草莓”的生成活动呢?于是,在园长地支持下,我们适时地制定春游活动方案,把春游的活动地点定为:郊区草莓种植园!
  二、了解童心,因势利导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才干,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小朋友,走进小朋友的心里,才干满足小朋友的发展需要。
为了搞好这次“采草莓”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小朋友们关于“草莓”究竟知道多少,还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在我宣布“春游采草莓”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话题是“你打算怎样采草莓?”青青说:“我让我爸爸爬到树上去摘草莓,摘到了往树下扔,我在树下用塑料袋等”。婧婧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摇树,把草莓摇下来”。欢欢说:“我让爸爸带一只钩子,用钩子去钩草莓”,开心说:“我让爸爸带一把锯子来,把树锯倒,然后我们就把草莓摘下来”。开心的话引来大家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不好,树被锯倒会死掉的。亮亮说:“草莓长熟了就会自身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可以在树下捡呀”。小朋友们情绪高昂,争着发表自身的意见,只有朵朵坐在自身的座位上,不敢发表自身的意见。我轻轻地问:“朵朵,你说说看”,朵朵声音低低地说:“我妈妈说,草莓是长在地上,可以用手去采。”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喊起来:“你妈妈说错了,草莓是长在树上的,苹果是长在树上的,梨子也是长在树上的,水果都是长在树上的”。小朋友们争论不休。为了不让朵朵感到有压力,我立即说:“也许朵朵说的是对的呢?”接着我提高了音量说:“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呢?可以怎样摘呢?这是一个秘密,后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秘密好吗?”
虽然谈话活动结束了,可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下午离园的时候,他们一见到爸爸(妈妈),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 ,你知道怎样采草莓吗?”可想而知,一场亲子的心灵碰撞又开始了……
好奇、质疑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啊!
三、快乐实践,融入其中
从幼儿童稚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朋友对“草莓”的认识仅局限于“果实”这一层面,而草莓的根、茎、叶,生长环境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小朋友来说始终是一个谜,采草莓活动能满足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他们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在感知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大自然的奥妙。
春游的这一天,小朋友们提着篮子,挎着篓子,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乘着“大巴”车来到郊区的草莓种植园。草莓种植园里,十几个种植大棚“一”字排开,占地十几亩,小朋友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都“哇” “哇”地发出感叹。
小朋友们跟随着家长跳进草莓大棚,只见大棚里,田垄上一棵棵草莓生机盎然,红红的、大大的草莓结满了枝头,原来草莓是长在地上的!丰收的果实是那样诱人,让人垂涎欲滴。小朋友们与家长一起精心的挑选又红又大的草莓采,小朋友们采得是那样的认真、仔细,每个家庭的篮子、篓子都装得满满的。
大家满载而归。回家的路上,提着篮子的大多是小朋友,任凭家长在身后苦口婆心地劝说,就是不轻易放下手中的篮子。我想,此时他们手里拎着的不只仅是草莓,还有他们参与活动的兴奋和秘密揭开后的喜悦。
在采草莓的活动即将结束时,种植园的叔叔送给小朋友们几棵草莓秧,他们当作宝贝似地把它们种在班级“自然角”的花盆里。每天的值日生来得早早的,第一个给草莓浇水,在小朋友们地照顾下,草莓秧上居然结出了绿绿的小草莓,每天都有小朋友在草莓旁边驻足、观察。看来,观察草莓的生长过程,给草莓浇水已成了小朋友们每天必修的课程。是呀!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品的需要更为强烈。”小朋友们融入了情感,运用多中感官参与的活动,是快乐的、幸福的、难忘的。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小朋友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摘草莓和种草莓的活动,正顺应了小朋友们的这一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新的课程观把儿童学习的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的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对于这样的课程,尤其是生成课程,儿童永远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只是课程的学习者,而且是课程的建构者。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对事业的爱,对小朋友的情,在生活世界里去开发和挖掘具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找到预成和生成的结合点,这是幼儿教育新课程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次的生成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实现观念改变行为,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还要学会善于用心倾听、用心观察每一个小朋友,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需要,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要有能力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和时发现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结合点,适时地组织相应的生成活动,这是我们幼儿教师专业生长的目标,也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小朋友的需要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 陈钰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前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一起促进幼儿健康生长。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承承是一位大班的小朋友,他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却喜欢向老师描述他的所见所闻,有较强的记忆力,喜欢与众不同,很有个性。
一、案例描述
事件发生:“老师,我上学期还没教小朋友们折飞机呢。”
时间:9月1日上午
开学的第一天,承承见到我的第一面,就向我说了这句话,当时,我的心一揪,忙说:“好,下午就请你教小朋友折飞机。”
没想到隔了一个暑假,小朋友还把“折飞机”的事记挂在心上。
历史回放:老师,我想教小朋友折我的麻鹰飞机。
时间:7月10日下午
中班学期的最后一天,承承兴致勃勃的告诉我,爸爸教他折了一种飞机,名叫“麻鹰飞机”。“老师,我想教小朋友折我的麻鹰飞机,好不好?”我微笑着答应了下午抽时间让他教小朋友们折飞机,但是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收尾的工作很多,下午一下子就过了,而我却把这事给忘了。
突起波澜:“承承,老师一定找时间让你教小朋友折你的麻鹰飞机!”
时间:9月2日
我决定让承承下午教小朋友折“麻鹰飞机”。可是,却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接到了紧急通知,下午将有大台风,小朋友都由家人接送回家。承承的心愿一拖再拖了,但老师已经把它记挂在心上。
晚上,我打电话到了承承的家,我向承承道了歉并许诺:“老师,一定让你教小朋友们折麻鹰飞机!”
事情的结束:“麻蝇飞机折好了!”
时间:9月3日早上
“小朋友,我们请承承小朋友为大家折麻鹰飞机吧!”我实现了自身的许诺。看着承承自信地教小朋友折飞机,看着承承举起手中的飞机,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麻鹰飞机终于折好了!”
二、案例分析
教师在此次事件中,能由开始忽视幼儿的需要,到和时弥补自身的过错,满足小朋友的要求,使得老师在小朋友面前不失信。从而也反映了教师意识到了小朋友的需要,并能在尊敬小朋友的角度,让小朋友展示自身。表示了教师在努力地使自身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正视并关注幼儿的需要,力求促进幼儿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三、反思
1.教师应关注并敏感地发觉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敏感地发觉幼儿的需要,和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麻鹰飞机”的事件开始,承承以满腔的热情,想得到展示的机会时,教师就没有和时关注和应答承承的积极性。虽然,在事隔一个暑假后,老师能注意到自身的失误,和时弥补了,但假如在一开始承承就能得到老师的积极支持,他的积极性,以和表示的欲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2.掌握教育契机,转变教育观念,关注我们身边的幼儿
幼儿是社会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小朋友的生理和心理水平不如成年人幼稚,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和成人丰富,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供认和尊重,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他们希望在集体中有自身的地位,他们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关注和赞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假如能掌握住教育的契机,关注到幼儿的需要,那我们的小朋友就有幸了,我们教师才尽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次尝试活动中的评价
上海市杨浦区民星幼稚园 沈丽萍
  一次尝试活动《物体的沉浮》中,幼儿尝试将不同的物体(蚕豆、绿豆、棉花、玻璃球等)放入水中,发现瓶中水高度的变化,同时我请幼儿进行记录他们的发现。当幼儿正聚精会神的做实验,记录时,我发现楠楠正一个劲地往瓶子里放绿豆,放着,还不时地朝四周望望,然后继续放。
  于是,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连忙用胳膊把记录纸捂住,并且把头狠狠的低下去。很明显,他知道自身“没有做记录”,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兰兰,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没有记录,就知道放绿豆。”楠楠听后,很不好意思的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当时,我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是呀!小朋友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他觉得很难堪!
  于是我装作很随意的说了一句:“楠楠正在发现绿豆的秘密,还没有结果呢!当然不能记录啦!”楠楠听我这么一说,捂着的手才慢慢地放开了,他看着瓶中已有的许多绿豆,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装了许多绿豆。”“你瞧,楠楠已经有发现了!”我趁机褒扬了他,并提示他:“装了那么多的绿豆,瓶子里的水怎么样了?假如放其他东西又会怎么样呢?”楠楠想了想,点了点头,又继续操作了起来。
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楠楠的记录纸上果然多出了许多,我会心的笑了。我想:正是因为给予他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他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自信。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既然要发挥出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发现自身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胜利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尝试活动,多鼓励,多褒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沛挖掘尝试过程中胜利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尝试的愿望,使每位幼儿有胜利的体验。
  评价中可以提出幼儿的缺乏,但即使发现幼儿表示中的错误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尝试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在力求维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技能的提高。幼儿尝试活动的评价活动是贯穿与尝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认为尝试活动评价应掌握好四个方面:
  一、确立评价对象与规范
  在进行幼儿尝试活动评价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界定评价的范围。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评价范围可扩大到所有幼儿,对某一个群体进行评价;小则可小到几个或某个幼儿,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价。然后,教师还需要确定本次活动评价的规范。目前虽然没有幼儿尝试能力的评价,但可以采取幼儿之间比较,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比较,个别幼儿同群体水平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群体与群体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进行评价。
  二、确定评价的内容
  评价幼儿尝试活动的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耐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尝试活动;对尝试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溺其中;还是对尝试活动踌躇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他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尝试活动的注意集中与耐久程度;观察其操作是自身独立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三、选择评价途径
  幼儿尝试活动评价途径多种多样:1.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这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刚参与尝试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是以教师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缺乏,态度要亲切。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商总结。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再者,幼儿分组操作,组长总结。在上述两种途径的基础上,随着尝试活动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加深,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在大班末期可逐步采取这种评价形式。
  四、注重拓宽评价的功能
  通过评价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予大多数幼儿以较大的关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评价,不只要发现幼儿尝试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以往教育的胜利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总之,我认为,幼儿尝试活动中的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行为健康永远是“胜利”的一方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门海燕
个案主人公
  鸣鸣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2002年2月出生,现在幼儿园读小班。鸣鸣思维活跃,动作灵敏,显得很聪明,身高力壮。鸣鸣的爸爸妈妈都是本地人。平时,多是妈妈带鸣鸣,他爸爸因为工作忙,与鸣鸣接触较少,因此对他要求不是很严。妈妈平日的教育溺爱更多,给他的都是满足,因此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鸣鸣稍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表示出某些异常,如:经常骂人、动手打人。在集体活动中,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只要一发生矛盾,鸣鸣就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他还经常欺负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自身感到很威风。经老师多次教育,他虽口头上答应,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会儿又犯了。鸣鸣脾气非常倔强,有时老师对他进行"冷处置",他就采用拉住老师的衣服,在地上打滚等手段进行反抗,情绪极为不稳定。
原因分析
  从鸣鸣这一个案来看,其攻击性心理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生理特征的影响。鸣鸣身高体壮、性格外向、好强、激动、精力充分,在同龄幼儿中处于优势地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对其攻击性行为仅仅有稍微影响而已。
  第二,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在鸣鸣的适应性发展课程《手拉手》做的情境选择中是否应该合作、分享、协助、谦让时,他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对是否可以推人、骂人,抢夺等行为回答是否定的,在日常活动中也能指出他人的不良行为,说明鸣鸣对在与人相处、对他人认可和接纳的行为方式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但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玩耍的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大打出手”,说明了鸣鸣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三,通过多次的家访,与鸣鸣家长交流,听取邻居、家人们的议论,我了解到,鸣鸣的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小朋友相处,情感交流甚少,教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也因工作和家务的繁重常让其独自和小朋友玩耍,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小朋友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小朋友与同伴交往中没能和时发现不良的行为举动给予阻止、批评。小朋友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而引起的自我维护性的反应,因妈妈的疏忽没有被阻止,没有获得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武力来维护自身。而认为“胜利”的体验比“躲避”的消极反应要开心得多,而并不知道自身的行为不正确。当这些行为不时反复后,进而养成一种习惯。
  第四,打斗画面的影响。鸣鸣非常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局面的片子,还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家长也不加约束、不加选择任其观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那些高频度、高转换的打斗画面极易吸引幼儿,幼儿还经常以打斗中获胜人物自居。当他以此自居时,他只在意自身的言行和影视中的人物一样厉害,而不会考虑这种厉害对他人的影响,结果就在无意之间造成了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第五,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宣泄压抑情绪。鸣鸣因其攻击性行为造成与同伴的关系非常糟糕,同伴们都躲避、排斥、远离他。个别家长也恐吓、怒斥他,老师也会因其伤害他人而流露出不悦。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孤寂、冷漠,为了他人的关注,干脆以抢夺他人的物品,让他人追逐等等“攻击性”行为寻求注意和他人的理睬。偶尔也因他人习惯的判断受到冤枉内心积累了愤恨,把一种对“权威”的不满与他人的不公发泄在弱小或非权威身上。
家长建议
  1.正视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活动,公平对待,正确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小朋友交流,鼓励小朋友良好的行为,尤其要教给小朋友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3.对小朋友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假如对他进行大声训斥,反而会正中下怀,起到强化作用,因而通过适当的惩办,对弱小的一方表示明显关心与同情,对攻击一方采取隔离措施或不予理睬,有一种特别敏感的效果。
干预过程
  1.第一阶段:在游戏活动中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出现在一起的游戏过程中的。而幼儿的道德知识肤浅,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获得的道德经验非常有限,而且主要是在游戏中与同伴、成人的交往活动中获得。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道德行为规则,不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游戏中,幼儿在认识和体验行为现象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心、谦让等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时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改正攻击性行为和不良习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知、情、意、行四方面结合去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发生效果:鸣鸣在做攻击性动作前,已经有些犹豫,有所顾忌。他开始认识到自身即将做的行为是不正确或不文明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不再是无缘无故的打人、骂人。
  2.第二阶段:粘贴游戏。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协助鸣鸣利用实物来控制自身的动作和行为。具体做法是:首先指导鸣鸣粘贴比较大的正方形,协助他学会控制自身的动作。鸣鸣一开始粘贴正方形时没有依照要求,满纸粘贴得上上下下,极不整齐,以至失去控制。此时,要提醒他不能太过兴奋,必要时还可手把手地教他,来约束他的动作,以使他平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鸣鸣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了,这时,我们再让他根据铅笔画好的轮廓进行粘贴。等到他也能较好地控制时,再把大正方形替换成小正方形。此时,随着难度的加大,鸣鸣遇到了困难,不太容易粘贴了,有了急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和时引导鼓励他,让他循序渐进地慢慢来,以此达到游戏的目的。
  发生效果:事实证明,这些矫正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辅导后,鸣鸣基本消除了无缘无故打人的行为,而且在发生矛盾后也会用语言来解决了,有时虽会有小脾气想要发泄,但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和时控制。
  3.第三阶段:角色替换法。协助和教育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身,完善自身,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等等来减除过分的心理压力。在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给他们宽容,给予充沛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努力发明良好的教育情境。
  发生效果:经过几周的努力,鸣鸣开始融入小朋友的游戏中,开始同其他的小朋友团结合作进行游戏,同小朋友们的关系融洽了很多。道德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不再无故打人、骂人。
下一步干预计划
  1.树立典范,提高小朋友对攻击性行为的考虑和再认识。
  2.协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跟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协助他人时,不要把它看作一件平常小事,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褒扬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要和时给予肯定与褒扬,并使其得到强化。
  3.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时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和育儿知识,经常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并有选择地指导幼儿收看电视节目和选择同伴。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小朋友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家长方面:指导家长为小朋友发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做家长的要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修养和认识,为小朋友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又不乏教育指导的家庭氛围。积极关注、了解小朋友的内心世界,注意并强化所希望的行为,消退不良行为。要积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大班社会活动:我喜欢的月饼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顾丽琴
[设计意图]中秋节快要到了,幼儿的点心是月饼,点心发到幼儿盘中时,小朋友就开始议论起来:“看,我的月饼是圆的,就像月亮。”“我的月饼是正方形的。”“我的月饼上有字婴幼儿。”“我的月饼上还有花纹呢!”……小朋友们在一起饶有兴趣地谈论着月饼。我想,小朋友们都看见过、品尝过月饼,可真正了解月饼的并不多,为了协助幼儿了解保守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和小朋友一起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外形特征和有关月饼的知识。
  2.了解月饼的制作工艺,乐意自身尝试制作月饼。
  3.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大家团聚一起品尝月饼的和美、喜悦之情。
活动过程:
  1.活动前联系好月饼制作食品店
  2.烤箱4只、制作月饼的相关资料若干
  3.各类月饼若干
  4.摄像机一台,组织幼儿收集各类月饼图片
  5.幼儿制作邀请书,邀请家长参与此活动
  活动一:欣赏、了解月饼
  1.展示幼儿各自带来的月饼,请幼儿仔细观察月饼
  提问:你看到的月饼是什么样子的?
  月饼上都有些什么?
  闻一闻,是什么味的?
  2.幼儿交流讨论: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月饼馅都有哪些?
  每年的什么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人们不只自身买月饼,为什么还买月饼送给自身的亲人?
  3.听录音:吃月饼的原由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保守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全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4.幼儿品尝月饼,放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体验大家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的幸福、快乐之情。
活动二:观赏月饼超市和月饼加工厂
  1.观赏月饼超市
  (1)幼儿先自由观赏,发现问题。
  (2)服务员介绍各类月饼,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3)观赏同时进行摄像。
  2.观赏月饼加工厂
  (1)请工人叔叔作向导,带领幼儿观赏加工车间,介绍月饼制作工序,
  (2)观赏同时进行摄像。
  3.观看录像,幼儿交流讨论。
  提问:超市里都有哪些月饼?
  你最喜欢什么月饼?为什么喜欢这种月饼?
  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
  4.教师和幼儿制作月饼图片展。
活动三:我和爸爸妈妈做月饼
  1.热烈欢迎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交流月饼制作过程。
  2.出示月饼制作图标:
  和面团→放月饼馅→用月饼模子制作月饼(鼓励手工制作)→放入烤箱烘烤
  3.幼儿尝试制作月饼,鼓励幼儿团结协商。
  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协助有困难的幼儿和时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制作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胜利的快乐。
  4.月饼品尝会
  (1)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这么多香喷喷的月饼,我们先来观赏一下各组的月饼,请每一组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月饼。
  (2)相互赠送月饼,品尝月饼,体验劳动给自身带来的快乐。
  (3)赠送月饼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品尝,分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幼儿英语童话剧
──拔萝卜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王英红 隋秀芬
角色:小兔Rabbit、小狗Dog、小猴Monkey、山羊Goat
characters: rabbit, dog, monkey, goat
画外音:小兔子肚子饿了,她想找些东西吃。找呀,找了半天。忽然发现小路边的地里长着一根萝卜。
(Rabbit is hungry,she wants to find some food. look for a moment, Suddenly, she find a radish in a filed beside the road.)
兔:啊,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我把它拔出来。
R:Oh, a radish! A big radish! I'll pull it out.
哎──嗨──呦!哎──嗨──呦!
Ai---Hay---Yo! Ai---Hay---Yo!
这萝卜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是小狗。我饿了。哦,兔小姐,你在干什么?
D: I'm a dog. I'm hungry. Oh, Miss rabbit, What are you doing?
兔:你好,狗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R:Hello, Mr. Dog.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帮你。咱们一起拔。
D: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Thank you .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猴走了过来)
猴:我是小猴。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M:I'm a monkey.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兔和狗:你好,猴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Hello, Mr. Monkey.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uy. We can't pull it out.
猴: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M: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和猴: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山羊走了过来)
羊:我是山羊。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G:I'm a goat.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狗、兔和猴:你好,山羊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Hello, Mr.Goat.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羊: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G: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狗,兔和猴: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M: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猴和羊:一,二,开始。哎—嗨---呦!这萝卜真大,这萝卜真重。哎—嗨—呦!我们必需使劲干。我们一定把它拔出来。
R,D,M&G:One, two, begin. Ai---Hay---Yo! The radish is big. The radish is heavy. Ai---Hay---Yo! We must work hard. We must pull it out.
兔,狗,猴和羊:哎—嗨—呦!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大萝卜!一个重萝卜。我们大家一起吃!
R,D,M&G:Ai---Hay---Yo! Ah, the radish is out! A big radish! A heavy radish! We'll eat it together.
(他们一起围着大萝卜唱歌,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改制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
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张春丽
益智区的活动是一种运用脑力来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需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游戏,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地表达,随同着操作,依赖着实物和形象。从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前者改变了认知结构,后者将改变了的认知结构得以巩固,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假如没有练习和巩固,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益智区的活动开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益智区的活动相对于其它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讲兴趣不是很高,尽管教师投放了多种益智的资料,但幼儿往往不感兴趣,选择这一区域的幼儿相对较少。在教研中,我们从分析资料上动身,认为资料的兴趣性是幼儿选择操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发展目标,充沛利用改制了的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可持续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点数对于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幼儿地点数数量和准确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智力游戏“喂娃娃”。刚开始,教师用大的可乐瓶和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做的不同的娃娃,提供了各种质地不同、形状不同、难易不同的“食物”如:饼干(海绵、米菠萝板、塑料),糖豆(胶粒、木珠、玻璃球)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喂娃娃,然后自身点数,幼儿的兴趣较高。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兴趣减弱,这时教师有不失时机的投放了一个沙漏(用两个小饮料瓶瓶口对接,里面装上小米)依照幼儿点数的量的大小(50以内)设置2分钟,沙漏的提供使幼儿发生了合作游戏的想法,2人以上进行游戏,幼儿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再一次引起了对资料的兴趣;操作中各自饶有兴趣地点数着自身的战果。同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教师根据幼儿的状态,又增加了游戏的内容──插红旗(用一块米菠萝板中间分割成红队和蓝队,用塑料小棒和红纸做了多面小红旗),并选择一个小裁判,当沙漏停止漏沙时,由裁判监督点数,谁喂的多,就在自身的一方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激起了幼儿点数的欲望和竞争的意识,持续了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二、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挑战性,可赋予幼儿一定的任务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班幼儿利他行为逐步建立,任务意识也在加强,同时乐于选择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进行尝试。那么,如何将资料投放的目的和它的教育价值物化在幼儿的行为上,激发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和乐于完成任务的欲望是值得教师考虑的。在幼儿学习序数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资料:用大小不同的纸盒分别做了2层、3层、4层的不同高度的小楼房,从废旧图书、图片上剪下多个小动物,分别在其背后写上几零几的数字样,塑封后做成动物纸偶,用三个柱形纸盒乘装,投放前,教师赋予幼儿任务意识:新楼房盖起来了,小动物们都选择了自身的新家,请小朋友们帮助,“帮小动物搬家”,一定要认真仔细,帮小动物找到自身的新家。入区的幼儿欣然接受任务,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教师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给与关注,以搬家公司经理的身份介入,看看小动物满意不满意来适时帮幼儿调整资料,降低和增加难度,以便让资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同时可延续幼儿对资料的兴趣。
三、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生动形象性,可引发幼儿与资料的积极互动
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互动、多变的事物以和与幼儿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对于中班的幼儿认识的兴趣更广了,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愿意尝试,因此资料的制作上应考虑到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幼儿智力目标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班排序目标。教师设置的资料内容是“穿门帘”,并添置了这样的资料:首先教师选择大型礼品盒,将盒盖(门)打开,在盒的顶端固定几根彩色的鞋带到盒的底端,用各种颜色的泡沫板剪成不同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吸管分成一段一段(柱体),木珠、彩珠各不相同的资料。开始,教师在每一根彩带的顶端出示一张排序小样,引导幼儿依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串连,并说出自身串连的规律,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帮幼儿建立排序的概念。幼儿对于这样生动、形象且生活化的资料手不释卷,于是教师又根据幼儿选择的兴趣,添加了相同的资料,但在排列的维度上适当的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需求。
四、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社会性,可促使幼儿从需求中选择资料
教师提供的玩具资料应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比较积极,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较为迫切,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也在不时提高。教师从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交往体验上动身,结合中班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读10以内数字),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交往战略的资料“小小记者证”。教师利用废旧纸板(衬衣垫板)为每一名幼儿制作了一个“记者证”,幼儿贴上自身喜欢的照片,并将年龄和联系电话(家长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由教师帮助标注在“记者证”上,另,教师选择餐巾纸大小的纸盒,在上面分别切割成两行(8位、11位)缝隙,并从废旧挂历纸上剪下许多0—9的数字,有的做成数字卡往缝隙里插,有的提供长方形的纸条将数字粘贴。幼儿可根据“小小记者证”上提供的通讯号码,按自身喜欢的方式把号码记录下来,在适宜的时候与同伴联系,一来可以验证记录的号码正确与否,二来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有了交往的需求,就有了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在挖掘益智区资料的兴趣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充沛感受到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挑战性、生动形象性和社会性,同时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资料的平安性,可操作性,使幼儿的智力游戏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更应对选择益智区的幼儿给与适时的关注和指导,使资料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幼儿乐于操作的兴趣中促进其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