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对策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对策初探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经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置不好,常会受到他人的排挤。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和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家长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通过研究与实践,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教育对策总结如下: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剖析
(一)幼儿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研究标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示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较易发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生理特征只是影响因素的一局部,是与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需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才干体现其影响。
(二)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如今都是一个小朋友,甚者有的是六个大人一个小朋友,因此,视小朋友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对小朋友唯命是从,无原则的满足小朋友的任何要求,从不控制小朋友的行为,让其为所欲为,以致养成小朋友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式的家庭教育。调查标明,很多小朋友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大,作为隔辈儿人,他们更加溺爱孙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了“隔辈溺”,导致了孙辈的自私、任性、懒惰、骄横等不良行为。
2.家长过分要求幼儿。如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气极高。因此在许多方面过分限制和束缚幼儿。例如,回家就看书、学习,不得随便说话、干事等,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动、走路不能跑、说话不能笑,假日参与各种兴趣班儿,很少让幼儿与外界接触、交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加之他们严厉呵斥的表情,幼儿根本没有分辨的机会,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其心理受到限制,并发生逆反心理。到了幼儿园,他们就会像放飞的小鸟,却因太过自由便会以攻击他人来满足自身的社会交流。
3.家长过分放任幼儿。 这类家长只是把小朋友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希望,使其自由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和要求,对小朋友不关心、不重视。对小朋友的任何行为不分时间、场所、性质,都不加控制,而是让小朋友为所欲为。这样的小朋友到了幼儿园表示的很松散、不服管教、不遵守常规、随意的攻击他人,与老师顶撞等。
(三)社会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
调查标明,幼儿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影响幼儿攻击性发生的因素主要指消极的事件:包括身体攻击、言语威胁、物品的剥夺等;情境诱因:幼儿有时会受外在诱因的驱动(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攻击;典范的示范。幼儿模仿力较强,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间接的习得了攻击性行为,或通过直接学习,即幼儿实际参与的打架、争抢玩具等。例如,有一幼儿原本很规矩,从不打人,由于他的好朋友是班里的调皮头,没事就打他人几下,他无形中就学会了,当他人碰了他插的汽车时,他便抬手打了那个小朋友。
幼儿行为的坚持取决于对行为后果的强化。幼儿攻击行为的坚持首先包括不恰当的惩罚。恰当的惩罚通常会导致幼儿对攻击行为的内疚和焦虑,从而有助于抑制其攻击行为的发生。但是,不恰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这一效果,反而会增加幼儿攻击的消极作用。例如老师对幼儿形成的攻击行为的深层次原因缺乏了解,不能找出问题性的“病因”,即未能“对症下药”,最终难以消除病根。再者与老师繁忙的业务和自身的师德有一定关系,繁忙工作后往往使老师发生消极的情绪,“不良行为”幼儿便容易成为“发泄”对象,不论情况如何,只知一味的批评小朋友以求得暂时的平静,但过后这些幼儿还依然如故。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的典范作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日常中多阅读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根据自身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间接、委婉的方法,努力改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与“攻击性行为”幼儿家长的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只是一味告状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小朋友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给幼儿起到典范的作用。
二、 协商幼儿重建自我认识,增强“我是好小朋友”的自信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往往面对的是被小朋友回避、拒绝,被成人训斥的氛围。因此,应试图利用“皮格马翁效应”对幼儿施加正面影响,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理解和信任。同时协商幼儿学习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凡凡把自身比做警察,把宁宁当作小偷,并用玩具手枪对准宁宁开去,还用擒拿的方法一下把宁宁摔倒在地。无辜的宁宁哭着跑来告状,凡凡意识到闯祸了,站在一边等着挨训。我把凡凡叫过来问:“你是不是很喜欢当警察?”凡凡使劲儿点头。我接着说:“警察能抓坏蛋,警察很勇敢,凡凡也很勇敢,对不对?”凡凡更加使劲地点头。我又问凡凡:“你喜不喜欢警察?”凡凡说:“喜欢。”我又说:“你不能把小朋友当小偷打,那多疼呀!你俩个用玩具插个警察和小偷,玩游戏好不好?”两个小朋友很高兴,我示意凡凡向宁宁道了个歉,随后,俩人高高兴兴地去玩游戏了。
三、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日常中,家长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防止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小朋友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防止抵触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抵触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沛,以减少幼儿相互争抢玩具的矛盾抵触。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假如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肯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防止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四、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运用恰当的惩罚方式
有攻击行为的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聪明、有主见等,只是由于教师主观看法和幼儿一些消极的表示而被忽视了。假如教师能以平静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幼儿,就能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充分挖掘、利用这些闪光点,是教育这些幼儿的有效方法。首先,惩罚要和时,使幼儿的攻击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幼儿讲清楚错在那里,应怎么去做。,其次,惩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适度且就事论事,不要提高到道德品德方面,以免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发生影响。
五、 允许幼儿合理宣泄
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强行抑制自身的攻击意向,久而久之,会发生过分的焦虑,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允许幼儿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来取代攻击行为。如有的幼儿在玩黏土游戏时,拼命的挤压、摔打;有的幼儿在模仿战斗局面时相互间“打打杀杀”。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把平常不良情绪通过这种“破坏性”游戏释放出来,从而维持心理平衡。并且,我们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的幼儿组织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他们。比如,好问、好探索的幼儿应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做一做,一步步引导幼儿去寻找答案,把幼稚的好奇心、求知态度变成发展智力的动力;对于喜欢奔跑的幼儿可以组织他们踢足球、练武术、赛跑等;对于喜欢叫嚷的幼儿,可让他们朗读、扮演等。
六、家园合作,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密切配合,改善幼儿生活与受教育的整体环境,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一起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总之,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不良行为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予以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的缺乏,应相信他们会改正,并创设条件,协商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