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背景下民间游戏的研究与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杂志2009年第7、8期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以主题活动为课程组织与出现方式在幼儿园已广泛运用。主题背景下的民间游戏如何开展,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一、研究中的困惑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民间游戏融入主题活动中,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会带来哪些问题,这又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
(一)民间游戏如何与主题活动融合
民间游戏强调更多的是健康、社会和语言领域的内容,而主题活动则强调各学科领域和生活情境脉络,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但认真审视主题背景下的民间游戏,我们发现二者并不对立,相反,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班阶段,通过民间游戏提供给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如游戏“爆米花”中两名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边念儿歌边拍手:爆米花,爆米花,噼里啪啦爆一爆。在中、大班阶段,可将民间游戏渗透于班级的各个区域活动中,中班主要培养幼儿勇敢、合作精神,如“切西瓜”“荷花荷花几月开”“踢毽子”“跳橡皮筋”等游戏。在大班阶段,我们力图通过各种民间游戏,如“滚铁环”“跳房子”“打陀螺”“打弹子”等,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创新欲望,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如何在实践中将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完美融合,真正使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背景下民间游戏目标的制订必需围绕主题目标,既要体现主题的发展,又要考虑民间游戏自身的特点,二者有机结合,才干凸显主题背景下开展民间游戏的意义。主题背景下的民间游戏,不只指民间游戏自身的教育价值,更关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多元价值。我们要考虑的是,幼儿园应如何将民间游戏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应用到主题活动中去,以追求最大的教育价值?
二、研究中的实践
(一)收集素材,创设民间游戏采样库
我们通过家长问卷收集了大量游戏素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科学分析了每种游戏的教育性、适宜性,将一些民间游戏按五大领域分类,列入“民间游戏采样表”。
(二)梳理分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民间游戏
对民间游戏进行梳理,应当有“主线”引领。我们所理解的“主线”兼顾“主题发展”与“幼儿发展”,而这仅凭个人的经验是无法做到的。为此,我园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每一个主题实施前深入梳理、挖掘主题中所蕴涵的民间游戏,构建出与主题相融合的民间游戏。
三、研究中的思索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民间游戏目标必需体现主题目标,才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题背景下的民间游戏。
(一)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建立联系
主题活动的要求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考虑的,因此在选择民间游戏时要尽量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二)民间游戏内容与主题活动有机渗透
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民间游戏,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主题活动中幼儿真实的情感需要。关于主题的设定,可以教师预定为主,兼有教师或幼儿的生成。教师在预设主题时,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主题,例如,中班“大家来运动”活动的主题就是一个开放性主题,这给民间游戏与主题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空间。
(三)改编民间游戏,使其与主题活动融合
教师可根据主题发展要求、幼儿的兴趣点和不同年龄的特点,将保守民间游戏内容进行改编。如小班的民间游戏“爆米花”,是从保守游戏“炒黄豆”改编而来的,原始的游戏玩法翻身转体难度很大,于是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其改编成具有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爆米花”,其内容是“爆米花,爆米花,噼里啪啦爆一爆 ”。目标是练习幼儿的手臂力量,手脚协调地发展,体验与同伴合作带来的乐趣。
主题背景下的民间游戏给予我们的探索空间是无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如:有些民间游戏可在三个年龄段同时进行,应如何与主题活动融合;在主题活动中如何进一步拓展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创新不只仅在游戏内容上,在其他方面的改编又应如何结合主题活动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今后探索与研究的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民间游戏也不错,蛮好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6: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