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提高幼儿园手工活动质量的战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程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园手工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利用手工资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并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发明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幼儿园手工活动由于存在着一些弊端,造成整体手工活动质量不高。
一、幼儿园手工活动现状分析
(一) 缺乏资料的投放,幼儿动手机会较少
当前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手工教材较缺乏,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幼儿园的手工活动都是从《小巧手》新版省编教材中随机选择的。《小巧手》新版省编教材里面的手工资料大多都是一些撕贴资料或一些折叠资料。这样的手工资料单调乏味,制作的方式也很简单,幼儿动手的机会较少。然而因为《小巧手》新版省编教材的手工资料的数量刚刚和幼儿人数一一对应,没有多余的资料,所以每个幼儿只有一次操作的机会。这样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较少。
(二)学习的方式不正确,抹煞了幼儿的创作精神
保守的手工活动中,老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完成制作。例如,在一次手工活动—五颜六色的灯笼,教师把制作的方法都讲给幼儿听,并从五颜六色的彩纸里随意拿了一张红色的纸示范的做了一只红灯笼,结果每个幼儿都是模仿老师的做法,很快的全班幼儿都做出了一个红灯笼。虽然通过这样的过程,幼儿完成的作品胜利率较高。但这样的手工活动,完全属于一种模仿,没有幼儿自身发明的东西。这样的手工只是提高了幼儿模仿作品的能力,却完全抹煞了幼儿的创作精神。
(三)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为完成作品而制作手工
在幼儿园里,幼儿园的手工教学内容都是由幼儿园统一制定,教师为教课而教课,但并不能使幼儿真正发生兴趣。例如在一次折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示范折叠花篮,结果很多幼儿都没有看老师的示范。最后,教师发给幼儿纸,让幼儿自身折叠的时候,很多幼儿都是乱折,有的甚至把它折成了飞机。显然幼儿对花篮的兴趣不高,幼儿只是为完成作品而制作手工。
(四)教学评价空洞,缺乏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只表扬一些画面干净的作品.而忽略了一些画面不是很整洁但构思却很新颖的作品.大局部教师在手工活动中的评价只注重幼儿制作作品的优劣,而对于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认真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等这些探究式学习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和肯定。如:在一次实习中,我观摩过一次手工活动,发现在活动中亮亮自始至终都在专心的制作一个女孩的头像,他试着用彩纸沾胶水贴眼睛,沾不上,又用两面胶沾,还是沾不上,经过几次努力,还是没有胜利。最后,他试着把双面胶先贴在眼睛的位置上再沾,终于眼睛沾好了。在此期间,有的小朋友在讲话、走动,亮亮却丝毫没有受影响。而当老师点评时,只是表扬动作快的幼儿,亮亮在制作过程中所表示出的意志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却没有给予认可。老师的这种评价使幼儿习惯于只关注教师的态度而不是自身学习活动的自身,从而评价自身对幼儿的主动学习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幼儿园手工活动由于存在着, 缺乏资料投放;学习的方式不正确;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指导方式程序化;教学评价空洞,这些问题而导致幼儿园整体手工活动质量不高,因此,我在这里简单的谈论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提高幼儿园手工活动质量的战略
(一)提供多种的手工资料,丰富幼儿的作品
资料是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不同的物质资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料,如:硬壳纸、挂历纸、花布、绒布以和各种树叶、羽毛、植物种子、旧纽扣、棉线、麻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意图选择资料。丰富多彩的资料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时尝试探索,发现不同资料的特性,并对不同的资料举一反三,创新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使他们制作的作品更具个性。
(二)激发幼儿的发明性,把发明的余地留给幼儿
在手工活动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指使幼儿,依照我们的示范去完成作品,我们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发明力。
1.丰富幼儿的感知,为幼儿提供发明的源泉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缺乏,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协商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发明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料,为日后发明性的活动打好基础。
2.为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手工活动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假如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小朋友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小朋友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还要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发明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是小、中、大班,我们都应该给幼儿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如用各种果品点心盒设计制作了一可放资料、可贴作品的"手工城",平时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幼儿愿意尝试,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纸可以贴成平面画,也可以做成立体教具。只要认真做的小朋友,有发明性的作品,我都给予表扬,而不论作品好坏。
3.把发明的余地留给幼儿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身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作为教师应确定主题,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让幼儿自身去设计内容,发明画面。例在中班进行撕贴教学里,示范时可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和其动态,其他的就由小朋友自身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
(三)手工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创作的源泉,手工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
1.让幼儿制作一些自身喜欢玩的物品
幼儿非常喜爱制作一些他们生活常玩的物品。这样的物品对他们而言熟悉,便于表示,不容易发生畏难情绪。例如在一次实习美术观摩课----阿童木。在各类动画片、图书里或多或少都可以见到各种阿童木的形象,它也是幼儿自由游戏时的主角。因此从活动的准备环节开始,小朋友们就对这个活动十分关注。因此,我们在选择资料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他们生活常玩的物品。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2.利用手工游戏与绘画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所有活动紧密相连,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如:在一次“化妆舞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具一格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需衣着自身设计的衣服上台扮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扮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 ”……这样的手工游戏不只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小朋友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小朋友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协商。
(四)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
幼儿肌肉发育不幼稚,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因而他们的手工作品不可能像成人的作品那样技术精湛。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看到即使其制作还不十分完美,但只要构思新颖,有发明性,资料运用恰当,情思与技巧达到意趣天成,就应该算是佳作。那种以制作技能技巧水平高低为规范来衡量幼儿的手工作品水平的做法是不妥的。
教师要认真掌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幼儿给予肯定,对有进步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要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身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新《纲要》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新《纲要》指出,教师在对手工作品进行评价时,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的探究过程。
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否有明显的探究兴趣。第二,幼儿是否能认真倾听同伴的不同想法,接纳和吸收同伴的合理意见,修正或完善自身的想法和做法,有必要时是否会寻得教师或同伴的协商。第三,幼儿是否不怕失败,不时尝试,在创作中幼儿是否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才干真正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园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发明力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园的手工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幼儿园手工活动的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学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