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从2000年全面启动的,随着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公布实施,全国的幼教工件者都投身到课程改革中,从分科教学逐步走向整合课程。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有着其实质的差异,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地呼吸到来自大自然的芳香、可以和泥巴、小石子玩耍,但新课程的拟定都以城市幼儿园作为实验对象来制定的蓝本,摆在我们农村幼儿教师面前的是如何尽快提高素质利用好身边的农村资源来进行课程改革。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农村中的教师接触面相对于城里的教师要窄,而要接受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总会有个渐进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根深蒂固,从分科教学到逐步实施单元主题活动,农村幼儿教育也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是不论是分科也好,还是单元也好,其教学的实质还是没有跳出陈腐的教学框架,教材是变了,但还有很多的教师仍然用陈腐的教学方法来教新的教材。这种情况常被称为“新瓶装旧酒”。
1、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有效的培训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保证,培训的形式主要集中听讲座和报告、观摩教学活动、参与探究教学活动等。首先要让教师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是让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溢信心。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更需要案例分析式的培训,让教师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真正的成为一个探究者,让教师把理论与教学实例相结合,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2、教师的观念转变最关键。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的新理念,例如:教师要从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观念要先改变,同时教师观念的转变不应只是接受这些说法,还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这样才干使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得到实现。
《纲要》中指出,要把幼和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重视小朋友的兴趣与需求和幼儿的原有水平,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协商幼儿学会学习,与小朋友在互动中生成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何种角色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3月18日早上,中一班和中二班的小朋友正户外在做游戏,下起了小雨,小朋友们高兴地在细雨中跑来跑去,中一班带班的王老师焦急地招呼小朋友们快到活动室里去,而中二班的郭老师和幼儿们在雨中转了几圈后,带领幼儿来到了走廊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兴奋地伸出手接雨,并让幼儿说说雨滴在手心里的感觉,听听小雨带来的声音……,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李老师依照原来的活动安排组织教学,而张老师则组织了观雨活动:讨论“雨的样子,雨的声音?”的问题,观看雨滴落在草尖树叶上的情景,向幼儿讲讲“春雨贵如油的故事”,让幼儿想想这场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两位教师的迥然的教育思想,其实在农村像王老师一样的老师还很多很多,她们通过学习新《纲要》在日常工作中也正努力地转变教学观念,模仿各种优秀的组织活动,但简单的模仿只能使教育出现外表化的进步,而教育的实质仍旧没有得到改进。
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引发了幼儿们的兴趣和无限遐想。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和做法发生了不同的结果,郭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和时的捉住了小朋友的兴趣点,相应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计划,让学习融于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之中,融于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之中,让学习更贴近小朋友的需要。在我们一日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着幼儿们为之好奇的一点一滴,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心中有目标,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来生成和渗透教育。
二、提高活动课程观,解入思想,不盲从于他人的教学战略
1、从教学实际动身,不盲从。
一个再完善的课程方案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幼儿园、适应所有的教师,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所要走出的误区。特别是在农村,有许多资源构建了我们特定的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儿童所熟悉时,儿童会发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更主动地探索、去发现、去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以住的听课活动中,盲目地跟从教材、跟从他人进行所谓的课程改革的还占大多数,假如说在上个案例中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暴露出了其教育思想的实质变化,那么在下案例中则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的生搬硬套。
例:小班中有一科学活动,《小兔喜欢吃什么》,为了让小朋友有直观的印象,因此吕老师准备了一大堆食物,让小朋友来喂小兔子,但整个活动下来,小兔子受到了惊吓,什么都不吃,而小朋友对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并不感性趣,倒了很认真的观察小兔子的外形和动作,但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老师还是一个劲的强调小兔子喜欢的食物是萝卜、青菜……,还让小朋友多次的跟读。
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教师为了忠实于原来的课程方案,而来控制时间、控制空间、控制幼儿,刻板的忠实课程方案往往远离了课程方案的本意。对教师而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用来教的,也是用来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对教师来说首先是一种好的学习资料,教师从这些资料中感受观念、了解战略,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考虑生成新的观念和战略。
2、解入思想,大胆再构。
许多农村教师总认为课程再构是可望不可和的,其实幼儿园课程并非都来自专家、学者,幼儿园的课程就存在于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教师是实践课程的关键决策者,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的再构者,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实施者。课程的再构首先要从观念着手,在新的教育观念牵引下,幼儿不再是被动和压抑,他们是活动中的主人,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教师也不再死板和权威,而是活动的“支持者、协商者、引导者”,我们可以感受到新《纲要》中教育内容从重静态的知识到重动态的活动、从重表征性活动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重“掌握”知识到重“建构”知识的变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也可以在自身的生活、教育的情境脉络中吸取并形成相关的思想和观念。
3、课程的再构还可从形式着手,一个幼儿园课程方案最终总要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之中,众多的活动是除了包括了目的、内容外,肯定会涉和到形式,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再构的,活动形式受到幼儿园的空间条件、教师素质、班级人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选择或发明适合本园实际、本活动需要的形式是提高活动效果的关键。农村的幼儿园里,
三,充分的利用农村的资源
从资源入手,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其特定的自然、社会文化中都有自身的优势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直接相亲,是幼儿感兴趣的。
1、地制宜,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乌申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我园的周围有许多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场所。如好玩的小山坡、有趣的小石头路、绿绿的天然草地等都是幼儿的活教材,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了和体验它的美,通过寻找、采集、触摸等的方式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从面生成了许多的活动,例如:神奇的蚂蚁,好玩的树叶等。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玩具和操作资料。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在农村工作了十多年,我知道农村的教育经费是比较紧张的,因此农村幼儿园买不起高贵的玩具,但我们也看到了大自然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玩具,农村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都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资料。我们应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家长和幼儿收集自然资料,如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木棍、小石子、野草、果核等,将它制作成各种教玩具,投入集中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而又不需要大量的资历金投入。
3、利用本地的民间文化,丰富课程资源。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而外乡文化正是幼儿所熟悉的,开发和利用在广大农村流传着许多风采各异,符合农村幼儿情趣的游戏、玩具、传说、谚语、歌谣等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接近幼儿生活,接近家长的生活,幼儿易于接受,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我园的老师带幼儿观赏“蓬壶肉羹汤店”,幼儿兴致勃勃的观察“炸煎果”的制作过程,回到幼儿园后,小朋友就在角色游戏中开了好几家的外乡特色的饮食店。
总之,幼儿的生长需要一个广阔而丰富的环境,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就是从幼儿实际动身,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结合本地的乡土文化为背景,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论述中国乡村教育时指出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