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4-15 13:38:09
|
只看该作者
三、他的公开课从不让学生提前预习。
公开课是所有老师都熟悉的事务,可也是一个让多数人畏惧的事情,多数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之前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遍,甚至哪位同学回答哪些问题都进行了专门的安排与预演,真有点拍摄电视剧的味道,原来应该具有现实生成性的课堂的变成了剧本的翻唱,但在魏老师的公开课上,他从来不让学生提前预习,即使他外出讲课,面对下面一两千人的听课者,他依然如此。魏老师既然敢于坚持这点,这其中一定有着背后的知识支撑。我们读了魏老师的书就会知道魏老师的知识不仅面宽且深厚,他能游刃有余于天文与地理之间,语文教材课上的例子作用,在他这里是可以被其它文章随意代替且随时切回来的,因而我们要想如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博览群书,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水平。
这让我忽然想到自己大学的一位老师,他的课堂永远没有课本,这节课的内容,他可以从书本说到国外政治环境说到巴黎路边的一棵小树,你不管在他中途插了什么,他总会在最后给你说回课本,我们曾一度的把他称为大神,却从未认真的思考过为何他可以这样。直到有一天,我记得是我刚进校没多久的一次入门公开课上,我在讲二胡曲《二泉映月》歌曲情绪时,忽然一个学生冒出一句“这个二胡嘛,荟园那有个老头天天拉,拉的又不好”这个与我讲的内容基本没有半点关系的话,然后所有的学生都笑着望向我,那一刻我有点慌,我当时心里想了好几种处理办法:1、直接无视他的话,继续讲自己的2、让他起来回答这个问题3、严肃的制止他的捣乱行为。我很害怕,内心是自责的觉得自己应该提前跟他们说好,上课不能乱说话的。后来我记得我说这么一句话“这个同学在荟园听过老爷爷拉二胡,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也要像他一样处处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也要像阿炳一样用他的思维情绪来完成一段美妙的音乐”顺利的将话题拉回了歌曲情绪上,也让自己松了口气。没想到这一小插曲让我在后来的评课中受到了表扬,原因是课堂反应能力很强,这一刻我才是真切的认识到了课堂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脑子灵,反应快,思维奇特,充满奇丽的幻想。这对教师来说,课堂应变能力的要求自然就更高了,仅守住课本知识当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怎样培养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一方面在备课上确实要下点功夫,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情况与心理趋向,充分预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存量,能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面前拿的出来,用的上去。当然,也有可能会被学生难住的时候,不用害怕,虚心听取,教学相长,待通过学习弄懂后再作解释。因为教学不是电视剧,我们不能永远靠着剧本讲课,所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是完成“好课堂”的关键。
四、他对教师的挚爱是无私至上的。
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自身其实并不想从事这个职业,只是由于种种的原因目前不得不先这样干着,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随时准备着跳槽,当然不是这样的老师思考不对,而是这种心态下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我们多数时间想的不是怎样把教学搞好,如此可见,魏老师的这种无私至上的挚爱精神和永远把育人作为第一教学观的思想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我们当老师,不是想有一天要成为一位名人,教师是一个略显清贫的职业,满足不了从业者发财致富的愿望,你只有从心里热爱它,才会觉得它快乐。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进教室和学生在一起的人,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吃饭、聊天,喜欢和学生分享他们的小秘密,也喜欢他们因为爱你这个老师而爱上你的课,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老师不太“严谨”,但从魏老师的语言中我坚定的觉得自己的喜欢并没有错,我愿意付出自己休息时间去教学生唱歌、弹琴,因为我觉得只有爱到愿意牺牲自我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总之,从魏老师的这一巨著我学习到了很多,虽然我目前还无法一下全部理解与贯通,就上面谈到的四点也很有可能并不是魏老师之本意,但我愿把我的感受想法与大家分享,愿意听到更多与之共鸣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