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读有所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0:4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读有所思
投入到“缔造完美教室”的行动中
新教育的真正使命,就是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幸福完整的人。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来。作为新教育的教师,首先应该守住自己的良知。其次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再次守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日子。
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守住自己的三尺讲台。一间教室虽然很小,但只要教师用心教书,用情育人,就一定能够打造出一间“完美的教室”。
最好的教育风景就在教室,要缔造“完美教室”首先要缔造“完美课堂”。我理想中的“完美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老师和学生装的压力减到最小。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学习是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效果也就跟着变差。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
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人情更浓一些,让赞赏更多一些,让鼓励更多一些,让笑容更多一些,让宽容更多一些。
雷夫在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这样写着:“大爽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教师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面对父母的盛怒。”
“害怕”的结果是教师不敢放开,只顾自己讲,甚至不敢提问,即使提问也只叫几个最好的学生回答,唯恐差学生回答错了,自己没法收场;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更别说提出问题了,因为错了老师会不高兴,同学会笑话----
雷夫在其菱《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章第一节中,写的就是安全感问题:“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鸸因为它缺乏了这一种东西----害怕”
二、科学的教材处理,灵活的教学方法
1、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建构过程,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气氛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这出发点;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量力而行,符合本人和本地实际。
2、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引导,教学是启迪,教学是合作,教学是创造。好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不要忽视以前老师们所常用的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0:42:2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小,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脉、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合适的教学起点,真实的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任何课都有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追求常态环境下的数学课,追求那种“返璞归真”的家常课。真实的课不是加粉饰的,是值得反思、需要重建的,是有缺憾的课。
四、有序的课堂调控,机智的动态生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叶澜教授也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末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发的行程。”动态生成是课堂生活的一大特点,它可能会超越教师的预设,使教学处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
五、有效的课堂交流,丰富的评价语言
理想课堂,师生之间应该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是实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1、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对话,以和蔼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提问和请求,用赏识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应该周密考虑。
2、学生与学生装的有效互动。数学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装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数学交流环境,让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敢于用自己的真实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数学交流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数学交流空间和开放性问题,放手让学生学数学。数学交流必须建立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避免形式化的简单讨论。数学交流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独立互助的基础上,以友好方式对待彼此间的争议,以诚挚的态度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交流,一是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学会总结交流的成果,四是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交流的结果。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六、扎实的课堂训练,完美的目标达成。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有效学习的条件之是“自动化”,就是说许多知识的运用要彀十分熟练的程度。自动化又从何而来,靠的当然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合理的练习能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为目标。练习,不仅要对数量和时间有一定的控制,对质量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由浅入深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练习方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特别是变式练习,通过不同的变式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建立所学习对象和已有知识的内容裨联系。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生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付佳时期。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质量和效率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完美的目标达成,就是要求教学目标必须从知、情、意、技、能等方面全面落实,把学生的发展定位在和谐上。
理想的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头,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舞台,是一个智慧生成的地方,是一个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场所,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一个享受成长幸福的场所。好课应该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读有所思:理想的课堂,首先是一个学生、教师不害怕出错的场所;其次是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园;再次是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的乐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 15: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