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3、“集中注意”。儿童年幼,集中注意力的自控时间仅为5~10分钟左右,因此,每次学习时间不易过长,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要求儿童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化授课倾向、杜绝厌学)
4、“步步为营”。不要图快,力求稳步扩大识字效果;汉字字形的掌握需要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字形到字理’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5、“多读为本”。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阅读量,提高复现率,从而在不时地复现中巩固。师长应不误时机地引导儿童“开放式”读书。
重视“读”的功能:规范口语、丰富知识、复习巩固、提高自信、驾驭词汇;
“读”是步步深入提高语言水平的过程:识读、语感、情感、复述;
6、“鼓励自信”。儿童学习第一要旨就是“自信力培养”,“不打、不骂”,“不嘲、不讽”,“不攀、不比”,“不名、不利”,是必需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口号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7、“音形辨析”。汉字总量的四分之三是形声字,因此,形近字、同音字、近音字多,适时注意在明字理的基础上做“辨形”“辨音”训练,学会在比较中认识事物。
人的信息来源,听占11%,味、触、嗅占6%,而视觉信息占83%,看什么?
视觉分析。解决识字教育问题关键是解决汉字“音形对应”,但是,汉字自身又是音形不对应的。一个字形往往有多种读音(多音字以和方言音的差异),反之,一个字音又往往对应多个字形。所以,必需剔除印欧文字语言学习的理论影响。在印欧文字的阅读心理研究中认为,“视觉分析”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以和其“音形不对应”,却恰恰说明“视觉分析”在汉语阅读中的决定性作用。汉语书面语的阅读过程就是视觉分析过程,“视觉分析字形”是阅读的心理活动的核心。
8、“习以性成”。在阅读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比如:维护图书、坐姿端正、维护眼睛、边读边想、读书笔记、善始善终、博览强记等等。
9、“锲而不舍”。学习成败、优劣的关键,不在儿童而在成人自身。对儿童要坚持耐心、对师长自身要安排好工作生活、保证儿童学习时间不被挤掉;尤其是在儿童学习处于“自在、随机、投其所好”的状态下, 关键全在是否有恒。
10、“坚定信念”。学前儿童实现尽早阅读的观念要不为“流言”所动。
最为流行的论点是“这不是死记硬背吗”?不、不是,我们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而营造了易于儿童理解的必备条件;更何况汉字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语言、影响其思维和情感的持续发展水平,所以称之为“最有价值、最富潜质、一本万利”的科学记忆、并不为过。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前提。
另一流行的疑问是“学前识字,小学怎么办”?儿童的发展是在积极引导的推动中激发潜能、促进发展呢?还是在消极回避的抑制中等待呢?所谓“龟兔赛跑”,兔子原本应当跑在前面,兔子的“骄傲”是一时的、不是肯定的,是个引导、教育的问题;难道还有理由为跑在前面“愁苦担忧”、“一筹莫展”的么?难道跑在前面的兔子就肯定要导致失败的结局?问题不是学前不该识读、而是——
小学教育需要改造、儿童发展需要满足。
最时髦的攻击是“儿童的天性是玩,玩中出智慧,人的一生最幸福的光阴怎么用在读书上?情感、兴趣、价值观放在哪里?”说的不错,问题是今天玩的内容和水准已经提高了层次,经常是阅读指导下的玩、随同阅读的玩、甚至是高智商层面上的玩。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依和于知识和智慧,一定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取决于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而知识、智慧是依和于阅读的提升而提升的。不要相信那些从西方“糟糕的舶来品”,那是用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扎扎实实学好知识。
“重要的是探究、发现,不要死记硬背扼杀儿童的想象力”任何探究和发现都需要一个“问题”作前提,而问题发生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学习的水平决定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没有扎实、系统的知识何谈高水平的问题,探究的价值何在?!所谓想象力,就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考虑。对于儿童来说,探究更多的是以后的事情。“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了,儿童头脑里也才会出现“认识落差引起的抵触与风暴”,当且仅当这个时候“问题”也就发生了,非想象与探究缺乏以获得愉悦和幸福。
关于兴趣——发生于直接体验,成年人积极发明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赐予只能引导,成年人积极发明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运用学过的字,编制具有吸引力的诗文,尽早阅读就是最好的条件。必要的强制,人的社会化要求“不可以无限的放任,必要的准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即此”。
“缺乏人文性”不等于文学性,人文性的主体确立是前提,汉字自身的文化属性具有人文性,也需要科学性、现代科学性是与人文性结合的。
第四:小结。
幼儿识字的关键——恐怕还是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决定途径、方法、内容和评价。
今日之儿童非往日之儿童;
聪明伶俐、信息快捷、渠道丰富、环境条件、
教育技术、文化多元、个性自主
今日之汉字非往日之汉字!
规律清晰、技术高明、应用普和、拼音统一、
方法多样、机制科学、世界瞩目
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的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关键性一步:国内儿童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才干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解决好,海外人士才干解决好,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才有希望和可能。否则,中国儿童学不好汉语、造成文盲层出不穷的后患,汉字文化何谈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势必拖中国现代化的后腿。
一、识字读书教育理念陈腐。
二、缺乏严肃的科学的态度。
其一,夸大某种方法的作用,不懂得不同阶段、不同的汉字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文人相轻”、“门户之见”依然严重存在。不懂得解决亘古难题是需要合力、需要时代精神、需要追求“高效捷径”的道理。名目繁多的新法,失实的宣传处处可见。
其二,忽视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忽视汉字规律的特征。错误地认为儿童识字读书是“小儿科”,缺乏认真深入、探索科学微妙的意识,轻率使用成人的意愿、内容和方法。市面上为学前儿童准备的大量的拼音挂图,就是明证。
其三,低估。学前儿童识字读书的内容局限在“儿歌”的文学范畴,过低估计儿童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依然保管着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批评的“大猫跳、小狗叫” 模样,缺乏与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意识。书店里众多的儿歌集,究竟有几首活在儿童心里?
其四,滥用教育产业运营手段。
把“时尚的追求”引进学前儿童识字读书。其中特别应当引起注视的是,遍和大江南北的双语运营市场。何况更有建议“幼学英文、反对早识汉字”的少数精英,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大搞舍弃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
盲目竞争识字量。你方唱罢我登台,直到去年炒到3岁儿童120个小时识字4000!泛化关键期,盲目提出“0-3岁婴幼儿学认字比学听话还容易”,造成混乱无度的局面。只有采用“集古今中外胜利者之大成的方法论”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其五,汉字文化属性的缺失。综合文化教育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