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前儿童识字教育谈---幼儿识字的关键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戴汝潜
(戴汝潜 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以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和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从事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以和教育实验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普通高中课程计划问题研究》、《中同学家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素质教育课程简论》等。
  近年来,主持的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新世纪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理论的实验研究”影响深远;开展“识字教育科学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探索”,解决‘汉字难认、汉语难学’历史性难题取得突破;主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影响遍和全国各地。以上研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卓晴君、邵宗杰,以和著名教育家许嘉璐、柳斌、李秉德、叶澜、滕纯、吕必松、王宁、张定璋、朱作仁、温寒江、戴宝云、田本娜等教授的充分肯定。 )
第一:树立尽早阅读的观念
一、 在智能开发的教育活动中,尽早阅读对儿童是最重要的!
文字是最有潜智价值的记忆对象—— 文字的认知水平将决定智能和情感的发展水平;
阅读是最具发展效能的思维训练—— 潜智在自主阅读的言语内外化过程中获得激发;
尽早阅读是最富持续收益的教育—— 早期阅读的自我教育在一生的生长中发挥长效。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标明,2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6岁左右则进入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结果6岁儿童在入学的一夜之间,便进入了阅读的世界。这是一个突发性骤变,儿童缺乏对知识、能力、习惯的准备、儿童几无体力、心理、情感的适应条件,势必造成起步终身教育的伤害、势必为儿童健康生长播下失败的种子。因此,成年人应该认真关注3--5岁左右的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问题—
  我们是否掌握住了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如何掌握住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将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之间的过渡期做些什么?
  我们怎样做才干够使身处过渡期的儿童获得自由、充分、高效的发展?
  我们为满足儿童与生俱来的求知、探索、情趣、刺激的欲望提供怎样的方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从1992年着手探索儿童识字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根据钱学森先生建议的“大成智慧学”思想,依照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论原理,集古今中外汉字识字方法优势之大成,确定了以“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为宗旨的识字教育科学化方针。强调以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本,融汉字文化于一炉,实现适度序化设计,使儿童在“读识与识读”中发展语言能力。通过长达10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大成全语文教育”获得圆满的胜利并通过国家鉴定。进入十五期间的“母语教育的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集中研究解决学前儿童系统进行识字教育的可行性和确定基本识字量、基本字种,以和快速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大成读识读》)。
  二、识字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尽早阅读
  1、实现‘尽早阅读’以“快速高效识字”为基本前提,确保阅读流畅性。‘尽早’需要‘快速’、‘快速’讲究方法;‘流畅’需要‘有效’、‘有效’需要确定‘儿童常用字’。
  2、实现‘尽早阅读’是相对于长期以来‘忽视阅读在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单纯追求快速或畏汉字难认而迟误阅读训练’;‘误以为读拼音字母串就是阅读’而言的。
  3、实现‘尽早阅读’的‘尽早’并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早’,而是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儿童的不同素质基础的不同条件动身,不误时机地和时进入阅读学习与训练。过早,时机不幼稚,容易挫伤儿童的自信心;过迟,良机错过,虽‘亡羊补牢’但事倍功半。
三、尽早阅读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生长点
  1、现代儿童作为初涉人生的早期,与生俱来地具有吸纳社会文明、崇尚语言文字的倾向,因而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下,具有阅读书面语言的渴望,适时充分地满足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语言需要,实施‘尽早阅读’是儿童形成良好个性的首要条件、是教育的‘以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本’的基点所在。
  2、‘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实际上是儿童规范口头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以书面语言为规范,逐步解脱幼儿口头语言的随意性、自在性和地域性影响,所以,较早地‘规范’有益而无害,规范语言使儿童获得进入小学学习和社会交往大门(不只是为小学做准备)的‘通行证’。获得通行证的小朋友,进入小学以后,会以读书为乐,读书内容激发了终其一生的读书欲,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3、一般说来,书籍汇集着人类文明的知识精华,阅读、尽早地阅读就可以尽早地认识广阔的大千世界,不只可以丰富儿童的大脑,而且开拓眼界、占领儿童兴趣的‘制高点’,大大拓展了儿童兴趣选择的领域和个性发展倾向性的范围;学者研究标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85%以上的知识来源于阅读,与此相反,包括我国在内的东方儿童85%以上的知识来源于‘听讲’,相形见绌,‘听’当然不如‘看’来得主动。
  4、尽早阅读能够有效地推动儿童内部言语的形成、积累和训练,而儿童大脑内部言语的形成过程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内部言语的发展才是儿童外部语言走向幼稚的前提基础,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直接激发其心智的发展,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存在方式——任何思维活动都通过语言予以出现,任何语言活动都是思维的产物。因而阅读是思维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5、尽早阅读能够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水平,陶冶性情拓展心胸,掌握探索世界、考虑问题、尝试胜利的方法,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善始善终的作风等等,而这些品质将是终身受用不尽的珍贵财富。实践证明,儿童早期掌握阅读赢得智力开发的主动权,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具备了高效认知世界的最佳条件,牵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
  尽早阅读就是一切!这是掌握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研究的关键所在。
第二:确定尽早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一、掌握尽早阅读的最佳时机
  识字的前提条件是一定的口语基础(要求:发音辨析准确、一定的词汇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标明:
儿童在 3~4岁 词汇量迅速增加;
4~5岁 言语交往异常活跃,发音明显准确;
5~6岁 词汇、句子质量显著提高;
  这就说明,在3~5岁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开始步入社会,拓展了视野,从而在头脑中具备了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心理图式和其它身心条件。因而也才具有‘增加词汇量’‘异常活跃的言语交往’和‘力求发音准确’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适时引导儿童开展系统的阅读教育活动,此时,与其让儿童听大人讲、不如教会儿童自身读。
  社会的发展肯定导致人类智能水平的进步,今日3-4岁的儿童与成年人同时在电视前接受那些数十年前成年人都难以获得的信息刺激。大大加速了儿童“词汇量激增”、“发音的准确”、“语句质量提高”的基本条件。
  古往今来,我国的许多名人、专家、学者,大多起步于4~5岁开始的早期阅读;比如科学家,竺可桢三岁开始识字,杨振宁、郭沫若、周培源、严济慈、钱学森等等大都四、五岁就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了。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开展了广泛的学前儿童识字活动、并取得众多胜利,也是明证。
  不同的儿童因其素质基础、环境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否定学前儿童识字读书的必要与可能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二、实现尽早阅读的基本条件
  实现阅读的基本条件是以满足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基本前提。请注意,我们这里不是提“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而是主张语言发展需要肯定以儿童身心、智能、情感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场”,这个“场”是语言发展需要的动身点与归宿。因此,解决儿童语言需要问题,不能囿于成年人主观认识的局限,首先是要掌握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状况。换句话说,儿童语言发展需要取决于儿童素质综合发展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没有为儿童充分提供他们所渴求的语言文字,以至造成儿童“想认、认不得”,“想说、说不出”,“想写、写不了 ”。我们需要解决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不“迁就”,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形式、内容、方法、战略、手段,激发儿童的潜能,学习必要的语言文字,使儿童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以阅读的流畅性为前提的,而保证阅读的“流畅性”,根据我们的研究,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需要为儿童提供足够数量的字和词。
  学前儿童需要为6~7岁进入系统的阅读训练作好500个基本字左右的‘字量’准备。‘字种’应解脱过低估计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将儿童局限在幼稚的儿歌世界之中的保守理念。要吸纳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接触相关词汇,用以满足儿童社会化环境中的生存需要。儿童常用字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已有的口语发展,儿童时期说的不一定需要认得、或是不急于认得,如“拼音挂图”、“看图识字(柜、狼)”、“应用”(问与闻)、“变化 ”(网、窗)”
  其二,需要运用快速高效识字的战略和方法。
  只有确定一整套方法和途径,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拟定的识字任务,才干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实现尽早阅读。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单独完成“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非集各家之大成不可。即采用“诵读识字”入门,(用“注音识字”扩大识字量),以“分类识字”掌握汉字规律、巩固识字,灵活运用“趣味、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在开放阅读中“分散识字”,在生活中“环境识字”,有条件的辅以“多媒体电脑识字”和其他语文技术。应讲究“读识、记牢、明义、书写”分步到位的基本战略,特别需要认识到“读识领先、识读无价”。
三、实现尽早阅读的操作模式
  实现尽早阅读的关键在于更新保守观念和改进保守方法。
  “是先拼音后识字吗”——不是。
  “是先识字后读书吗”——不是。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学习必需遵循“在语境中学习的原则”,即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我们坚持主张“读文过程中快速高效识字”为最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即——“读中识”。
  “读识读”——是“读中识”或曰“先读后识”“继而识读”的理念。其教学模式为以下几步:
  1、“正音整体输入”。成年人用“正音”做读文示范,逐句领读进行。
  2、“反复熟读背诵”。儿童依正音反复大声诵读,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读是关键:“熟读”以规范语音、“背诵”以利于识记、“高声”以树立自信。
  3、“指认音形对应”。熟读是手段,识字的过程需要——边读边用手指逐字指认,一一对应以求音形统一,达到认识字形的目的。
  4、“字卡复习扩词”。运用字卡检测诵读认识的字,在脱离原文后是否掌握。检测的同时也就是复习、巩固字形的过程。识汉字就是以识字形为核心。
  5、“诵读温故复习”。由于通过韵文识字密度大,需要反复复习巩固,因此,要依照遗忘规律,适时复习旧课。采用反复诵读韵文的方法。
  简言之,实现尽早阅读的起始时间:就是从识字的第一天开始;
  实现尽早阅读的方法:就是从反复诵读韵文开始;
  实现尽早阅读的内容:就是从学习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始。
第三: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应注意些什么
  汉字识字教育陷入一系列误区:一是用拼音文字的教育方法而忽视汉字规律;二是忽视儿童认知规律而使用语音学、文字学、语言学内容和方法;三是单纯识字而不懂得识字自身不是目的的道理;四是夸大某种方法的一孔之见而不懂得不同阶段、不同的汉字运用不同的方法;五是片面追求识字量之多而不懂得儿童语言发展与智能发展的关联;六是不注意或不善于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效果;
  1、“结合实际”。在诵读学习过程中,要选择儿童有实践体验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
  2、“实施四不”。“四不”战略,即“不迫”“不统”“不写”“不拼”。
  所谓“不迫”,是说不要强迫学习,力求自由自在,维护儿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所谓“不统”,是说不要统一指定学习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尊重差异、因人而异;(《中华字经》缺乏为训)
  所谓“不写”,是说不要急于要求儿童书写生字,重在认读用以获取信息。写字要因儿童手部肌肉发达水平而异、少数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练习,但也只求认识基本笔画、笔顺以和字的基本结构特点。
  所谓“不拼”,是说学前儿童不必学习拼音,儿童需要的是牢固树立字形意识。仅凭读音是不辨字形、难解字义的。(汉语汉字的双轨运行机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3、“集中注意”。儿童年幼,集中注意力的自控时间仅为5~10分钟左右,因此,每次学习时间不易过长,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要求儿童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化授课倾向、杜绝厌学)
  4、“步步为营”。不要图快,力求稳步扩大识字效果;汉字字形的掌握需要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字形到字理’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5、“多读为本”。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阅读量,提高复现率,从而在不时地复现中巩固。师长应不误时机地引导儿童“开放式”读书。
  重视“读”的功能:规范口语、丰富知识、复习巩固、提高自信、驾驭词汇;
  “读”是步步深入提高语言水平的过程:识读、语感、情感、复述;
  6、“鼓励自信”。儿童学习第一要旨就是“自信力培养”,“不打、不骂”,“不嘲、不讽”,“不攀、不比”,“不名、不利”,是必需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口号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7、“音形辨析”。汉字总量的四分之三是形声字,因此,形近字、同音字、近音字多,适时注意在明字理的基础上做“辨形”“辨音”训练,学会在比较中认识事物。
  人的信息来源,听占11%,味、触、嗅占6%,而视觉信息占83%,看什么?
  视觉分析。解决识字教育问题关键是解决汉字“音形对应”,但是,汉字自身又是音形不对应的。一个字形往往有多种读音(多音字以和方言音的差异),反之,一个字音又往往对应多个字形。所以,必需剔除印欧文字语言学习的理论影响。在印欧文字的阅读心理研究中认为,“视觉分析”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以和其“音形不对应”,却恰恰说明“视觉分析”在汉语阅读中的决定性作用。汉语书面语的阅读过程就是视觉分析过程,“视觉分析字形”是阅读的心理活动的核心。
  8、“习以性成”。在阅读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比如:维护图书、坐姿端正、维护眼睛、边读边想、读书笔记、善始善终、博览强记等等。
  9、“锲而不舍”。学习成败、优劣的关键,不在儿童而在成人自身。对儿童要坚持耐心、对师长自身要安排好工作生活、保证儿童学习时间不被挤掉;尤其是在儿童学习处于“自在、随机、投其所好”的状态下, 关键全在是否有恒。
  10、“坚定信念”。学前儿童实现尽早阅读的观念要不为“流言”所动。
  最为流行的论点是“这不是死记硬背吗”?不、不是,我们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而营造了易于儿童理解的必备条件;更何况汉字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语言、影响其思维和情感的持续发展水平,所以称之为“最有价值、最富潜质、一本万利”的科学记忆、并不为过。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前提。
  另一流行的疑问是“学前识字,小学怎么办”?儿童的发展是在积极引导的推动中激发潜能、促进发展呢?还是在消极回避的抑制中等待呢?所谓“龟兔赛跑”,兔子原本应当跑在前面,兔子的“骄傲”是一时的、不是肯定的,是个引导、教育的问题;难道还有理由为跑在前面“愁苦担忧”、“一筹莫展”的么?难道跑在前面的兔子就肯定要导致失败的结局?问题不是学前不该识读、而是——
  小学教育需要改造、儿童发展需要满足。
  最时髦的攻击是“儿童的天性是玩,玩中出智慧,人的一生最幸福的光阴怎么用在读书上?情感、兴趣、价值观放在哪里?”说的不错,问题是今天玩的内容和水准已经提高了层次,经常是阅读指导下的玩、随同阅读的玩、甚至是高智商层面上的玩。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依和于知识和智慧,一定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取决于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而知识、智慧是依和于阅读的提升而提升的。不要相信那些从西方“糟糕的舶来品”,那是用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扎扎实实学好知识。
  “重要的是探究、发现,不要死记硬背扼杀儿童的想象力”任何探究和发现都需要一个“问题”作前提,而问题发生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学习的水平决定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没有扎实、系统的知识何谈高水平的问题,探究的价值何在?!所谓想象力,就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考虑。对于儿童来说,探究更多的是以后的事情。“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了,儿童头脑里也才会出现“认识落差引起的抵触与风暴”,当且仅当这个时候“问题”也就发生了,非想象与探究缺乏以获得愉悦和幸福。
  关于兴趣——发生于直接体验,成年人积极发明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赐予只能引导,成年人积极发明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运用学过的字,编制具有吸引力的诗文,尽早阅读就是最好的条件。必要的强制,人的社会化要求“不可以无限的放任,必要的准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即此”。
  “缺乏人文性”不等于文学性,人文性的主体确立是前提,汉字自身的文化属性具有人文性,也需要科学性、现代科学性是与人文性结合的。
第四:小结。
幼儿识字的关键——恐怕还是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决定途径、方法、内容和评价。
今日之儿童非往日之儿童;
聪明伶俐、信息快捷、渠道丰富、环境条件、
教育技术、文化多元、个性自主
今日之汉字非往日之汉字!
规律清晰、技术高明、应用普和、拼音统一、
方法多样、机制科学、世界瞩目
  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的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关键性一步:国内儿童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才干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解决好,海外人士才干解决好,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才有希望和可能。否则,中国儿童学不好汉语、造成文盲层出不穷的后患,汉字文化何谈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势必拖中国现代化的后腿。
一、识字读书教育理念陈腐。
二、缺乏严肃的科学的态度。
  其一,夸大某种方法的作用,不懂得不同阶段、不同的汉字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文人相轻”、“门户之见”依然严重存在。不懂得解决亘古难题是需要合力、需要时代精神、需要追求“高效捷径”的道理。名目繁多的新法,失实的宣传处处可见。
  其二,忽视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忽视汉字规律的特征。错误地认为儿童识字读书是“小儿科”,缺乏认真深入、探索科学微妙的意识,轻率使用成人的意愿、内容和方法。市面上为学前儿童准备的大量的拼音挂图,就是明证。
  其三,低估。学前儿童识字读书的内容局限在“儿歌”的文学范畴,过低估计儿童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依然保管着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批评的“大猫跳、小狗叫” 模样,缺乏与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意识。书店里众多的儿歌集,究竟有几首活在儿童心里?
  其四,滥用教育产业运营手段。
   把“时尚的追求”引进学前儿童识字读书。其中特别应当引起注视的是,遍和大江南北的双语运营市场。何况更有建议“幼学英文、反对早识汉字”的少数精英,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大搞舍弃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
  盲目竞争识字量。你方唱罢我登台,直到去年炒到3岁儿童120个小时识字4000!泛化关键期,盲目提出“0-3岁婴幼儿学认字比学听话还容易”,造成混乱无度的局面。只有采用“集古今中外胜利者之大成的方法论”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其五,汉字文化属性的缺失。综合文化教育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1: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