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教师“当众点评”行为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肖建霞等
  【摘要】教师当众点评幼儿是指教师在其他幼儿在场的情况下对当事幼儿的行为进行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班级的一般行为规范和具体活动规则。教师在当众点评幼儿时主要使用肯定性语言,使用的具体战略有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同一、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分化两种。教师当众点评幼儿可以有效规范幼儿的行为,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维持班级正常活动秩序,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当众点评幼儿的方式,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师幼互动按参与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与全班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间的互动以和教师与个体幼儿间的互动三类。〔1〕参照这一分类,我们粗略地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话语互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对一的话语互动,即教师与某一幼儿间的话语互动;第二类是一对多的话语互动,即教师与全班幼儿或局部幼儿间的话语互动;第三类话语互动是教师当众点评幼儿,即教师当众评价某一幼儿或局部幼儿的行为,其他幼儿作为观众或参评者见证这一评价行为。本研究将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讨实践中教师为什么当众点评幼儿、用什么样的话语进行点评以和采用什么战略进行点评等问题。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某幼儿园小班为研究样本。该幼儿园属于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该小班配备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其中一位教师是大专学历,有4年半执教经历,另一位教师是中专学历,有3年执教经历。研究者使用自然观察法,观察、记录了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对幼儿行为的所有当众点评。考虑到小班下午的活动时间比较短,研究者将观察时间定为上午8点40分到12点30分,即从幼儿户外锻炼时间开始到幼儿进午睡室午睡为止。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逐级编码,从中选取了49例典型事件进行分析。
  研究者通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来判断教师的当众点评行为:(1)教师发现幼儿有某种规范行为或偏差行为。(2)教师对该行为的口头评价可以包括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语言,也可以在字面上不含褒贬,但在语用情境中暗含褒贬。(3)教师在对某个幼儿或局部幼儿进行口头评价的时候,其他幼儿作为观众或参评者在场。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使用质化研究中的类属分析法,〔2〕以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目的、教师的话语类型和战略类型为考虑单位来整理、分析数据,出现研究结果。
  1.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目的
  研究者发现,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班级的一般行为规范和具体活动规则。一般行为规范是指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幼儿需要日复一日遵守的规则,主要有恬静吃饭、遵守纪律、举手发言、入园报到等内容。所谓具体活动规则指的是在特定活动和偶发事件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主要有游戏规则、平安规则以和道德规范等内容。
  调查显示,教师出于维护班级一般行为规范的目的而对幼儿的行为作当众点评较多,其中又以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为目的的当众点评最多,比如要求幼儿恬静坐回座位等。在出于维护具体活动规则的目的作出的当众点评中,又以对游戏规则的强调最多,比如要求幼儿游戏时不能偷看等(见表 1)。


  2.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话语类型
  教师在当众点评幼儿时,主要使用肯定性的语言。教师主要是通过“我喜欢兰兰”“我要表扬蒙蒙”“我看到豆豆做好准备了”等几种典型句式来表达肯定的评价,比如在吃饭时间,教师面向全体幼儿说:“我要表扬丫丫,她已经吃第二碗饭了。”
  对于幼儿表示出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教师通常会作出否定性的评价,不过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不高。教师一旦发现幼儿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往往会采用“亮亮不能……”这种句式来表达否定的意思,比如鹏鹏突然在活动室里大声尖叫,教师马上说:“鹏鹏,在活动室里不能尖叫。”
  3.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战略类型
  (1)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同一
  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同一的当众点评指的是教师当众点评了某个幼儿或某些幼儿,而他们正是教师想要影响的对象。观察发现,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同一的当众点评事件比较少,共有5例。教师大多采用直接否定幼儿行为的当众点评战略,立刻制止或纠正该幼儿的行为。
  幼儿坐在座位上,等待教师打开录音机,播放故事。磁带卡带了。教师说:“哟,卡带了。小朋友们等一下,老师一修就能修好!”一个幼儿说:“放屁!”其他幼儿笑了起来。有几个幼儿也开始说:“放屁!”“放屁!”教师看着这些说“放屁”的幼儿,说:“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这句话好听吗?不好听的话不要说!” 幼儿都看着教师,没有人说话。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当众点评时没有直接说出幼儿的名字,而在另外4例相似事件中教师都是在其他幼儿在场的情况下,指名道姓地直接点评某幼儿的不适宜行为,促使该幼儿改正自身的行为。
  (2)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分化
  这种战略是指教师当众点评某个幼儿或某些幼儿,其真实用意是想去影响其他幼儿。在这些点评事件中,有时教师是通过点评某个幼儿来影响全体幼儿,有时是通过点评一局部幼儿来影响另一局部幼儿。
  午饭时间,幼儿在吃饭。教师边走边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一个小女孩玩弄着自身的勺子,没有吃饭。教师见状,站在她身后说:“一手拿碗,一手拿勺!你看乐乐吃得多好!”小女孩听到教师的话后立刻一手拿勺,一手扶着碗,开始吃饭。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直接选取幼儿身边的同伴作为示范对象,使该幼儿能迅速模仿示范对象的行为表示,迅速改正行为。本研究共发现4例类似事件。
  集体教学时间到了。有的幼儿在互相打闹,有的幼儿还在区角中游戏,有的幼儿正在收拾玩具,活动室里很喧闹。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大声说:“表扬小小,她已经坐好了。”教师的话音刚落,其他幼儿很快停下手头的事情,坐到座位上,抬头挺胸,望着教师。活动室里鸦雀无声。
  在这则通过点评个别幼儿来影响全体幼儿的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小小的规范行为,并通过点名表扬的方式让其他幼儿意识到自身的不规范行为,进而改正行为。调查发现,教师经常采用这种点评方式(22例),而且这种点评方式的实际效果不错,能立竿见影地达到教师的点评目的。
  开始吃午饭已有15分钟时间了。教师来回走动,提醒幼儿快点吃饭。来到一组幼儿旁边,教师看着其中一个吃得慢的幼儿说:“太阳组的小朋友都添过第二碗饭了!”这组的另一个幼儿仰起脸说:“我也添过第二碗饭了!”吃得慢的幼儿听了之后,张大嘴,边看着教师,边把饭送入口中。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点评一局部幼儿的方式来影响某个幼儿改正自身的行为。本调查中共发现类似事件3例。
  户外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幼儿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发出指令:“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一下篮筐扭回来!”但是很多幼儿并没有依照指令扭着回来,而是走或跑回来的。教师说:“丁丁扭得好!豆豆扭得好!阳阳也扭得好!他们都知道要慢慢地扭回来。”听教师这么说,绝大局部幼儿开始慢慢地扭着向教师走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采用如上所述的点评一局部幼儿来影响其他幼儿的点评战略(17例)。实践证明,这种战略很有效。
  二、讨论与启示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示作出的当众点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商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也能让幼儿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以便在游戏中更好地遵守规则。此外,当众点评幼儿还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规范班级管理。
  本研究发现,教师一般会采用当众点评幼儿的方式来处置一些偶发事件。比如教师发现了幼儿的不规范行为时,往往会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组织全班幼儿就这一事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幼儿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当然,教师在发现幼儿值得表扬的行为时,有时也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置。比如,教师发现某个幼儿协商教师收拾桌布、协商同伴穿衣服等行为时,也会当众点评,引导其他幼儿向该幼儿学习。研究发现,教师就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当众点评,能起到良好的教育、预防作用,有效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需遵守一定的活动规则才干将游戏进行下去。但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还比较淡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协商幼儿掌握游戏规则。教师发现幼儿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时,会当众指出该幼儿的违规行为,并告诉该幼儿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同时也让其他幼儿明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可以继续玩游戏。研究发现,教师就游戏中的幼儿违规行为进行当众点评,有利于游戏活动的正常进行。
  就幼儿进餐等日常行为进行当众点评时,教师通常会采用表扬某个幼儿或局部幼儿的方式来实现影响其他幼儿的目的。研究发现,这一当众点评的效果很显著。通过“表扬蒙蒙”“我喜欢兰兰”等明显带有表扬意味的语言对幼儿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点评,可以为其他幼儿树立典范,迅速有效地规范全体幼儿的行为。而且,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证明,教师采用表扬战略管理班级,对规范小年龄幼儿的行为习惯很有效。〔3〕但是,教师在运用这种表扬战略维持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被表扬者的问题。〔4〕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谨慎选择当众点评方式,以促进全班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90-294.
  〔3〕JENNIFER HENDERLONG,MARK R LEEPER.The effects of praise on children’s intrinsic motivation: A review and synthesis〔J〕. Psychology Bulletin,2002,128: 774-795.
  〔4〕HITZ, RANDY-DRISCOLL, AMY.Praise in the classroom〔EB/OL〕.〔2007-06-2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6: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