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600字800字1000字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19:53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的一本书  张涛

  我在寒假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

  这本书写的是唐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在五行山下收了孙悟空为徒,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为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为徒,他们师徒四人一路上不畏艰难,团结互助,勇往之前,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描述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有时又过于迂腐,大师兄孙悟空就是一个十分勇敢,坚强,也十分机智的一个人。他的本领可大着呢!他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睛睛的眼睛,他的武器是当年镇海神针,能变大变小变粗,孙悟空把它放在自己耳朵里面,妖怪来的时候,孙悟空就把它从耳朵里拿了出来把他变成一个棒子,这把武器就叫做如意金箍棒。猪八戒的武器是九齿钉耙,他原来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因此被丢出天宫降生在猪窝。沙和尚原来是天宫中的神仙因犯下了错,就把他扔下了凡间,他被扔进流沙河,从此做了流沙河最后被观音菩萨点化让他保唐僧西天取经。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取得了真经,成了菩萨。最后唐僧飞向大唐的皇宫,把真经交给了皇上。

  这本书让我十分的难忘,我也要向孙悟空学习。不怕苦勇敢的面对生活中所碰到的难题,像唐僧那 样善良。让我也取得人生的真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19:58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宋一辰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确实很重要,书籍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书吧,我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是什么之鲸和海豚》。

  我很喜欢《鲸和海豚》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多知识,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第一原因:现在的孩子知识量太少了,以前我觉得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对课外的一些知识知之甚少,连鲸鱼是哺乳动物也不知道。鲸有几个品种?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吗?最早捕鲸的是什么人?海豚是属于鲸目吗?海豚有几个品种?这些问题以前我都不知道,直到有了《鲸和海豚》这本书,这些问题才一一解开,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我读到”IWC这个组织保护鲸,不是为鲸着想,而是为了捕鲸着想,因为现在的高科技武器可能把鲸逼入绝境,以后出现没有鲸可捕的现象“。这一章(《捕鲸》)和这一段话给了我深刻的感触和道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杀害动物,破坏自然环境,现在的武器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穿着虎皮,狮皮做成的衣服,提着鳄鱼皮做成的皮包,家中摆放着用象牙雕刻成的精美装饰品。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只求一乐,却不想,这是把自己逼入绝境。人们无度地砍伐树木,杀害动物,最后树木砍光了,动物杀光了,环境污染了,地球破坏了,最后人类被自己逼上了绝路。这一章和这一段话表面上是写鲸鱼,实际上写了所有动物的情况。所以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第三个原因是,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作为生物,鲸和海豚在自然界算是比较简单的,我就先学习它们的相关知识,逐渐打下基础。通过这本书我知道,鲸鱼的祖先是龙王鲸和矛齿鲸,大约四千万年前,陆地上到处都是厉害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鲸无法在陆地上生存,就慢慢进化成了海洋生物。本书尾页还有这样一句话:鲸还有很多的秘密。留下了悬念,激发了我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我爱《鲸和海豚》这本书,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20:04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的一本书  张欣瑜

  新年到了。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曹文轩写的书,书名是《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桑桑的小男孩小学时在油麻地里发生的一件件有趣又感人的事:秃鹤尽管被同学嘲笑,但他还是为学校努力争取名次;秦大奶奶为救乔乔而落入水中;因为桑桑得了重病,所以桑乔每天背着桑桑四处求医等各种故事。到故事的结尾时,因为桑乔校长被调到了县城的中学当校长,所以桑桑只能离开油麻地,告别他的朋友,去往县城。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叹,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啊!特别是第四章“艾地”,原来油麻地小学是秦大奶奶的地,但后来人们把这块地改造成了学校,只给秦大奶奶留了一小块位于学校角落艾地和一座小草房 ,但因为桑乔一直觉得那个小角落对他的学校环境有影响,所以人们用千方百计想把秦大奶奶赶出油麻地小学,秦大奶奶也默默的跟人们抵抗,仿佛在说:“这块地本来就是我的地,你们休想把我赶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位二年级的小女孩乔乔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多亏了秦大奶奶救了她,乔乔才保住了一命,而秦大奶奶却因为救乔乔自己也掉了下去,人们赶快把秦大奶奶救了上来。就这样,人们就和秦大奶奶和好了,人们让秦大奶奶在这儿住下来,而秦大奶奶给学校看守庄稼,而且同学们也喜欢秦大奶奶,还经常到秦大奶奶家玩。可惜的是,有一天,秦大奶奶看见学校里的一个南瓜要掉到河里了,就拿着拐棍想把南瓜捞上来,却一不小心摔进了河里,虽然人们把她救了上来,但秦大奶奶已经去世了。人们很伤心,为秦大奶奶办了一次隆重的葬礼。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就是《草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20:08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如果你问我喜欢哪本书,那我将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发生在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期间发生的故事。全书大概分为: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统一归晋几个章节。

  翻开书的第一章,我就被里面精彩情节深深吸引。三英战吕布、火烧博望坡、单骑保阿斗、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等等,读来爱不释手,热血沸腾。

  《三国演义》不但情节紧凑,惊心动魄,且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勇有谋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宽厚仁慈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气度狭隘的周瑜、奸诈的曹操、阴险狡诈的司马懿等等。这些人物深深感染了我,给了我很多启示。外表看似文弱的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时居然大开城门悠闲地弹着古琴,这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这不就充分说明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称为是真正的强者吗?强大的曹操率领数十万兵马攻打东吴,最后被一把火烧得尸横遍野、差点丢了性命,是为什么呢?不就是太自大,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导致的,也充分验证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真理。天下最后被司马炎统一,而不是曹、刘、孙的后人统一呢?不还是因为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卧薪尝胆,打下坚实的基础吗?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除了必备的能力外,还要有逆境中的坚持和耐心。

  总的来说,读完全书后,让我受益很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指挥千军万马、号令各方诸侯的英雄。真是一本经典啊,我最喜欢。


篇五: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黎雨微

  初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一下子就懵了,我看的书不少,可是没有一本是真正喜欢的,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书名——《爱的教育》。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喜欢《爱的教育》,但我记得有人说过:“喜欢它,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是多么优美,而是因为它蕴含的感情。这本书是德·亚米契斯的心血结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是啊,作者把很深很深的感情放了进去,从最后一章节的《告别》尤其能反映出来。我是从来都不喜欢看长篇小说的,尤其是名著,但《爱的教育》不一样,它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是一种特别的心灵震撼!

  我还记得,作者在写最后一章节《告别》时的一句话:“此时此刻,同学之间的怨恨都忘得一干二净。一向嫉妒德罗西(人名)的沃蒂尼(人名)也张开双臂拥抱德罗西。”没错,同学之间或许会有些摩擦,甚至会在闹完矛盾后留下恨意,但是“同学之间没有隔夜仇”,哪怕前一天大声地朝对方说了:“我一辈子都不理你了”之类的话,但是第二天,两人仍然勾肩搭背地一起玩(晕——)。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记得以前,我和朋友吵了架,并向她说什么“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傻,朋友之间说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但真正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绝交的又有几个?茫茫人海之中,能被分在一个班也是一种缘分,不是么?让我们珍惜这种缘分,好好相处。这就是《爱的教育》带给我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的不是母爱或父爱,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友谊。友谊让人成长,让人进步,珍惜身边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开遍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20:13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的一本书  俞景怡

  大家好,我叫俞景怡,来自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北海小学508班的一名学生。我很喜欢看书,下面就让我为你介绍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吧!

  我最喜欢看《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它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写的。它讲述了一个被错领到亚凡村绿山墙农舍的小女孩安妮·雪莉的故事。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做帮手,却鬼使神差的收养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安妮。安妮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言辞,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的眼中都妙趣横生。她被农舍的主人马修领回来的时候,途经的事物大都被她取了名字,有“闪亮的湖”,有“雪白之路”,有“棒木清泉”,有“香闺阁”,有“映柳湖”,有“恋人的小径”,有“紫丁香花谷,有”白桦林小道“等等,她还结交了一些好友——黛安娜、巴特、露比、婕恩,后来,她还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皇后学院,还拿到了艾普林奖学金,可后来因为马修的意外死去改变了想法,做了亚凡村的一位小学老师。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安妮。安妮的生世如此坎坷,她的父母在她三个月的时候双双患病去世,她先后被交到了汤姆斯太太、哈姆太太手里,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她不得不进了孤儿院,比起安妮,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安妮活泼好动、不拘小节,也因此干出了许多出人意料而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这个聪明、顽皮、善言、倔强、天真、活泼的可爱少女安妮,怎能不让人青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20:18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俗话说”学堂如战场“,茫茫古道,日月如梭,古今学子演绎着艰苦奋斗的传说。马蹄儿飞扬起的黄沙弥漫着战场,学子们厉兵秣马,老师们出谋划策,都希望能取得完整的胜利。历代师生警记着”学子兵法“三点:态度、计划和书本。由此可见,在学战中,丰富的阅读量是胜利的关键。为此,我要推荐一本好书,便是凡尔纳所著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说起这本书,就不得不谈一谈作者了。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小说家,甚至,这位伟大的前辈还是一位预言家。他的预言见证了现代的一些发明,例如潜水艇等。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而他的作品形象而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愿和力量。《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成名之作。本书主要由英国绅士福克先生与人打赌八十日环球游地球一周这条线索而展开,虽然现代交通非常发达,奔驰大陆,飞越大洋均无难事,但在十九世纪中期,要在八十天内作一次环球旅行却是难以想像的。可沉着的福克却一定要完成这一壮举,并用2万英镑来打赌。在途中,他排除万难,见义勇为地救援了艾娥达夫人,虽然有着侦探费克斯不断阻挠,还遇到了种种自然和人为的障碍,但他们坚持不懈,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终于在第79天回到了伦敦,福克先生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艾娥达夫人的爱情。读完这本书,只觉得妙趣横生,作者把一个个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福克的镇定自若,费克斯的疑神疑鬼,万事通的俏皮机灵,艾娥达夫人的美丽善良全都跃然纸上,更兼文章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故事情景不禁将人吸引过去,似乎也同时在跟福克在冒险,让人拍手叫好。

  阅读《八十天环游地球》如同周游世界一般,不但可以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获益匪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必须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多读好书,注意积累词汇,学别人的写作方法,就能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也希望大家多介绍些好书给我,让我们一起享受品味书籍的快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0:20:23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奥秘世界大百科》。它是一本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图片精美、知识系统、探索神奇奥秘天地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介绍了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八个部分:神秘的外太空、光怪陆离的大自然、探索人体的奥秘、开启神奇的科学大门、闯入精彩的动物世界、奇趣无穷的植物王国、追寻遥远的古代文明、等你揭开谜底的未解悬疑等,每个部分都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文章。我最喜欢的是开启神奇的科学大门这个部分,它告诉了我电和光的奥秘、神奇的磁铁、航空母舰和核能的奥秘等科技知识。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磁悬浮列车的奥秘》这一篇。磁悬浮列车跟普通列车是不一样的,它是没有轮子的,它的速度要比一般的列车快得多,它是在列车和铁轨上都装上强力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N极和S极随着电流方向的变化,不断变换,使列车和轨道的磁极间总能产生推动列车向前的力。它在轨道上是悬浮飞驰的,摇晃和噪音可以降到最小,因此,大家都叫它“飞行列车”。它是一部现代化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它的建造给我们的学习和生话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阅读后我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电流控制磁铁产生作用来为人类服务,它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我很喜欢这本书,一有时间,我就会读这本书。这本书给我了解到很多科技知识,通过读书,我懂得了宇宙和地球的形成、神奇的流星雨、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恐龙之谜、爱听音乐的植物等等。让我掌握了课堂以外的许多科学知识,知道了宇宙、自然、人体、科学、动物、植物、历史和悬疑的精彩世界,它不仅能使我开阔视野,而且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本好书,是我最喜欢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0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