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4-1 01:29: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依据重点词语,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渔歌子》。
2.作者是张志和。
3.请生简介张志和,并作相应的评价。
4.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
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二、新授。
1.请生朗读,注意停顿之处。《如梦令》押的是u韵,那看看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
2.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用横线表示。
这些词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想想我们以前也学过描写春雨、春风的句子是什么?
地点在哪里?
3.看第一句话,哪些字你理解了,哪些字还不理解?请生译这一句话。
4.在这幅如此美丽的画面中,肯定少不了……
那作者有没有写到人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吗?可以对照书中的图片。作者这里描写的人物指的是谁?
“青箬笠、绿蓑衣”描写的是人物的……(衣着)
对照图片仔细想一想,此时此刻这位渔夫在干什么?
(驾着一叶扁舟)
5.渔夫驾着一叶扁舟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
请生解释“不须归”。 其实,“不须归”除了指不想回家外,还指什么?联系张志和的生平。
补充: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弟弟啊,为何不归?
(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
(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
三、展开想象。
把词中描写的这一幅美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对照图片。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黄主勤 借鉴处:
一)画面1:“溪亭日暮”
“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二)画面2:藕花深处
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三)画面3:一滩鸥鹭
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
我的设想:
(二) 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3.深入理解“不须归”。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不须归 热爱大自然
鳜鱼 斜风细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