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考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因此,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然而如何掌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维的有机整合,确实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实践中,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存在诸多问题。
1.目标针对性不强新课程打破分科教学的界限,淡化知识技能,关注课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师困惑于目标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和知识与技能,于是普遍认为活动目标的适切性较难掌握。另一方面,课改推进到现在,教师知道了许多新观念,却缺乏将观念具体化的手段,导致了活动目标针对性不强。
2.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好的观念是否会有好的结果?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和教学技术的变化,而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技术的跟进。新课程强调活动过程和活动的久远目标,于是很多教师将教育的长期目标作为一次具体活动的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何才干既区别于保守的教学目标,又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效目标的平衡,这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之一。
3.目标挑战性缺乏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于是很多教学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有了个性,却少了应有的规范,导致了目标的挑战性缺乏,集体活动成了单纯的谈话和扮演。活动目标如何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发展有所挑战和促进?其中的度如何掌握?这些问题也是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就实际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教师考虑和制订活动目标提供一些启发。
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案例:中班活动“我喜欢的书”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目标第一条中所提到的“与阅读有关的经验”过于宽泛,空洞无物。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对哪些具体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该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这样才干协商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建议调整为: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标在心中,可以为教师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活动过程、掌握生成的问题等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和方向。在制订目标的时候,很多教师因为十白目标定不准,高了达不到,低了没挑战,因而将目标含糊表述,笼统概括,使其显得过于宽泛。由于目标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显得随意、漫无目的,对生成的问题经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需在分析幼儿经验和活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幼稚的简单过程,萌发维护植物的情感。
分析:第一条目标只是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和考虑,而未揭示设计这一环节背后的价值定位。第二条目标存在同样的问题,“萌发维护植物的情感”也过于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对目标有模糊的认识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标时却无法准确地分析和表达活动背后的价值,写出了“怎么做”,却没有揭示为什么这么做以和这么做的意义。
建议调整为:1.在回忆、交流摘橘子经历的过程中,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橘子幼稚的简单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
尽管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我们也强调要关注过程,但关注过程并不是关注过程自身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关注过程(手段)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目标指向的应是一次具体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问题三: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考虑
案例:小班活动“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1.喜欢自身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而“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调整为:1.喜欢自身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身的想法。
活动目标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也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发现”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为有预想的期望值,后者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推动幼儿发展的内容、方向和程度有预想的期望值。相比较而言,后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够体现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个体经验和发展的关注,即“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前后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考虑。
新课程背景下活动目标的价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点的落实,而二期课改建议打破学科界限,关注课程整合,允许教师在内容上做多样化的选择,并较多地关注幼儿的个体体验。在”内容”变化,“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目标制订的关键点。新课改强调幼儿的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强调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这直接导致了保守教学活动目标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理念,依此来架构目标。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
案例一:小班儿歌《伞》教学活动的目标比较(见表1)
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协商幼儿初步学念儿歌,并能大胆表示。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协商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尝试用儿歌表示,体验协商小动物的快乐。
分析
1.目标指向儿歌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得。
2.关注幼儿表示技能的提升。
1.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在主题中积累的已有经验。
2.儿歌表示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特别强调学会具体的儿歌。
3.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
2.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案例二:大班音乐活动《泉水丁冬》的目标比较(见表2)
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习用不同乐器表示音乐节奏。
鼓励幼儿运用自制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尝试合作表示,体验一起扮演的快乐。
分析
目标注重活动结果,是一个结果性的目标。更关注于目标的达成。
目标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是一个过程性目标。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学习一直是幼儿喜欢的内容之一,以往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技能水平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特定的节奏。二期课改后,音乐活动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和与幼儿已有经验的有效融合,追求的价值也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示表达。
总之,新课改中,教学活动的目标更关注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知识技能相对淡化;更关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来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对活动结果的预设,更重要的是其对教师组织教学所起的引领作用。制订目标时要改变以往以学科需求为主线的做法,要更关注分析幼儿的兴趣点、现有经验与能力以和主题推进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活动目标制订的几个要点
1.根据同一内容制订不同的活动目标
二期课改推进中我们发现,在发明性使用教材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教师有了广阔的发明平台。面对同一个内容,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与需求,从不同的切入点设计活动,然而在活动目标制订中教师往往会有一些困惑,如怎样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怎样才干体现针对性,等等。
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交流中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判断某一内容更适合用集体活动还是个别活动完成;其次,要考虑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哪些需求和特点,据此寻找适合的、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三,要整合幼儿经验,考虑整个主题的大目标,形成次级主题的小目标:第四,要考虑如何完善目标,即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设计环节,然后再反过来考虑目标的有效性。
2.在同一目标下选择不同的内容
新课程主要以主题的方式推进,主题活动的整体目标对各项子活动的目标起着引领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要考虑如何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有效活动内容,以和如何通过各项子活动达到总目标。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是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总目标之一。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维度去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中的主题词。主题词往往是较为概括的,通过分解找到幼儿生活中较能代表主题词的相关内容。如可将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的主题词“爱祖国”分解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祖国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标中的定位词。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定位于“情感”,而情感的获得应建立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并在拓展和运用中得到升华。因此,为了达到“情感”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安排适量的内容协商幼儿去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带着初步的积极情感去实践。
(3)根据幼儿的兴趣有效补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内容。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幼儿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国人的音乐,最后他们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这一音乐让教师自然联想到中国申办“世博会”张艺谋执导的宣传片,于是“茉莉花与世博会”这一内容也被补充进来,很好地丰富了主题内容。
3.掌握目标挑战性的“度”
目标要对幼儿形成适度的挑战,才是有意义的。掌握活动目标挑战性的“度”,关键在于找到衡量“度”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来源于教师对目标若干维度(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理解与掌握。具体来说,教师要掌握几个方面:根据幼儿的经验有效地融入知识点,以学科的序作为设置挑战点的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参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幼儿发展的目标,形成适切的教学目标;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教师要善于分解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根据活动载体(内容)的特质有效地融入相关的情感与能力发展的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发展水平,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目标,关键在于每个活动价值的定位和关键经验的挖掘。下面以二个案例说明。
案例一:中班综合活动“礼物”(设计者:青浦区佳佳幼儿园徐秀清)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线索推测、联想,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培养细致观察的态度;2.体验猜测、寻找、想象的乐趣,为胜利而高兴。
新课改以来,教师对目标制订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关注整合”以和“淡化知识技能”带来的;中击。分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序的要求制订目标,目标较易掌握,新课改强调整合导致教师很难掌握目标的层次性。“礼物”的活动目标关注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在第一条目标中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层,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战性目标。
案例二:小班谈话活动“黑夜来了”(设计者: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施玲玲)
活动目标:1.感受夜晚的美丽和有趣,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2.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愿意独自睡觉,克服怕黑的情绪。
在本活动目标的制订中,教师关注了主题中幼儿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将两者进行了融合,形成了“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和“克服怕黑的情绪”两个目标。两个目标层层递进,“克服怕黑的情绪”其实是幼儿“不怕困难”情感下的一个次级目标。两个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挑战适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假如说制订目标仅仅是活动的开始,那么学会评价目标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活动,如教师可从目标陈述看其是否符合课改理念;从环节设计与目标是否匹配看其适切性;从教学活动现场幼儿的反应看目标的挑战性,等等。制订好目标后,教师还需对已制订好的目标进行不时反思,使其尽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