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娟
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动身,巴克和赖特指出,在心理学研究中要特别注意两点:
其一是要区分与环境有关联的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有许多层次,每个层次的行为都与其特有的环境有关联,研究者所要关注的不是那种经由“随意一瞥”所获取的行为,而是一个作为完整实体的人的行为。
其二是要区分和描述行为的生态环境,组成生态环境的时空单位并非可以随意界定的。在某个生态环境中,由于每个个体在心理特征方面是不相同的,因此个体的行为也是不相同的。
巴克和赖特所谓的生态环境,是由限定的时空场所以和处于该场所的大局部人的行为方式组成的。简而言之,巴克和赖特是以生态环境的时空性以和相应的个体行为方式来界定生态环境的,如道路——前进(物理特征)或运输货物(个体行为方式)的轨道;商店——存储货物(物理特征)和准备出售(个体行为方式)的地方;公园——用于装饰或娱乐(个体行为方式)的场地(物理特征)。
生态心理学能够协商我们理解人的行为。行为情境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需适合于所处的环境,而且这种行为对所处环境来讲也是必需的。巴克在生态心理学中提到了行为情境的四个特征:固定的行为模式、环境的物质结构、固定的行为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一致性以和行为情境间的相互依赖性。这四点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生长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空间的利用,资料的选择、出现和使用以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通过借鉴生态心理学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实践与反思。
一、物质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物质环境将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有效地设计和安排物质环境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空间区域的分隔
有研究指出,教室空间的分隔会影响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交往。[1]教师在分隔空间区域时要关注:
◆区域的均衡性——考虑开放和封闭空间的比例,这个比例要适合幼儿的活动,要符合项目活动的目标,还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区域的分隔要确保同时开展的各个活动互不影响。
◆区域内的活动——分隔区域时教师要考虑在每个区域都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确保开展的活动与区域类型不抵触。
◆小组规模和活动类型——区域安排要考虑不同的分组,既要有集体活动区域,也要有大组活动、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的区域,要确保不同的区域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私密空间——分隔区域时要适当留出一些私密空间,可以让幼儿独处,从而与其他活动分离开来。私密空间可以用来作为发明性游戏区域,也可以被用作图书角。教师要确保私密空间真正与其他区域分离开,还要告诉幼儿如何利用私密空间。
2.活动区域的选择
在设计教育环境时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活动区域的选择。教师选择活动区域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明确的活动目的、可以支持或可以替换的行为。教师在选择活动区域时要注意:
◆区域对目标的支持——确保选择的活动区域可以支持活动的目标;区域可以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社会交往,满足幼儿的不同探究需求。
◆区域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尽量坚持活动区域的多样性,即这些空间可以重新组织来满足不同活动的目标要求,或者能够以新颖的方式重新布置。
◆干扰物——选择的活动区域尽量防止有显现的或潜在的干扰物;假如有干扰物存在,教师还要考虑通过封闭空间或重新选择区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干扰物的影响。
3.学习区域的组织
◆互惠性——学习区域的安排要考虑到能够利用和近区域的资料,但是要防止这种资料的利用发生不良的影响。教师要在不影响每个区域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区域之间的互惠性。
◆兼容性——考虑每个区域预期的行为是否会影响临近区域的行为;该区域内的幼儿是否会受到临近区域幼儿持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成人的作用和小组规模——考虑成人在临近区域的行为是提升该区域幼儿的行为,还是会发生干扰;确保该区域内幼儿的数量不会对他们自身的行为发生影响,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临近区域的幼儿。
◆分隔性——确保各个区域分隔明确,当区域有局部重叠时,要分析这些重叠局部是计划中的还是活动组织引起的;确保活动区域的数量适当(不可过多或过少),不要有太多的空闲区域,但也不能过于拥挤。
4.区域的声音水平
艾温斯等人将持续存在的噪音和幼儿的阅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发现,处于喧闹环境中的幼儿阅读能力较差,[2]噪音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性情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在安排区域时应考虑教室里的声音水平、每个区域的声音水平、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声音水平。
二、资料的选择、出现和使用
对于发明性活动来说,足够的、富有变化性的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提供资料的同时必需要考虑这些资料的使用形式和实用性。资料的选择、出现以和适当使用都反映了幼儿园活动特有的目标。
1.资料的选择
◆活动目标——教师要确保每个区域内的资料引发的活动与活动目标有明确的关系;确保每种资料都将会对幼儿的行为发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考虑这种影响是否和区域内的活动协调一致。
◆发展水平——教师要考虑这些资料是否适合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这些资料是否使幼儿发生了单一的和多样性的活动。
◆资料的复杂性——教师提供的资料既要有简单的,也要有复杂的和更为复杂的多种资料,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单一用途的资料和复杂资料各自的优势。
2.资料的出现
资料的出现方式直接关系到能否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否引导幼儿逐渐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关系。教师在出现资料时,要从资料的位置与摆放、资料与区域的关系、资料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等方面来考虑。
◆位置与摆放——教师应该将资料展示在开放的橱柜里,并且要确保班级里最矮小的幼儿可以看到并能够触摸到这些资料;资料的摆放要整齐、有条理,这样可以使幼儿很容易取放资料,防止在使用资料前四处寻找。
◆资料与区域的关系——教师要确保每个区域提供的资料可以支持区域的目标以和区域内发生的行为,每个区域的资料可以和和近区域的资料结合使用。
◆吸引力——教师要考虑幼儿对区域是否感兴趣,考虑哪局部资料的摆放使区域具有吸引力。
◆实用性——教师要考虑幼儿使用这些资料是否容易,幼儿在进行活动前是否需要得到成人的许可或协商。
3.资料使用过程中成人的作用
在幼儿使用资料的过程中成人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并与幼儿合作;在幼儿有困难时,成人可以协商幼儿学习使用资料,和幼儿一起研究资料可能的使用方式,从而完成任务;在确保活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成人要观察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人可以以参与者或示范者的身份进入活动,当幼儿已经掌握了资料的使用方法时,成人要退出活动。
三、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教室里,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并不是独立的因素,而属于环境的一局部,影响着其他因素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需要分析自身的作用、职责与活动原本的意图、幼儿行为之间的适宜程度,教师应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活动管理
◆计划性——教师要考虑自身事先在多大程度上对幼儿活动进行了计划和安排;当幼儿要进行活动时,教师是正忙着准备场地、准备活动,还是在此之前已经准备完毕。
◆组织性——教师要对活动区域和活动进行认真的组织,提供合适的资料,这些安排对活动具有支持作用。
2.成人的作用
◆与幼儿接触——教师要在幼儿的行为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包括观察、参与、提建议和教育等;教师还要考虑活动过程中是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幼儿。
◆活动中的行为——教师要明确在幼儿的活动中自身该做些什么,在每个活动区域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与教师互动的幼儿,教师也要关注他们的行为。
3.支持性行为
◆亲密性——教师要经常待在幼儿周围,邀请幼儿协商教师一起完成任务;对幼儿的提问要有热心和耐心;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幼儿的谈话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将要做的事情。
◆可靠性——教师的行为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样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预期教师可能的反应;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个幼儿的错误行为。
希望教师通过学习和运用巴克的生态心理学理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效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时提高。
参考资料:
[1]朱家雄.幼儿园环境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2]Evans,G.W,Maxwell.Environment and Behavior,Noise and health.NewYork,
NY:The 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