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幼儿角色游戏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2:10
标题: 幼儿角色游戏初探

众所周知,幼儿期的小朋友是通过游戏的途径来模仿成人活动、感知事物的,因此,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在肯定幼儿是游戏中的主题的同时,更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和思维意识、情感的发展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本文就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谈一下看法。
一、通过角色游戏使幼儿了解基本社会常识。角色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角色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基本常识的。老师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幼儿从游戏中的收获很大。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通过角色游戏进行良性指导,可以达到熏陶幼儿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小朋友的知识面。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的知识是从游戏经验中获得的,而小朋友的生活自身就是游戏。”因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小朋友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的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很多很多,诸如“交通规则”,“四大发明”等等,这些知识的传达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假如掌握好了时机,一定比反反复复的说教省力。
四、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学前期教育阶段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的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处置,培养他们从小遇到问题不害怕、不回避,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将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生享用不尽。
让幼儿充分自由的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这便是角色游戏的宗旨,也是幼儿教育的根本途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2:10

角色游戏是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戏,能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心理需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最好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角色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适宜指导能够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一、提供充沛的玩具和游戏资料
玩具和游戏资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玩具,或者和幼儿一起收集,尽可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同时还要关心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自身解决问题。
如“医院”游戏:有位“妈妈”抱着发烧的小朋友来看病。 “医生”看病后,开了药方让“妈妈”去拿药。可当时游戏时,大家根本就没准备好药片,假如这时其他的“医护人员”说医院里没有药片,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我便启发“医护人员”多为这位生病的“小朋友”和“妈妈”想一想。于是他们从游戏资料中找出剪刀、吹塑纸、纸片、胶水,不一会儿“药片”就做成了,还被装在一个刚做好的药袋里。这位“妈妈”很感激地对“医护人员”说声“谢谢”,便抱着生病的“小朋友”回家服药了。游戏活动要准备充沛的游戏资料,这样才干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幼儿感知事物比较直觉。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游戏的过程真接依赖于玩具,看到什么玩具才想到玩什么游戏,一旦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我们注重与幼儿一起准备玩具。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准备了一些奶瓶、锅子、娃娃、床、菜、桌椅、电脑、电视等。结合主题“扮家家”,我还提供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日常用品。这样能吸引小朋友扮演家庭成员中不同角色的兴趣,由此发生不同的游戏内容,又吸引幼儿从事游戏活动。有一次,我在班上张贴了“全家福”照片,小朋友们看了照片发生了“妈妈、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旅游”的游戏主题,马上就为游戏又积极地张罗去了。
二、尊重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游戏形式的权利
只有出自小朋友内在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小朋友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资料,小朋友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小朋友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身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小朋友自由地去选择自身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小朋友自身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小朋友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标明自身的支持态度,使小朋友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小朋友的自主意识。
玩角色游戏时,幼儿都很关心自身担任什么角色,经常因为都想担任同一个角色而发生争执。针对这一情况,我常给小朋友讲述故事“玩具大家玩”、“团结友爱的小鸡”、“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在游戏开始时,我对小朋友说:“谁能像明明那样,把自身喜欢玩的角色让给他人?”当有的小朋友主动把角色让给同伴时,我便予以表扬。在发生角色争执时,我会引导小朋友自身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让小朋友体会对同伴谦让,鼓励幼儿积极发明新的角色。如玩“商店”游戏时,4个小朋友都想担任服务员的角色,我让幼儿自身解决矛盾,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两个人上早班,你们两个上中班,分开上班。”另一个小朋友说:“一个上早班,一个上中班,一个卖食物,一个卖玩具。”这样,矛盾解决了,游戏时大家都很开心。游戏后,我向全班幼儿介绍了他们的游戏过程,让幼儿懂得争执是玩不好游戏的,动脑筋想出解决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态度。
三、适时进行随机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小朋友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小朋友的角色游戏则以发明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偏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小朋友玩,随小朋友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小朋友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示,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小朋友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其中一种方法是建议。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需要做出决策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时,当小朋友以自身的方式不时重复却无法胜利完成任务时,教师可采用间接建议的方式协商幼儿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做。比如:教师以活动伙伴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扮成顾客来商店买东西:“我想买盒月饼,有吗?”子睿说:“没有!”“顾客”说:“今天我要到他人家做客,没有礼物就不好意思喽。”子睿说:“你可以挑其他的东西做礼物呀!有曲奇饼,有瑞士糖……”还有一种好的方法是表扬。教师的表扬要具体,要说明幼儿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表扬的,而非笼统地说:“某某真好!”例如:“妈妈”给娃娃喂药, “妈妈”学会了把药慢慢地倒进娃娃口中,娃娃呛着了,帮娃娃拍拍背,教师表扬时把“妈妈”的具体动作说了出来,就比简单地说“你真是好妈妈”等更有意义。
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的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协商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使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时,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要掌握好动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又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在游戏中往往看见他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角色扮演不稳定,经常发生无目的的角色转换,甚至在角色游戏时长时间地充任同一个角色或出现角色转换。有些幼儿缺乏角色意识,这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总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和时调整角色,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比如,佳佳有扮演餐厅服务员角色的强烈的愿望,一直在抢着端菜,而原来扮演服务员的萧萧在与客人聊天,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协商,让他们进行角色转换。当幼儿角色意识太强、影响角色游戏的开展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加以提醒。如“医生”宇渊抢着做打针的事情,引起了“护士”小琪的不满。这时,教师可以问他: “你很负责,但是你把护士的工作也做了,那护士做什么工作呢?”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低,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应是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如模仿吵嘴、打架、酗酒等,这会强化他们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印象。发现此类情况,教师必需马上制止,和时介入,协商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四、以游戏者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评价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样,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也是个游戏者,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讲评时,教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讲评。假如是玩“商店”游戏,就向大家介绍营业员们如何对顾客热情周到地服务;假如是玩“娃娃家”游戏,就向大家介绍“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照顾自身的“小朋友”。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说教,更不会有训斥,还可以让幼儿对这一游戏有逼真的感觉,使幼儿对游戏角色的职责有更明确、更理性的认识。
角色游戏的过程也是发明、想象的过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每一位小朋友的潜力,让他们自身设计主题,自由选择角色,要适度地给他们提供发明的空间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只有当他们真的没有方法解决、需要协商时才给予指导。这样,才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2:1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维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干了解小朋友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我认为盲目介入会打断小朋友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和伙伴间的自然交往,会让小朋友对教师发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特别状况时,我才会适当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小朋友深入开展游戏。
一、运用角色胸牌健全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中,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还必需建立一定的规则,幼儿才干学会控制自我激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的提出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假如幼儿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假如规则的提出不被幼儿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绝接受。游戏中的自由必需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当幼儿在游戏中不时练习并逐步将规则内化成自身行为的一局部时,那他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自觉遵守规则。让幼儿在与角色胸牌的互动中逐步建立和健全规则,是符合幼儿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是幼儿能理解和喜欢接受的。
  如在一次游戏中,涣涣小朋友想当“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当他来到“理发店”时,已经有两位小朋友挂上了“理发师”的角色胸牌他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理发店”,来到了“幼儿园”,做起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高兴地跟着“老师”做游戏。由于角色胸牌的潜在约束性,涣涣小朋友没有与他人去争抢“理发师”这一角色,防止了小朋友间的纠纷,遵守了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规则。
  又如“娃娃家”的“爸爸”辰辰来到“银行”里,对“银行职员”欣欣说:“今天是娃娃的生日,你到我家去做客吧!”欣欣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可当他一看到自身胸前的角色胸牌时,对“爸爸”说:“等我下了班再来吧,现在我还在上班,假如我走了,他人就领不到钱了!”他马上退了回来,继续扮演他的“银行职员”角色。欣欣小朋友在与角色胸牌互动中,增强了角色意识。
二、用行为影响法,丰富小朋友的知识、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实际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空虚、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但实际的游戏中幼儿往往提出了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却又不知如何往下玩,我们以自身为媒介参与幼儿的游戏,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进行幼儿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丰富小朋友的知识、经验。
  例如,“公园”游戏中,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我坐到他身旁去,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通过我的参与,传送了我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我的行为自身成为幼儿可以参考的范例或典范,有益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又如,娃娃家的小朋友邀请我去做客,饭菜已摆了一桌子,“爷爷”在扫地,见我一进门,“妈妈”和“小朋友”都招呼我坐下吃饭,而挂爷爷牌的天宇还在忙。我忙站起来说:“爷爷岁数大了,您先坐这儿吃吧!”我的目的是让小朋友明白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孝敬老人的意识。看到我这样尊敬爷爷,当孙女的梅梅赶紧过来说:“爷爷您辛苦了,我帮你捶捶背吧。”说完伸出小手给天宇捶背,天宇乐得眉开眼笑,他也从中意识到了在家应该尊敬长辈的道理。
三、用结果反馈法,让他们学会自身解决问题
  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或不平安倾向时,我们就予以指导。如有些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他人游戏,破坏他人的玩具,影响了其他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我们就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
  例如,在新开设的“医院”游戏中,沈鸿才和蒋丰帆为一个听诊器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身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听诊器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沈鸿才说:“我们不抢了。”蒋丰帆也期盼着看着我。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 “怎样才干俩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两人相视看了一会儿,沈鸿才说:“我们商量一下,我玩一会儿,他也玩一会儿。”我又追问:“什么叫玩一会儿?”沈鸿才说:“我先给一个病人看病,然后再由他来给病人看病,这样轮流着玩。”蒋丰帆也同意这一方法,两个小朋友又玩了起来。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只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用结果反馈法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四、用启发引导法,协商幼儿获得胜利的体验
  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身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经验。由于小朋友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身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我们给予指导和协商。
  “娃娃家”游戏是中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之一,为了满足幼儿的要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开设了两个“娃娃家”,在游戏的过程中,“爸爸”姚越涛发现两个 “娃娃家”只有一把“菜刀”,怎么来做饭呢?这一问题困惑着他。于是,他来向我们求助,我告诉他:“我们没有多余的‘菜刀’了,你自身想想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好吗?”他爽快地说:“那我自身去做一把吧!”他在“百宝箱”里拿了白纸、剪刀、笔,开始做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菜刀”做成了,可是发现“菜刀”太软,实在没方法切菜。他的小眉头皱得紧紧的,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啦?菜刀不是做成了吗?”他沮丧地说:“自身做的菜刀不能用!”我拿过 “菜刀”赞赏道:“这把菜刀真漂亮,只是太软了,能不能让他硬一点呢?”听了我的话,他的小眼睛一亮,找来硬纸板重新做了起来。终于,一把漂亮满意的“菜刀”做成了。他高兴地又蹦又跳,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为他拍起手来。
  经过两次的探索,小朋友终于尝到了胜利的快乐。我们适时的启发引导不只是给他们带来了胜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锲而不舍的态度,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五、用转移目标法向他们渗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内容
  小朋友的游戏是生活经验的体现,小朋友生活中接触到什么,游戏中就可能玩什么。一天,“娃娃家”中做起了“驱鬼”游戏,他们用彩色皱纹纸做了帽子,手里拿着杯、碗、碟等使劲地相互敲击着,发出刺耳的响声,嘴巴里还不停地念着听不懂的话,我想可能是由于近来电视剧《还珠格格》风靡一时,幼儿在成人的影响下也迷上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顾紫懿告诉我:“娃娃病了,我们在驱鬼!”对此我觉得要适当干预,引导幼儿游戏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于是,我走过去,煞有介事地说:“我觉得你们应该送他去医院看看,娃娃可能是感冒引起了,我知道医院有很多技术高超的大夫,咱们去试试吧!”小朋友们跟我来到医院,请“医生”给 “娃娃”量体温、听心律,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医生”认真地说:“娃娃得的是重感冒,注意休息,再吃点药就没事了!”我还和小朋友一起聊起了关于“鬼”的话题,使他们明白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的存在,假如生病了,应该和时去看医生。
  可见,有老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的协商。老师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偶尔给以适当的协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只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小朋友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感和胜任感,从而真正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