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美术活动区角资料的梯度性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在美术活动区域中有丰富多样的资料能够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但幼儿的兴趣在一成不变的资料上很难耐久、很难有创新。怎样让幼儿自主的、个性的、多角度、多途径、多方位的考虑,让幼儿在每次操作中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生长、新的创新?在区域活动中有层次的投放资料,增添、删减、组合资料的方法,是激发与调动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发明性的好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资料;梯度性;美术区
美术区角资料是幼儿动手操作、发挥想象、探索事物的平台;是幼儿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延续;是幼儿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之一。美术资料的教育价值主要依和在操作资料上,不同的美术资料蕴涵不同的价值目标,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与思维发明。那么怎样的资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该怎样利用环境挖掘资料的教育价值?在经历对幼儿园使用资料时的兴趣性、生活性、操作性的观察后,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资料投放梯度性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什么是资料的梯度性?梯度性指在活动区角中能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学中资料的投放也要体现梯度性:活动中运用资料,依据与幼儿的兴趣来改变资料的价值、作用而发生的新问题、新情景、新思路,使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幼儿的思维能力或动作技能的培养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高度。操作资料的过程是幼儿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是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不时激发灵感、发挥发明性的过程;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的过程。
一、针对幼儿的不同兴趣“点”有层次的投放资料
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兴趣“点”需要投放资料,这些兴趣点可以是集体关注的,也可以是个别关注的。教师依据幼儿的集体兴趣开展活动,满足幼儿的集体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依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兴趣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幼儿对事物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集体到小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辅导个别幼儿,让能力强的幼儿更进一步的考虑探索,能力弱的幼儿得到教师的辅导、协商。从集体到个别,幼儿的兴趣在不时的发生改变,教师关注的角度也在不时的变化:从大局部幼儿对事物的感兴趣到局部幼儿对事物感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资料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当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再投放资料使幼儿进一步探索并组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依据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投放资料,使幼儿的动手动脑更有方向性。
案例 1:
中班主题活动“冬天”,是小朋友们在一次聊天中生成的,小朋友对保暖用具很感兴趣,教师组织幼儿从家中带自身曾经使用过的保暖用具。如:“围巾、手套、帽子、棉衣……”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用具的图案、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等。活动后,教师与幼儿将保暖用具创设在班级环境中。一天,有一名幼儿在区角中说: “我手套上的图案比你的手套漂亮,也比墙上的漂亮。”另一幼儿说:“我家里的比你们的都漂亮,有很多种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还有围巾呢!”旁边的幼儿听了他们的谈话都聚集过来拿出自身带的手套相互比较。从幼儿的谈话中,了解到幼儿对图画、颜色、线条比较关注。因此,教师投放用具的各种模型、绘画资料,让幼儿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在图画上,在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使小朋友们对用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些漂亮的颜色、花纹是怎样做成?家长与幼儿一起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幼儿对用具如何制作发生极大的兴趣,教师结合绘画经验投放彩色卡纸、彩色亮片、剪刀、白乳胶、笔、布、纸张等,供幼儿制作自身喜欢的保暖用具。资料的改变、丰富性吸引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平时不爱动手的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对保暖用具的兴趣“点”依据主题活动结合家园资源开展活动。首先,教师根据集体的兴趣收集幼儿曾经使用的保暖用具资料创设环境,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幼儿从中观察到颜色的搭配、图案、线条的组成,比较事物间的异同点获取经验。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班级环境创设的激发下,促使幼儿从多角度观察、比较用具上图案、线条、颜色的组合引起幼儿讨论。教师依据局部幼儿的兴趣投放绘画资料让幼儿表达自身的想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其次,作品的展示刺激幼儿对用具再探索的兴趣,教师结合家长资源与幼儿一起了解、收集相关制作资料信息,让幼儿考虑这用具是怎么制作成?幼儿大胆创新的答案发生自身制作的欲望,教师满足幼儿要求,提供丰富多种的资料供幼儿制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最后,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将活动推向高潮,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与小朋友的沟通,这样融洽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延伸。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认为的,学习者适当的知识背景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幼儿教育不是让儿童简单重复已有的经验而是经验不时改造。家长支持就是幼儿学习的良好背景、兴趣的起源点,有良好背景的支持幼儿能更快乐、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适时增添难度递增的资料——使幼儿的兴趣更耐久、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
幼儿对每种资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转换自身的兴趣,会因资料的变化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兴趣、操作水平适时更换资料将活动推向深入。每次活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并不是在达到目标后或未达目标就失去使用价值,资料的可塑性很强,可以通过增添资料、改变资料的性质、作用,使活动进一步深入。或者因活动的难度增大,幼儿考虑角度不同,尝试运用某种辅助资料进行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坚持探索欲望,引发新的活动。
案例 2:
教师依据节日、民俗预设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幼儿对保守文化了解很少,对一张普通颜色的纸能构成一副生动的画发生了很大的好奇心。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教师简单介绍了剪窗花的方法,将资料“蜡光纸、剪刀”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操作,幼儿兴致很高地参与到活动中。几天之后,区角没什么小朋友到里面活动了,老师检查发现资料并没有少,为什么小朋友们由那么热情到现在的冷淡?我从小朋友们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小朋友的作品已经由不成形到现在能剪出图形、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如:对边剪、对角剪等,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种剪窗花方法,对纸质的资料不感兴趣,能否尝试不一样资料剪窗花呢?我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塑料纸、糖果纸、布、卡纸、花边剪、剪刀等资料投放到区角中。资料的丰富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儿用漂亮的花边剪剪卡纸,能剪出漂亮的边框,可是卡纸里面的图案不好剪;花边剪不能在塑料纸、糖果纸、布上剪出漂亮的窗花图案,只能在它们的边缘做装饰。而剪刀没有漂亮的曲折的刀锋,可以在塑料纸、糖果纸上剪出漂亮的窗花,但在布上面剪就比较困难,剪出的图案没有规律,缺乏观赏性,比较厚的布剪刀都不能剪,从操作中小朋友们得出了丰富的答案。
首先,教师抓住节日的契机开展保守文化的学习,将保守文化与美术相结合,让幼儿在欣赏、动手操作中了解我国的保守文化。其次,教师在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因资料的单一而改变时,教师和时寻找问题的原因。教师通过观察、比较幼儿作品的操作程度,找到兴趣“点”改变的原因,和时采取增添资料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投放资料的形状有大小的变化、软硬的不同、厚薄的比较、剪刀刀锋的不同等。资料的变化使探索的角度更多更广。如:剪刀与布、纸张的大小关系;花边剪和纸张、塑料纸的关系;纸张、布塑料纸、卡纸的关系等。不同用具的操作使用、资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多个角度的比较,导致发生的结果也不同,幼儿考虑的空间扩大,吸引幼儿继续探索。丰富的资料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想法,让小朋友们从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种操作途径获取丰富的经验。最后,教师依据其敏锐的观察适时抓住幼儿兴趣点增添资料,提高资料的价值,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究、比较事物的差异性,使幼儿获得的探索空间更广。所以,看似一次简单的手工活动,可挖掘、探索的价值非常大。
三、适时替换资料、增添辅助资料——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发生新问题
组合资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资料或两组以上的资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游戏情境,让活动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结果都是个性化的,教师因人施教,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个别辅导,因活动的发展情况适时的增添辅助资料,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更耐久。活动中,以原有主要资料与辅助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发生新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案例 3:
小班泥工区中,教师有序地摆设着幼儿各自的泥工资料,原有资料中有模型、各色彩泥、刀、滚条……幼儿喜欢用模型在上面印出一个形状,再将其揉成一团,再印,再揉,反复循环。这种机械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有限。教师将豆子、牙签、盒子、铲子等辅助资料投放到工作区中。新增的资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呢?橡皮泥和它们一起能做什么?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加入到小朋友们的活动中。教师用豆子和牙签捏了一个刺猬展示给幼儿看,小朋友们很快领悟到资料的作用。幼儿把牙签当作了蜡烛、把豆子当作水果、把盒子当成押板、当成机器人……幼儿充分的发挥想象发明出许多新的事物。
案例4:
中班主题活动“冬天——折衣服、裤子”的折纸活动中,教师因幼儿对押、抹的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幼稚。使用尺子、滚条、蜡光纸、糖果纸辅助幼儿操作,学习押、抹的技巧。折衣服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尝试看图折衣服了解押、抹技巧。活动后,美术区角中投放尺子、滚条、蜡光纸、糖果纸辅助资料协商幼儿掌握押、抹技巧。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引导幼儿大胆的运用辅助资料进行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脱离辅助资料运用手指的力量完成活动。幼儿每次的进步教师都对资料进行调整,从辅助资料尺子、滚条的移出到看图单独的折纸活动,资料不时的减少,幼儿运用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活动。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知道因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所使用的辅助资料不同,想象发明的能力也不同。小班幼儿停留在直觉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实物直接展示,亲身体验;而中班幼儿在掌握一定技巧之后能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事物当中。从另一角度看,资料在活动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案例 3)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旧资料作为辅助资料,改变活动前无想象空间、机械的操作程序的弊端,教师再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用肢体语言告诉资料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注意力,萌发幼儿想象发明力。原资料与辅助资料的组合发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促使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让游戏更有延续性、连贯性。原有的资料交叉在活动中是幼儿所熟悉的,有承上的作用,辅助资料的增添扩大思维空间,有启下的作用。(案例 4)在活动中掌握好贯穿活动主线的资料“步骤图”,在活动过程中不时的训练幼儿能依据图的步骤进行活动。初期步骤图的作用是让幼儿能了解押、抹的动作。接着,幼儿自身动手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幼儿应学会看图依据图的步骤进行活动,这时幼儿要知道图中虚线、实线、箭号的作用,难度增大,幼儿的折纸水平也在不时的提高。最后,幼儿依据图进行折裤子活动,幼儿独立的空间更大,能自主的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幼儿比较同伴间的作品,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的作品,这些环节都能促进幼儿间的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同时也学会分享,树立自信心。
小朋友的想象离不开实践的操作,实践与资料又无法分离。活动中,教师应了解资料的特性、资料的价值,从中挖掘资料的最大潜力,也因幼儿兴趣的转移、变化和时调整资料,运用各种方式,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发明意识。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小朋友作品的评价不能用“好”、“坏”的规范评价。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任何作品都是他们经过精心考虑与创作的结果,他们动脑思维过程是决不能用一种简单肯定或者否定的方式来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