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2:04
标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蔡黎曼 孙文云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多媒体和基于 internet的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使其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并成为指导国际课程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活动是独特的、非一致性的; 同学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商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来建构自身关于知识的意义,要重视同学的自我指导, 要重视协作学习; 教学的基本思路注重以同学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环境中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课程和教学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 建立一定的情景和合作手段, 通过合作互动,不时促进同学建构新知识。建构主义吻合了弘扬同学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这一21 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为幼儿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的这种分法, 容易造成学科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会变成可操作的、对应于某局部教学内容的“创编歌词”、“创编××”等活动。这样, 教师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喜欢儿童依照自身的暗示来考虑和回答问题, 就像把编制好的软件输入一部部“活”电脑, 让其不偏不倚、准确无误地操作;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发明性也肯定丧失殆尽。因此我们认为,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补充了目标教学模式的缺乏, 它以幼儿的学习为主体, 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幼儿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由本文第一作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正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尝试。我们从该课题的研究效果中, 选取几个案例来研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带来的考虑。
案例一: 支架式音乐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层层递进的,正如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脚手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师的不时引导,最终可以让学习者抛开脚手架而独立发展。它包括丰富体验、提供支架、探索发现、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重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 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初步获得一些必要的音乐概念和技能,并以此为基点, 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
由省二幼蔡晓冰老师执教的《粤剧“丑角”》,提供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音乐中运用的范例。
大班音乐活动: 粤剧“ 丑角”
活动目标
1.学习粤剧“丑角”滑稽、诙谐的表情和矮步、亮相的动作。
2.初步感受粤剧韵味, 逐步发生对外乡文化的兴趣。
3.学习合作, 体验扮演粤剧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观看粤剧 VCD, 了解丑角等行当的粗浅知识。
2.《粤剧大汇串》、《猪八戒和孙悟空》VCD。
活动过程
1.丰富体验
(1) 随粤剧锣鼓音乐, 做“花脸”动作入室。
(2) 播放多媒体课件《粤剧大汇串》, 欣赏各种丑角的扮演。
2.提供支架
讨论: “丑角”的动作和表情有何特点?
教师示范: 丑角“矮步”和“亮相”。
3.探索发现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习怎样才干走好矮步, 做出亮相动作。
4.合作学习
观看粤剧《猪八戒和孙悟空》, 分组学习并用矮步和亮相动作创编猪八戒和孙悟空诙谐、滑稽的形象。
5.效果评价
(1) 各小组轮流扮演猪八戒和孙悟空。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
①矮步、亮相的动作是否到位。诙谐、滑稽的表情是否可笑。
②能否自主学习, 找到做好矮步和亮相动作的关键。
③在小组合作中是否互相学习和协商。
(2) 选出最佳扮演者和最佳合作小组。
在《粤剧“丑角”》这个案例中, 滑稽的表情、矮步和亮相的动作是符合大班幼儿学习水平的基本技能 (概念)。教师通过观看 VCD 和示范动作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矮步、亮相和滑稽表情的支架,让幼儿通过模仿、探索、合作来建构这些概念。尤其重要的是, 教师从动作质量、学习主动性和互相学习、协商等维度对幼儿活动进行评价,通过选出最佳扮演者和最佳动作组来考察学习的效果,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范例。这一过程, 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案例二: 抛锚式音乐教学
抛锚式教学, 亦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是指确定真实事件的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词。因为一旦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定好了。抛锚式教学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中的运用, 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有关音乐的问题和事物, 并由此引导他们展开学习。
由市一幼梁菁老师执教的《会讲故事的乐器》,提供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范例。
大班音乐活动: 会讲故事的乐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为幼儿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和各种用品, 如双响筒、锣鼓、铃鼓、手铃、木鱼、三角铁、沙棰、钹, 报纸等, 请幼儿自由选取、自身探索各种发声的可能性。
教师: 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 看看这些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来。
幼儿: 玩弄、敲打乐器, 体验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
2.确定问题
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以不同的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并编成故事。
幼儿: 经过操作乐器, 发现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 同一乐器用不同演奏方法声音也不一样。
教师: 根据幼儿的发现, 提出要求, 请幼儿探索每种乐器的声音像生活中的哪些声音, 想象可以编成什么故事。
3.自主学习
幼儿: 探索、讨论如何用恰当的力度、速度、音色和节奏表示故事。
教师: 以合作者的身份适时给予协商。
4.协作学习
幼儿: 每 4~6 人为一组, 自由分配角色完成故事创编并扮演。
教师: 巡回指导。
5.效果评价
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评价:
①乐器演奏的的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是否与故事形象匹配;
②故事情节创编是否符合逻辑;
③是否富有想象力和表示力;
④自主学习能力;
⑤合作精神。
评出最优秀的故事配乐作品和最佳合作小组。
和:
幼儿创作的音乐故事: 小鹿找朋友有一天, 一只小鹿“嘀嘟嘀嘟”地从家里走出来 ( 铃鼓摇奏) , 它边走边想: 今天天气这么好,我要找个朋友好好地玩一整天。它想了想就往小猪家走去。突然, 天上轻轻的刮起了一阵微风 ( 轻摇沙锤) ,小鹿想: 阳光这么绚烂, 不会下雨的, 于是继续往前走。风越刮越大 ( 用力急摇沙锤) , 小鹿想: 这会儿糟了,该不是遇上龙卷风了吧。“滴答, 滴答”, 呀! 天开始下小雨啦 ( 碰铃轻敲) 。小鹿心想: 不行, 我还是赶紧回家去吧,要不就来不和了。于是, 它撒开四腿儿拼命往家跑。轰隆隆、轰隆隆 ( 急促地敲鼓) , 雷声响起, 就在小鹿快要到家时,天上就“哗哗哗哗”地下起了大雷雨 ( 揉报纸团, 敲锣和镲) , 把小鹿淋得浑身湿漉漉的。小鹿心想, 今天可真是糟糕透啦。
抛锚式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通过一个真实的音乐学习情境来引发幼儿学习音乐。在《会讲故事的乐器》案例中, 教师事先提供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各种乐器表示事物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根据幼儿的发现确定 “讲什么故事”这个“锚”,沿着故事展开的线索。教师不是直接地告诉幼儿如何演奏乐器表示各种音乐形象, 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予指导,并通过分配角色来完成用乐器讲故事的过程。在评价环节中,以乐器演奏的的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是否与故事匹配为规范,重点让幼儿体验什么样的乐器扮演是富有想像力和美感的,加进乐器可以达到增强故事的表示力和感染力的效果。通过各小组的展示, 选出最佳作品和合作者, 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的目标。
案例三: 随机进入式音乐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自我评价和深化理解等环节。
随机进入式教学在幼儿音乐中的运用, 强调让幼儿建构自身对于音乐概念的理解, 它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情境, 让他们全面建构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个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发明性思维。
由市一幼吴海琳、黄海璇老师组织的《脸谱》主题系列艺术综合活动,为我们提供了随机进入式教学的示例。
大班艺术综合活动: 脸谱
活动过程
1.确定问题
幼儿: 圆圆带来的脸谱娃娃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 他们对脸谱议论纷纷。
教师: 提出开展以《脸谱》为主题的系列艺术活动。
2.创设情境
教师: 用脸谱图布置活动室, 播放京剧唱腔《戏说脸谱》、《龟兔赛跑》和各种戏曲录像等。
幼儿: 对教师张贴的脸谱图很感兴趣, 表示出希望了解脸谱的极大热情。
3.独立探索
教师: 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脸谱的资料。
幼儿: 从家里带回从报刊、电视和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和资料。
4.协作学习
教师: 提供以美术、音乐活动为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脸谱, 包括《脸谱是什么》、《脸谱的由来》、《颜色代表了谁》、《脸谱是什么做的》、《自制脸谱》、《戏说脸谱》、《戏曲的服饰》、《龟兔赛跑》、《戏曲种类》。
幼儿: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与同伴合作学习逐步建构“脸谱”的概念。
5.效果评价
(1) 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对概念、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能力。
评出最佳作品、扮演和合作小组。
6.深化理解
要求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继续关注有关“脸谱”的主题。
在《脸谱》主题活动中,要让幼儿形成对脸谱的历史、制作工艺、脸谱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等概念。教学的核心紧紧围绕“脸谱”的概念, 在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形式加以出现,幼儿可以从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扮演活动等不同途径来认识和理解“脸谱”。通过多次“进入”同一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幼儿对“脸谱”这一概念能比较全面的掌握,每次的“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偏重点。如音乐活动《戏说脸谱》偏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习京剧中的拖腔唱法,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在京剧中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 初步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在绘画活动《脸谱》中,则要求幼儿尝试用绘画和印染的手法来表示脸谱。由于中国戏曲种类繁多, 难于在有限的集体教学中一一介绍,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各类曲目存于电脑的资源库中, 幼儿可以在日常中自由欣赏, 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作用, 扩大学习的信息量,同时也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体现了 21 世纪学习方法的革新。
值得一提的是, 基于建构主义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在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并不排斥接受性、模仿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紧紧地围绕着音乐概念的学习, 即强调音乐本体目标的实现,比如, 在一个音乐活动中,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打击乐教学都是为建构节奏、音高、力度、音色、速度、曲式等音乐概念服务的。从以上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还融进了语言文学、美术、戏剧舞蹈等姐妹艺术, 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在建构各种音乐概念的基础上来形成音乐的感受力、表示力、发明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目标教学模式只关注教学结果的弊端。在这样的音乐教育中, 不只能让幼儿提高音乐素质, 还能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