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沈雪琴 徐亚琴 
民间手工艺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保管着民间文化的某些特性,如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等,它不只以物质形态表示出来,更多地反映在精神层面的活动和环境中。由于精神状态的活动是不能用言语、知识来传授和表达的,所以需要建构在幼儿亲历亲为基础上的感受和体验而逐步形成的,为此,我园充分利用民间手工艺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在目标的培养上寻求结合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五项目标。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就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他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生活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既然如此,人就肯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怎样使这个关系正确而完好地建立起来,以通过这个关系参与一起生活,通力合作以谋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和全人类得到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当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纲要》的社会性目标便可理解为“做什么样的人”的培养目标,即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他还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在与人的交往和作用中,幼儿学习和增加着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儿童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为此,本园选择了具有外乡文化特质的社会资源——民间手工艺,并确立为课题进行研究。
我园所在的苏州枫桥镇是一个著名中外的文化古镇,有着丰富的民间手工艺保守,先辈们发明了以石雕、竹编、刺绣等著名的民间手工艺。这些保守文化的传承,不只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手工艺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而且有助于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更有助于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与《纲要》的精神和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从而更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
二、在内容的选择上寻求切入点
枫桥镇有着悠久的保守文化,勤劳勇敢的枫桥人民发明了绚烂的乡土文化,曾以“三头”起家致富而又名扬四方。但是,随着枫桥镇街道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原有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在不时地流失。我们既要关注如何让保守文化传承下去,更要关注如何通过有代表性的外乡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需在认真贯彻《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可着手开展活动的物质载体,而民间手工艺可以反映我们枫桥地区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地理特征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之中,最具外乡文化的代表性,也可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和想象。由此可见,把民间手工艺作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切入点是符合《纲要》理念的。
以“三头”为例来说明。“三头”特指枫桥的地方资源“石头”“竹头”和“砖头”。“石头”在实际生活中到处可见,幼儿对石头的探索兴趣比较浓厚。我们通过观赏、了解、欣赏石雕艺术的美;借助其他资料来代替“石头”,如纸版画、萝卜雕刻,让幼儿运用各种资料大胆想象、创作,通过操作了解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人们的劳动,体验创作的快乐和胜利的喜悦,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效果的珍惜。“竹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普遍,教师和幼儿的家人中还有过硬的竹编绝活,他们会编各种各样的水果篮、花篮、筐、竹席、日用器皿等。枫桥的许多地方还有竹林,所以,竹子也成了幼儿园环境布置、装饰的重要资料。课题班充分利用 “竹头”布置区域、投放资料、制作教玩具,从“竹编”扩大到“编织”,做好“竹头”文章。“砖头”虽然只能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它的原资料是泥,当教师了解到幼儿对泥塑有兴趣时,也把泥塑列入民间手工艺的内容中;专门开辟了课题专用活动室——民间工艺坊,分成了编织、纸艺、刺绣、陶艺四个区域。这样,既有利于“三头”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使得幼儿能够经常沐浴在充溢民间手工艺的环境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影响,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在方法的运用上寻求适宜点
社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要创设一起生活和交往的机会,并锲而不舍直至养成。我们在课程实施中以凸显民间手工艺特点的“乡土文化”为核心,为幼儿和同伴的交往、探索与游戏发明了广阔的活动条件和空间。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三个层面,它含有三层含义:生活是感性的,幼儿可参与的,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要让幼儿去参与;生活应该是实际的生活,是自然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模仿的虚拟的生活情境;生活最终要进入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因而它的机制是灵活多变的。正是在幼儿生活的三个层面里形成了与成人、同伴之间一起生活、游戏、交往的环境,我们把最具代表性的外乡文化“民间手工艺”纳入活动内容,无疑在幼儿和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因为外乡文化又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必需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去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们。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观赏、访问,幼儿用自身的方式记录实践活动的过程,讲述、体验各自的发现、探究和收获。如:大班幼儿学习刺绣,通常要经历观赏刺绣工场、了解刺绣工具、师幼一起设计图案、学习最基本针法、最后完成自身的刺绣作品这一过程。不难看出,“刺绣”外表上是一种单纯的手工艺活动,其实在它的背后隐藏着社会学习的漫长积累过程。从学习刺绣到完成作品,不只需要幼儿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而且要全身心地付出努力,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确,精神世界中已经物化的外乡文化资源,不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来弘扬和传承,我们在引导幼儿开展手工艺活动的同时,协商幼儿找到了一条适宜的社会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又有利于家乡外乡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外乡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紧密,尤其是在当今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飞速的时代,在让幼儿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更要让其感受家乡朴实无华的保守文化,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6: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