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小朋友,这些误区请避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误区一 等小朋友上学后再好好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小朋友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应让他多玩玩,等小朋友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他吧。但是家长们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假如对小朋友比较溺爱、袒护,就会使小朋友变得任性、淘气。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
  典型案例一:我的儿子今年10岁了,上四年级,我们觉得他的一些习惯很不好,但现在改起来很困难。
  我们在小朋友小时候就比较溺爱他,他的爷爷奶奶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时总觉得小朋友还小,正是玩的时候,而且我家的条件还可以,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需要,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总是想等小朋友上了学再教育也来得和,没想到小朋友上学后还是老样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放学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总是要先看电视、打游戏机,最后才潦草地把作业一做,有时还撒谎说写完了。有时候,我和他爸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典型案例二:我的小朋友今年也是10岁,也上四年级,小朋友现在学习效果非常优秀,而且还是《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
  我们从小朋友3岁时就培养她的独立性,从那时起,她自身的事情都是自身来做,比如早起穿衣、叠被、洗漱都是她自身来做,到后来就连去幼儿园也是她自身去,我们先跟她说去幼儿园的路上一定要靠边走,过来车了就站住,等车过去了再走。开始我们在后面悄悄地跟了几次,以后就不再跟了,都是她自身去自身回,从不用大人接送。现在小朋友学习也很自觉,回家后放下书包,洗完手就写作业,直到把所有作业都写完才吃饭、看电视或出去玩一会儿。
  误区二 专家谈家教中的“四心”误区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身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小朋友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
  平常心变弥补心
  许多家长因为自身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小朋友得到弥补,想让他们“高人一等”。
  专家指出,不要让小朋友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小朋友成为“人下人”,要让小朋友成为“人中人”,让小朋友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家长应该具有的平常心。
  正常心变反常心
  一些小朋友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家长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小朋友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看看小朋友很正常,可是父亲坚持己见,医生只好对小朋友说:“你没病,你父亲有病。”
  责任心变虚荣心
  有个女孩的家长硬要小朋友考重点学校,小朋友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家长后悔不已。可见虚荣心到头来害了小朋友,也害了自身。
  惧怕心变代替心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朋友要出去郊游,整理好了行装,母亲发现他忘记带御寒衣服,但存心不告诉小朋友,果然,小朋友回来后说:“这次我冻得够呛,以后一定要记着多带一些衣服。”小朋友就此积累了经验。但大多数的家长却不是如此,小朋友忘记带伞,他们生怕小朋友淋雨,就送到学校门口,结果,小朋友老是不记着带伞,心想,反正家长会送来的。专家指出,不要因为惧怕小朋友犯错,就去代替他干活。因为,犯错也是一笔财富。
  误区三 小朋友该做的事家长代替
  很多的家长总是认为小朋友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有时候让他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但是做家长的可能不知道,大人的这种越俎代庖反而大大地延缓了小朋友自立性的发展,也使小朋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伤害,极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生长。
  典型案例一:我的儿子现在都13岁上初三了,可是他现在什么事情都不会干,自身的很多事情还要靠大人来协助。比如,现在他还不会叠被子,每天早上起床要大人来叫,被子也要大人来叠,有时候衣服都会穿错,衣服更是从来都不会洗。
  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因为从小太娇惯的缘故。小的时候,衣服大人帮着穿、饭大人给喂,直到他七八岁还不会穿衣服。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帮着收拾。有时候他想帮我们干点活,比如扫地、拖地、洗碗,我们也是怕他弄不好,反而给大人添乱,就坚决制止他。现在看来这都是我们的错。典型案例二:我的小朋友今年8岁上三年级,现在她自身的事情都是她来做。例如,自身洗衣服、梳头等等,现在她已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来不和按时回家,她就会熬好稀饭、买好馍、洗好菜,等我们回来炒两个菜就可以很快开饭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小时候,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和的事,她要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论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和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误区四 强行制止,粗暴干予
  这样的家庭大体以家长为中心,小朋友只有服从的权力。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或违反了家长的意愿,家长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强行制止,粗暴干予,小朋友在家长生硬的态度中接受成人的意愿。某刊报道:一位母亲对小朋友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言明考试效果必需在90分以上,偶有一次小朋友考了80多分,但其效果仍在班里名列前茅,可这位母亲却因为小朋友没有达到她的要求,便进行严厉的体罚而导致小朋友死亡。愚昧的家长,信奉一个“严”字,但严必需有“度”,所谓“物极必反”。
  小朋友长期生活在批评与否定之中,心理发育会受到抑制,容易造成胆小、怯懦、呆板、畏缩的性格。智力也较正常儿童低下。还会发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或偏激的危险行为。 
  误区五 关怀强迫:另一种“棍棒”教育
  前不久,北京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时警告说,必需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
  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他人依赖自身,总是爱向他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他人接受自身的关怀,从而使他人不能独立。当他人依赖自身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身有价值。
  专家指出,这种“关怀强迫症”大多发生在独生子女的家长身上。二三十年前,家长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那时家中的小朋友比较多,家长都忙于工作,顾不过来。所以,平时对小朋友的关心就少一些,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无论是老师告状或是小朋友在校外惹了祸,好多小朋友回家总免不了一顿打,或轻或重而已。没有挨打的小朋友特别少。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家长舍不得打小朋友一下,而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却到了过度的程度,形成了小朋友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小朋友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小朋友长大后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这样的小朋友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有的小朋友在与家长发生抵触后,因一点点小事,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这已不是新闻。究其原因,都与家长的过度关怀、溺爱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家长的过度关怀,造成小朋友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从某种角度上讲,家长过度关怀小朋友,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是无私的,完全是为了小朋友好,有时也是家长出于自身的需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感觉,得到满足感。
  这位心理学博士认为,“关怀强迫症”带来的危害主要不是动机方面的,而是结果方面的。
  许多事实证明,对小朋友的过度关怀与对小朋友采取棍棒教育其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小朋友的不尊重,都是对小朋友权利的剥夺。棍棒教育伤害的是从身体到心灵,而过度关怀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可悲的是,两者之上写着的都是一个大大的“爱”字。
  误区六  盲目培养小朋友的兴趣喜好
  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小朋友有广泛的兴趣喜好,给小朋友报了很多兴趣喜好班,如让小朋友学电子琴、学舞蹈、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多家长可能是这样想,反正我对小朋友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么样就看他自身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家长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典型案例一:我的小朋友今年9岁,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紧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给小朋友报了4个兴趣班。
  我们觉得现在人家的小朋友都在学,自身的小朋友不学将来会没有出息,到那时,不只小朋友会怪罪家长,就连我们自身也会后悔的。于是一到星期天,我背着电子琴,她妈背着塞满舞蹈衣、舞蹈鞋、吃的喝的的大背包,“转战”于西安市的东西南北中。一天下来,我们一家三口汗流浃背,腰酸背疼。但想一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小朋友,心里也就舒坦了些,可是现在小朋友的学习也没有以前好了,总感觉她的压力太大,我们真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典型案例二:我们在对小朋友的兴趣培养上没有盲目发展,我们认为小朋友的喜好应让她自身来选择,大人不应替小朋友作主。
  我们只给她报了一个电子琴和奥数,这都是她自身选的,她学起来也很愉快、很轻松,没有看成是一种负担。学习累了,她就会弹弹琴,晚上做完作业了就会拿出奥数书来看看、做做题。现在,她的电子琴已经考过了五级,还经常在学校扮演。数学效果也不错,在班里总是前三名。我们认为她的兴趣喜好对她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误区七 忽视体能培养
  一个人,无论智商多么高,体能不行,一切都是白扯。所以培养小朋友,就要注意小朋友的健康问题。金家的小朋友,个个体魄健壮,是学校里的运动之星。他们打小晚上回家后,吃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运动,坚持旺盛的精力。打球、游泳、冬天滑冰,什么都玩,一个个跑得满身汗,大脑供血供氧都足,这时候吃饭,吃过饭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晚上10点之前都睡觉,绝不熬夜打疲劳战。二儿子金侠在剑桥大学研究艾滋病,这需要有健康的血液对比分析,而剑桥大学这么著名的名牌大学却没有血库,金侠就经常从自身身上抽血,要没有好的身体,早挺不住了,还搞什么研究。
  误区八 家长矛盾不回避小朋友
  俗话说:“家长不和,小朋友遭殃。”家长是小朋友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家长对小朋友的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家长若是整天在小朋友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小朋友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给小朋友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小朋友成材的几率就相对要小得多。李振霞夫妇几十年的“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对4个小朋友的成材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说:“现在许多中年人,互相指责、互不信任,在小朋友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鸡犬不宁,为日后的婚变埋下祸胎。做小朋友的很痛苦,整天担心家长会不会离婚,有的小朋友还悄悄跟踪家长,看有没有第三者插足,你说这小朋友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又怎么能够学好?又怎么能培养成欢乐、健康的性格?”所以,家长一定要有为小朋友营造“温馨、和睦、快乐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责任心。另外,家长在教育小朋友的问题上,也一定要坚持高度的一致,教育小朋友前要交流直到取得一致意见,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小朋友面前。
  专家指点:对于小朋友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生理遗传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遗传因素对小朋友的智力发展有多大影响,但是有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先天条件好的小朋友,家长一定要抓紧,不能因为先天条件好就放松对小朋友的教育;先天条件不太好的,家长更要抓紧,利用后天的不时弥补,让小朋友赶上来,只要家长努力,小朋友一定会成才,这样的事例也是很多的。
  二、环境因素:环境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3个方面,其中家庭环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小朋友树立一个好典范,我们常说“家长是小朋友的第一个老师”,尤其是在小朋友小的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小朋友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同时,家长对小朋友的要求,自身首先一定要做到,要做到在小朋友面前言行一致。例如:有的父亲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而自身却从不看书看报,整天泡在麻将桌上。有这样的家长,小朋友怎么可能学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现象。三、给予小朋友一定的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小朋友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空间。6岁前,给小朋友的空间不能太大,在这一时期,因为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做家长的应从多方面指导教育,让他从小就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小朋友6岁后,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些自我意识并在不时加强,家长再用以前的老方法就会受到小朋友的反抗和抵制,有时甚至是极端的反抗。这时家长就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当小朋友与家长的意见发生抵触的时候,应坐下来认真倾听小朋友的意见,假如小朋友说得有道理,就应依照小朋友的意见办;假如没有道理,就应耐心地说服解释,不能以大欺小、以大压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四、奖罚要适度:对于小朋友的奖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一定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小朋友的奖励应占到80%,而惩罚最多只能占到20%。另外,奖罚也要根据小朋友的不同年龄阶段有所变化,8岁前可以物质奖励为主,以后应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此外,家长在小朋友的教育问题上应达成一致,夫妻之间有矛盾不能当着小朋友的面争吵。另外,夫妻在一起教育小朋友的过程中也能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司马特说话:家长是小朋友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自动具备老师的资格。教育小朋友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肯定需要艰苦的学习。这不只意味着学习有关的方式方法,首先是要树立与现代生活合拍的正确的教育观。因此,作为家长的要不时地学习,不时地提高自身,这不单是为了小朋友也是为了自身。
  另外,做家长的也要首先做好我们自身的事,照顾好自身。不要把自身的思想或未实现的愿望过多地压在小朋友身上,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身不同的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