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3-19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三、生机盎然的绿色课堂,魅力四射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象征着平静,预示着生机和活力。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是的,绿色的课堂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堂,也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就应该通过“绿色”情境的创设,来培育学生的环保情节,让他们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文时,我就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充满生命般绿色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让孩子们观看了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这么强烈的对比不仅震惊了他们的心灵,而且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在交流感受时,他们有的说:“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活力的象征,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珍爱绿色,创造绿色的可贵。”有的说:“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我们真的要行动起来爱护这生命的绿色。”有的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何其幸福!可是如果我们还不珍爱绿色,那么将来我们的家乡也会成为沙漠。”见此情形,我顺水推舟:“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可爱的孩子们有的说要在每年的植树节种植一些花草,美化,绿化我们的家园,有的说要对生活中一些破坏绿化的行为进行劝阻,有的说要进行广泛宣传,告诉人们保护绿化的重要性,还有的说不仅仅要爱护绿色,还要珍惜资源,提倡绿色消费,过绿色生活……
这样的一节语文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勃勃生机,因它蕴藏着人文性,如涓涓细流,清澈欢快,让我们的绿色课堂焕发出了盎然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四、温馨感人的粉色课堂,催人奋进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孩子们受到启发,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学双方活动的“润滑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甚至引领他们的人生之路。这样的语文课堂如同温馨感人的粉色,催人奋进。
《诺贝尔》一文讴歌了诺贝尔执着于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他精神的伟大,人格的魅力。正当我要对课文进行总结时,又一个孩子举起了手。他说出了一番令我为之一震的话。他说:“蒋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听此一言,我正想批评他思想开了小差,他已经激动地说了下去:“你这两天让马云辉背锡剧的有关材料,除了上课,他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背诵上面。他昨天回家一直读到10点多钟呢。他的嗓子已经哑得不行了,话都说不出来了。”被深深震撼的我想起,平时一直积极发言的小马的确今天没举手,原因竟在此。一时之间,我竟然无语,孩子们却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真的,小马他们可认真了,一直在背,上厕所的时候也在念念有词。他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就是呀,中午吃饭也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再来背书。只两天时间,他已经把五张纸全背出来了。我们都挺佩服他的。要知道,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班级,我们学校的荣誉呀!”“我们都觉得小马身上也有诺贝尔执着于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感性的我早已热泪盈眶,哽咽着说:“小马他们真是好样的。他这样做是为了能让我们班级,我们学校在辅导区知识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呀。为了集体的荣誉,他再苦再累也愿意呀。他的确跟诺贝尔一样是在无私奉献呀。同学们,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好吗?”我的话音还未落,教室中已经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马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这个可爱的男孩子,带给我怎样的震撼与惊喜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相信今天这非比寻常的一堂课会让孩子们明白更多人生的哲理,会对他们的人生之路产生深刻的影响。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的确,我们教师就是要利用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温馨感人的粉色,催人奋进。
吕叔湘先生说:“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的确,要让学生享受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归根到底是教师要灵活运用方法,巧妙地运用“情感”这种“润滑剂”,让学生渐入佳境。愿我们多彩的语文课堂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羊尖实验小学 蒋菊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