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海口市英才小学 王鹏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柴进款待林冲的情景以及在柴进的要求与洪教头逼迫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经过。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体现一个“读”字。
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准确贴切,生动传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理解人物个性特点。教学中.侧重体现一个“读”字,这是由本文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有齐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以避免学生厌烦。同时,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有所收获。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在这堂课上,我用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想想林冲究竟在想什么?”统领教学,成为学生完成本堂课的自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提供很好的平台,答案和理由只要合情合理就应当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以及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度。
二、从语言、动作的描写中感受人物特点。
本文中具有典型意味和复杂人性姿彩的人物便是林冲。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我侧重引导学生林冲,通过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时双方语言、动作的描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梁山第一等好汉。
从课本语言来看,林冲说话极少,林冲就说了四句话“不敢,不敢”、“请教了。”、“我输了!”、“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反复读读这四句话,林冲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特别第一处,洪教头无礼挑衅,林冲连说:“不敢,不敢。”透过两个“不敢”,我们似乎就可以看到林冲内心的想法:一来林冲思量这洪教头是柴进的师父。如果打败了他,怕是对不住柴进。二来这也跟林冲一贯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有极大关系。妻子受辱,忍;遭受陷害,还是忍。在洪教头这等耍赖小厮面前,他的善良、忠厚、谦逊、忍让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林冲的动作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极恰当地挖掘出他的内心世界。初见洪教头,林冲便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足见林冲懂得礼节,十分谦逊。与洪教头比武一节,更可以洞察出林冲的细致心理。洪教头使出浑身功夫,来了个“把火烧天”时,林冲一眼便看出破绽,把棒一“横”,第一个回合持平。第二个回合洪教头更是气势汹汹,劈头打来,林冲只是轻轻往后一“退”,便避开一招。真是知己知彼,足智多谋。第三个回合,林冲见洪教头方寸已乱,“还没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于是一“抡”,一“扫”,便使得洪教头倒在地上,羞惭逃开。仅三招,一个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林冲便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三、多元化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考虑学生一般的思维特点,他们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林冲是一个好汉。为了不至于使学生给人物“贴标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应让学生多元化地分析林冲这个人物。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引用两种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思考:你觉得林冲是谦虚还是谨慎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全面地看待这个人物。为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做好情感和知识两方面的铺垫。
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过于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学生学习参与时间较少,学生始终情绪不够高涨,思维不够积极,还没有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的兴趣,。
2、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次教学没有更多的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读进去,想林冲之所想,从而生成了属于孩子自己的思想,生成了孩子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