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定新编教材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0: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课时: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5~96“练习与实践”第7~12题,思考题和“动手做”。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整理和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同学们要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应用练习
1.回顾激活。
引导:回忆一下,生活中怎样的实际问题通过需要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计算?举例说一说。
提问:那在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首先要思考题目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要弄清求几个面,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请先观察图形,想想计算时各有什么区别,再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交流,集体订正。
追问:求需要多少铁皮是求的什么?解答这三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想一想,沙坑里填成的沙是什么形状?沙的厚度是指它的什么条件?认真思考后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后集体评议,让学生说出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强调单位改写。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体积?
4.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刚才两题的解答过程,各是应用立体图形的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的想法。
5.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你知道包装箱上的尺寸“380×260×530”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提醒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确认计算方法和结果。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6.讨论“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里的条件。
比较: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圆柱形水池的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第(1)题求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2)题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侧面和一个底面面积的和;第(3)题求池内最多能蓄水多少吨,是求圆柱的容积。
三、操作实践
1.完成思考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条件、问题。
引导:选择5张铁皮焊接成无盖长方体水箱,请你联系长方体面的特征,思考每个面大小的联系,想想每次可以怎样选,能想到几种选法,在小组里交流,并填写表格。
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提问:焊接成一个无盖长方体水箱,你们设计了哪些选法?
各组交流,呈现不同选法,共同评议。
2.完成“动手做”。
谈话: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现在请小组合作,量出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
小组操作测量,明确长、宽、高,得出相应的数据。
提问:如果把24块这种香皂装一箱,可以怎样设计包装箱?先画画算算,看看有哪些设计,把你认为满意的方案填入表里,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设计和想法。
学生操作、填写并交流。
全班汇报,共同评议,要求说明自己设计的想法。
追问:你最满意的是哪种方案?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体会?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10题和第12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0:57 | 只看该作者

图形的运动
第二十三课时: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7~98“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相应的特点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放大、缩小;进一步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2.学生经历图形运动方式整理和操作实践等活动,提高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运动变化的好奇和兴趣,体验画图、设计,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的相应特点。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旋转、放大、缩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不同方式和它们的特点,能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运动操作和图案设计,提高图形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整理与反思
1.回顾内容。
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有哪些?
出示方格纸上平移、旋转、放大、缩小、轴对称的5组图形。
提问:这里的一些图形都表示了图形的运动,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图形的哪些运动方式吗?
2.反思特征。
(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提问:观察平移的图形,你看出平移是怎样的运动?
指出:平移是沿直线的运动。
提问:从旋转的两组图形中,你看出旋转是怎样的运动?
这两组图形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提问:与原来图形比较,放大和缩小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指出: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来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也就是对应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3)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指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比较沟通。
(1)提问: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哪些运动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结合学生回答,把前面的板书内容补充完整。
(2)小结: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只改变了图形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放大与缩小只能改变了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强化对称。
引导: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请你画出这些轴对称的示意图,并表示出图中的对称轴,和同桌同学先互相交流一下。
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结合交流,呈现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应用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呈现学生画的对称轴,并说说是怎样确定每条对称轴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完成。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是怎么画的,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强调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和旋转的度数,以及放大时对应边的长度。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1)先要求学生把圆平移,使平移后的圆与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
交流:你是怎样平移的?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为什么要向右平移5格?平移时你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画出圆的?
(2)让学生完成第(2)题,并思考第(3)题。
交流画出的对称轴,说明它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先操作完成并交流。
提问:把一个三角形按1:2缩小,新图形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还记得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变化的规律吗?你对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谈话:运用今天复习的内容,除了要能够正确操作,还要能够创造性地设计。
(1) 出示四种花色的瓷砖和拼成的图案。
提问:这两个图案各选择了哪两种瓷砖,分别是怎样拼成的?
(2)要求:任意选择两种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几种不同的图案。
学生独立设计图案,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6.讨论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小组里说说重叠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想办法说明自己的想法。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发现:如图,旋转其中一个正方形时,两个阴影三角形总是完全相同的,可见重叠部分面积总是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没有变化。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了图形的运动,你对各种运动方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1:01 | 只看该作者

图形与位置
第二十四课时: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9~10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运用确定位置和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几何直观、形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回顾揭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对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位置,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向、距离、位置等知识的认识。
2.回顾内容。
(1)引导: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相互补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哪些方法主要确定物体的所在方位、方向?哪些方法能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
(2) 提问:在应用这些方法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二、梳理应用
1.用方位确定位置。
(1)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提问: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确定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哪一面吗?
学生交流,说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2)用“第几个”确定位置。
引导:如果把我们的位置按顺序把竖排看成第1排、第2排„„每排从前往后按第1个、第2个„„的顺序数,想一想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还能说出第几排第几个是谁吗?
说明: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位置。
2.用方向、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的平面图。
引导:仔细观察有哪些景点,自己先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描述这些景点的位置? 提问: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这些景点的位置或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2)用方向确定位置。
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北门,反过来说就是大门在孔雀园的南面。
你还能说出哪个景点的哪个景点的哪一面?
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3) 用数对确定位置。
提问:猴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数对(9,3)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哪些景点的位置?请大家来说一说。
(4)用数对和方向描述路线
①先每个根据数对表示的路线按顺序确定小华游览的景点,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小华游览景点的顺序。
②要求学生设计一条不同的游览路线,用数对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设计的游览景点,结合指名学生说说依次经过的景点。
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平面图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实际距离是怎样计算的。
(2)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的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交流,呈现学生表示出的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复习路线图的运用。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3题。
提问:从路线图中看,有哪些站点?你能举例说说相关站点的位置关系嘛?谁来说一说? 引导:你能说说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吗?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三、综合运用
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旅游景点?
指名学生说一说,确认旅游景点。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一部分同学板演外地客人,其他同学试着介绍家乡的位置、旅游景点,以及游览路线。
小组合作表演。
指名部分小组上台说一说,其余小组评价。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感到困难的地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1: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五课时:空间与图形练习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30分)
1. 3点时,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度,这个度数等于周角度数的( )
( ) 。
2.正方形的对称轴有( )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 )条。
3.在面积是400㎝2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4.用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 )分米。
5.如右图,由图A到图B是向( )
平移了( )格,由图B到图C
是向( ) 平移了( )格。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2厘米和3.5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厘米或( )厘米。
7.(1)王老师家的位置是( , ),丁丁
家的位置是( , ),红红家家的
位置是( , )。
(2)以王老师家为中心,丁丁家在( )偏( )( )°的方向上,
红红家在( )偏( )( )°的方向上。
8.在右图中,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是
12.56厘米,圆的半径为( )厘米。
9.做一个长8㎝、宽6㎝、高5㎝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 )㎝的铁丝;
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包起来,至少要用( )㎝2的彩纸。
10.把右图的茶杯放在桌面上,它占据桌面的大小是( )㎝2,
茶杯的中间有一圈防烫网,防烫网的面积是( )㎝2。
11.一根长3米,底面半径5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 )平
方分米或( )平方分米。
12.一个长方形长15厘米,宽10厘米,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柱形,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斜线、垂线中,以垂线为最短。
2.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表面积。
3.左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4.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 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1:。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用100倍的放大镜看40°的角,这个角的度数是( )度。
A. 4 B. 40 C. 400 D. 4000
2.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 )。
A.正方形大 B.长方形大 C.一样大
3.用一根木条给一个长方形加固,若只考虑加固效果的话,采用( )最好。
  
4.大圆的半径与小圆的直径相等,大圆与小圆的面积的比是( )。
A.4︰1 B. 1︰4 C. 4︰2 D.2︰4
5.一个汽油桶可装50升汽油,它的(
)是50升。
A.体积 B.容积 C.表面积
6.下列形体,截面形状不可能是长方形的是(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8、10,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4 B.30 C.40 D.48
8. 右图中,甲和乙两部分面积的关系是( )。
A、周长相等 B、面积相等
C、周长、面积都相等 D、周长、面积都不相等
9.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运动中, 属于平移的是( )。
A.用圆规画图,装铅芯的那只脚的运动 B.水龙头开关的运动
C.电梯的上下运动
四、动手实践,操作应用。(14分)
1.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2.(1)把图A按2∶1的比放大。(2)把图(3)把图C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6格。(4)画出图D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观察图形,细心计算。(10分)
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空白部分面积。
2. 求空心机器零件的体积。(单位:厘米)(3分)
六、运用知识,灵活解题。(共31分)
1.将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6分)
2. 一个粮仓(如图),这个粮一共可以放粮食多少立方米?(6分)
3. 学校要捐赠一批教学物资给希望小学,其中有24盒粉笔,每盒都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包装。 (1)请你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箱来装这些粉笔。(3分)
你设计的包装箱内尺寸是:长( ),宽( ),高( )。 (2)计算你设计的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纸?(接头处忽略不计)(4分)
4. 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约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厘米数)(6分)
5. 一个胶水瓶(如下图),它的瓶身(不包括瓶颈)呈圆柱形,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1: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
第二十六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出示问题:
(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 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
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 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 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说说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扇形统计图。
提问: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估一估每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大约占每周播音时间的百分之几吗?
学生尝试估一估,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出示第(2)(3)(4)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4)提问: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在书上画一画。
小组讨论后学生各自画出统计图,然后集体交流,展开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你是怎样想的。
(5) 比较:扇形统计图里的扇形大小表示什么?
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表示什么数量?
你从条形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说说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1: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七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3~105“练习与实践”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统计表和不同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作用及计算方法,能简单分析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
2.学生在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分析问题、作出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断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养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理与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复习这部分内容,重点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和分析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回顾交流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统计图?你能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哪个统计图比较合适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第5题,学生了解要求和数据。
提问:可以怎样比较男、女生的汉字录入速度? 先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要比较平均数,明确男女生人数不同,可以分别计算出男、女生汉字录入速度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比较。
全班反馈,并说说这里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的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标出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指名学生汇报各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提问:一年级学生中有几颗锯齿的人数最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提问:你能计算出两个年级中没有锯齿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吗?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哪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好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 (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评议。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出示统计图。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交流指导哪些信息,包括每组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追问: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你是知道的?
指出: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可以直接从直条上数出,也可以用各小组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填写统计表。
集体校对,呈现统计表数据,让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提问:复式统计表中的“合计”和“总计”栏目你是怎样填写的?
(3)引导: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先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集体评议。
提问:通过填表和分析,你觉得用复式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优点? 4.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出示第8题,让学生了解表中内容和数据。
引导: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整理了自己6周岁以来每年测得的身高数据,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每年测得的身高数据?
提问:把你整理的数据与表中和你相同的男生或女生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2)提问:要表示你6岁到现在的身高变化和我国小学生身高的变化,你认为用哪种统计图合适? 请你把自己身高与全国小学生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画统计图时要注意全国平均身高和你自己身高的不同图例标记。 学生各自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交流,集体评议。
(3)提问:从6周岁到现在,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其中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观察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与全国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比较,你怎样评价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根据统计图和同桌说说。 提问:和全国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你对自己的身高变化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用统计图说明自己的评价,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想与大家分享或交流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0:11:26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性
第二十八课时 可能性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6“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判断简单事件的可能结果,并分析原因,能判断简单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2.学生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体会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可能事件,培养简单的预测、判断及分析推理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和说明。
教学难点:根据事件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5张装球口袋的图片。
2.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个装有五个小球的袋子,小球上分别标记1、2、3、4、5;3—4种花色的扑克牌6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节课,我们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利用可能性知识的认识,判断简单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说明可能发生结果的原因或依据;进一步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二、回顾旧知
出示五幅装有球的口袋图(图1装有4个黑球,图2装有4个白球,图3装有三个黑球和1个白球,图4装有3个白球和1个黑球,图5装有2个黑球和2个白球)
引导:从这五个口袋中分别任意摸一个球,可能的结果各会是怎样的?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判断,并说说理由。
提问:从上面哪几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确定的?
从哪几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为什么?
提问:从图3、图4和图5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哪个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
哪个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从哪个口袋中摸出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说说你的想法和依据。
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结合回顾,交流逐步板书。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名说说连线时思考的依据。
第61/74页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图片:一个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5个球,5个球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先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两人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多少种?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你能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
先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后集体交流,确认填写结果。
追问:想一想,两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吗?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活动要求:
①组长从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三种不同花色的6张扑克牌,不让其他同学知道哪些牌,并负责洗牌、记录。
②其他三人轮流摸牌,每次任意摸一张,摸后放回,打乱后再继续摸,一共摸30次。
③小组整理每种牌摸到的次数。
(2)要求在小组里按要求开展活动。
呈现各小组的摸牌结果。
6张扑克牌是哪三种花色?
②哪种花色的扑克牌的张数最多?哪种花色最少?有张数相同的花色吗?
学生根据呈现的结果,联系问题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对每组结果的判断。
根据结果依次交流每小组的6张牌,由组长公布结果,比较。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4: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