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提高阅读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09: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交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关注文章内容的理解,但这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体。学生的阅读在经历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后,还应该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对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语言文字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

一、借助诵读,感受文本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

1、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形式的美。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通过朗读,可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情感色彩、情味气势等,表达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图,领悟课文的遣词用句和巧妙的布局,进而对课文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促进了其对语言的思考。

《安塞腰鼓》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散文。全文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描写了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描写了安塞腰鼓舞姿劲健,节奏鲜明,赞美了安塞腰鼓艺术精湛,扣人心弦,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文章用词生动,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读上去感觉特别美。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尽情享受由这种别样的语言文字形式带来的起伏跌宕的节奏美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领略语言中蕴藏的奥秘;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形式变成了形象的语言图式根植在了学生的心中。

2、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在初读课文时,要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详可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二、抓关键词句,领悟词语作用,发现语言文字的秘妙

现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文章篇幅较长,我们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每一个词语都分析的透彻而是应该有所选择。在阅读教学中,把握重点字词并进行比较体悟,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语言魅力,并在比较中判断词句的内涵,领悟语言形式的魅力。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

如《草原》一课,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可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让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中“飞”,体会蒙古族迎接速度快,而此段连续运用“欢呼着,飞驰着”“车子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我们的车先是“走”,再“飞”,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通过引导体会“飞”的用法,感悟一个动词连续反复运用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透过三个“飞”,学生真切体会到蒙汉情深,能触到文章的情脉,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理想的风筝》课后有一道练习,让学生读一读句子,体会带点词“泛”和“漾”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乐观、自信和坚强。

可以说,一词入口,百味皆生。有些词语,孤立地看,平淡无奇,但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变得别有情味,境界大异。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感觉。

三、剖析课文,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我们老师正是要关注到语言文字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知道哪里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式,哪里是精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哪里是精妙的比喻、拟人、排比句等手法,哪里是对比、反衬……这样,教师让孩子把目光聚焦到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上,并通过理解言语内容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了悟语言运用之妙。

《安塞腰鼓》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对偶工整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优美的舞姿,流畅飘逸,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样既写出他们舞动中的形、神、貌,又写出他们的动感美、情感美、画面美,把安塞腰鼓的那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又刻画得细致入微,尽善尽美,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实在令人赞叹。课文自始至终保持着跳动的节奏,一个排比接着一一个排比,一个比喻接着一个比喻,升腾着火热的激情,展现了生命和力量的神韵。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课文中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句子优美,充满情感。“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直抒胸臆,铿锵有力!

四、通观全文,把握写作手法,学习语言文字的文体美

阅读教学应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

我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把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放在引领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还放在了文章怎样写上。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按照游览路线写的;接着通过阅读分析,在品赏美景中梳理出每一处景点都抓住了最具特色的地方进行描摹的;然后还重点学习进洞的一段,让孩子明白写景的文章可以把自己最有感受、印象最深的地方写的最详细。细心地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还发现了文章的明线(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暗线(溪水流经的顺序)相互交替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教学让孩子弄清了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五、学以致用,运用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先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如我在执教《夹竹桃》一课时,我出示夹竹桃的影子,引导同学们对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展开想象,进行仿写。在讲授《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去描写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与聂荣臻将军见面的情景。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又能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思想内容的把握问题,也不是一味追寻语言文字的形式,而是一个人知、情、意、能的心智活动和语文修养的有机统一并逐步丰盈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升华语言,驾驭语言,真正不断提高学生自能读书能力,既有利于对课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形式表达课文内容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