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8 10:13:16
|
只看该作者
诗中的春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古诗,并告诉我:“这些诗的修辞手法用得多妙哇!你要学会细细品味每一句诗的内涵。”我听不明白,问妈妈“修辞”是什么意思,妈妈却总是笑而不答。不过,当妈妈吟诗的时候,窗外的杨柳正悄悄地喷出新芽,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似乎也将妈妈的吟诵变得生机勃勃了。
我吟诗应该是始于某个春天,因为我会背的第一首唐诗正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问妈妈“不觉晓”什么意思,妈妈说,春天的时候,早上不知不觉就醒了。哦,明白了,也许诗人是被小鸟的歌唱吵醒的吧!
我就这样一句句、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噢,这首诗我懂得。初春的时候,河堤边的柳树如同碧玉妆成的一般,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象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翩翩起舞。那么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温暖和煦的春风,好似一把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这丝丝柳叶,来装点大地,这比喻的手法用得多巧妙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句我也懂得。中不过我不大喜欢雨。特别是冬天,下完雨之后的又湿又滑,一不留神浑浊的污水就会把你的裤子弄脏。雨天出行的时候还得带上一把碍事儿的雨伞。读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我的眼前也渐渐浮现出了一幅水墨画,白雪也化作花儿在庭院的树间穿飞,看来就边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呢!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白雪都写活了。
戴叔伦有一首《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还有刘禹锡的《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骚头。”两相对照,不都是借用动物的活泼来诗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一情吗?
渐渐地,我读诗也读出了兴趣,也能像妈妈说的那样“细细品味第一句诗的内涵”了,我的作文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