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不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是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怎样让自身和他人见到这“世界”,说出这“人情”呢?较好的方法是扮演读。
心理学研究标明,同学记忆量因各种感知觉器官参与不同而发生差别:看到的书面资料获10%,听到的信息获20%,目睹情景获30%,边看边听获50%,听到看到并经自身转述后的资料可获70%,读过说过并动手操练过的资料可获90%。由此可见边读边演的效果。
扮演读,就是通过再造想象,发明想象,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挑出来重新组合成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事物,达到如睹其物,感到事物的形、色、味;如见其人,感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如临其境,感到环境的恬静或欢腾、旷远或险峻……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人对饶有兴趣的事才干乐于去做,并从中得到更大的乐趣。扮演读,就是让我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读,读中更觉有趣。如读《惊弓之鸟》第五自然段,就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左手拿弓,右手拉弦(用力,好像听到‘吱吱’的弓弦声,然后右手突然一放),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起立,两臂直上举),拍了两下翅膀(两臂用力摆两下),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两臂不动,身子下坠)。”经过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边读边扮演,那个场景就被还原出来,是人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其雁。《一次科技活动》中“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一句,可以用手作飞机,边读边演示,就很容易意会出“盘旋上升、俯冲下降、侧身”等的词义。
情感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感染性。读书时把自我身心转移、投入到对象中,发生情感体验,可达到“物我两忘、主客双会”的境界。如读《丰碑》中军长向军需处长敬礼一句,可以面对挂图(军需处长像),边说边扮演,“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行了一个军礼(一个立正)。”那“肃然起敬”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全神贯注》第二自然段罗丹修改女像的情景:“一会儿上前(端详、比划),一会儿后退(上下打量、左右比较),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想象可能说什么);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想象可能争吵什么)。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越干越有劲(动作更快、更有力),情绪更加激动了(争吵更激烈)。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象已经消失了(喊、吼、跺脚、拍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想象可能说些什么),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样反复地读、演(自读自演,同桌一读一演,上讲台边导边演等),可以把罗丹工作时的情景表示得维妙维肖,感悟出罗丹工作“十分投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忘记一切”……还有许多描写优美景色的句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韵有调、有腔有势的读演,更能达到“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效果。如《第一场雪》、《鸟的天堂》、《可爱的草塘》等。
扮演读,能读出仰天长啸、浅吟低唱的迥异;能读出爱得深切、恨得入髓的情感;能读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内涵。在读中使自身爱起来、恨起来、哭起来、笑起来;在读中使自身激情生趣、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样,使朗读与健全心理同步进行;思维训练与人格培养相得益彰。
扮演读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句段可扮演,有的句段没法扮演;有的句段要扮演,有的句段不要扮演……总之,要因教材而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