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曦湖北武汉人16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学的是船舶制造专业,20岁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北京某部从事研究工作,25岁考上研究生,读系统工程。毕业后到远程教育机构当艺术总监,后辞职,写出系列丛书《非凡的学习》,成为当下教育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没当过一天老师,却花费三年时间自编了一套《非凡的学习》丛书,被中国图书界金牌筹划人袁敏(海岩、韩寒图书的责编)慧眼识珠,推广到全国。谈到自身变幻的生活,曾曦说:我只是心不甘,不信学习这么苦!
写书前,他曾经给自身定下两个目标:专业技术上,要向傻瓜相机和遥控器靠拢,要入木三分,要一个按钮管一片,而不能一片按钮管不了一件;文字语言上,要向金庸的武侠小说靠拢,要充溢诱惑,让师生们“懒得放手,欲罢不能”。他就是想成为这个时代落后学习方式的终结者、“彻底解放学习解放小朋友”的曾曦。
16岁,没有幸福感的“小神童“
曾曦用流行词汇总结他的同学生活,这和外人对他的评价很不相同,在他人的眼里,他是少年成名的神童,但只有他自身知道,神童的背后是他付出的青春欢笑。
“说实话,我很喜欢初三以前的日子,学习压力不大,也不搞什么重点校、重点班,很开心,放学后捉迷藏,抓蚂蚱,捞蝌蚪啥的,非常快乐,非常开心。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高中阶段的学习,人成了一台机器,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整天就是上课去听讲,下课去做题,我的整个高中阶段只看过不到两个小时的电视。等到了大学,我发现自身除了会做题,其他的东西是一片空白!有人说,哎呀,你真有毅力啊,一般的小朋友哪能做到这点啊,但我的确不希望我或者他人做到这点,这样下去,人会变呆发疯的。整个高中阶段,我不快乐,只有无奈。
虽然被外界称为神童,但曾曦说,他的“神”和其他小孩一点分别都没有:重复复习,题海战术。虽然他内心隐隐觉得还应该有一种更高级、更智慧的复习战略,甚至还强烈要求父亲带他走访教育界名师,以求点拨开窍。但一圈下来,他发现名师们答非所问、隔靴挠痒,他仍然“此窍未开”。没有找到真正“神”的学习方法。
20岁,努力寻找“芝麻开门”的傻根
16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之后,曾曦继续高考前的“开窍”梦想,寻求学习之窍,他说像个固执的“堂·吉诃德”,野蛮地寻找学习的窍门,不分巨细,硬背各门课程的大定理、小细节、各种题型。他说自身“走火入魔”了,甚至把寻窍方向转为发明“超级定理”。他选了一门专业课做试验,看能否找到一个超级定理可解答该门课程的所有问题。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所谓的“超级定理”找到了,老师认为该定理不对,但一时无法指出错误之处,于是曾曦便勇敢地把他的“超级定理”用于考试,结果红灯高挂。这件事后,他也终于明白该“超级定理”的错误所在。大学毕业了,曾曦也与寻窍告别,这一别,就是十几年,那一年,他20岁。现在回想起来,曾曦,那个20的大男孩就是个“傻根”。
25岁,找到了宝库的“阿里巴巴”
读大学时,曾曦有一个梦想:做一名高级的军事顾问,于是他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并实现了,那时他一度觉得很幸福,也把“寻找新的学习方式”抛到了脑后。毕业后的第五年,当他发现自身受不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样的诱惑,于是想用考研离开号称“海军思想库、智囊团”的单位时,“用更省力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中。当他发现,考试时,“一眼就能看出题目意图、关键所在,150分钟的考试,总是70分钟就做完,门门如此”,他开始恍然大悟,原来无意之中,他已经寻得高考前和大学四年苦苦探寻的“窍门”,于是他的整个研究生时代“和现在的大多数同学不一样,是靠不拼时间、不拼体力、少做题取得好成果的”。他像找到了宝库的阿里巴巴,叫了一声“芝麻开门”,就面对了另外一个世界。
40岁,“傻瓜学习法”革学习的“命”
37岁的时候,曾曦决定辞职,把找到的学习的“窍”总结出来,了却自身这么多年来的一桩心事。三年后,这个让曾曦因此走红的“傻瓜学习法”诞生了。这套他自称为“傻瓜学习体系”,让初高中的课程变得易懂好学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他说:“这并不只仅只是学习方法,而是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在内的整个学习体系有了全面的革新。”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造成这套学习法在北京、上海的热销的原因,也的确是因为技术上的革命和语言上的进步——“我在写这套书时,就给自身定下这样的目标,可读性上,一定要向金庸看齐:一是非常吸引人,让人拿起就不愿意放下;二是随便从哪一页读起,都能让人读得下去。操作性上,向傻瓜相机看齐,化难为易,简便可靠,想出错都难。这套书我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化难为易,二是化浊为清。过去,我们的数理化课程是晦涩难懂的,数理化解题的思路规律和作文的规律,是很浑浊不清的。所以,我们学得很累,我们解脱不了题海。现在,这套书对数理化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挖掘和组合,把它们组合成特别容易明白的程度。于是,数理化和语文就易懂好学了,备考就不用题海战术了。自然,整个学习就发生了革命,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既要做题少,还能考得好’。”
《傻瓜作文》节选
《点石成金》篇
知道了记叙文的根本用途和实质特点,对它们的了解,才算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故事性”这个实质特点,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有什么用处呢?故事性这个实质特点,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起着“切入点”的作用。一般,写记叙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告诉大家:“我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练习题:
1.请用一句话归纳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2.请用一句话归纳动画片《猫和老鼠》。
3.请用一句话归纳古典小说《水浒》,没看过的可用电视剧代替。
练习研讨:
用一句话归纳“我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练习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同样一个故事,归纳的角度、风格不同,得到的这句话就不一样。
一般说来,这句话有三种角度和风格:写实、写意、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角度和风格,这句话都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才是这句话的目的。我们看看下面选列的回答:
《激情燃烧的岁月》
1.当激情撞上理想;(写实和写意相结合,有意境,涉和到了矛盾抵触点。)
2.我的父亲母亲;(基本写实,但涉和主要情节还不够。)
3.“石头”弹“琴”。(基本写意)
《猫和老鼠》
1.笨猫,等着瞧!(写实和写意相结合,有意境,涉和到了主要情节线。)
2.老鼠捉弄猫的故事;(基本写实,涉和到了主要情节线。)
3.冤家路窄。(基本写意)
《水浒》
关于《水浒》,有下面精彩文章一篇,足矣!
各国的《水浒》
《水浒》已翻译成英、法、德、意大利、俄、匈牙利、捷克、波兰、朝鲜、越南、日本和拉丁文等十二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1883年意大利出版的《佛牙记》,节译的是鲁智深的故事,后来德国人又把《佛牙记》翻成德文,改名为《鲁达上山始末记》。德文本中,节译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译名为《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另外还有《黄泥冈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内容都是劫取生辰纲的故事。英文译本有写林冲的故事《一个英雄的故事》。西方最早的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文,题名为《强盗与士兵》和法文译本《中国的勇士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