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一份热情多一份思考-参加“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6: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一份热情多一份思考-参加“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海口市三十三小学    蔡英丽

2015年6月24日到27日,学校派我们十人到北京怀柔一小参加“小学语文整体改革”教学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学习,诸多的是感动和满满的收获,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的机会。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陆恕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怀柔一小校长赵士清的经验分享,有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与专家合影----全家福


我们培训的主题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
-----从自主识字、自我阅读到自能作文
-----从课内阅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的书
-----一年级至六年级九种课型全方位诠释
听了九种不同的观摩课堂教学,每种课型截然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走进每位教师的课堂,我们一睹名师的风范,他们的课堂的确称得上是一门艺术,首先每位教师都充分体现了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每堂课前三分钟的诵读,课堂三分钟的演讲故事,让我们眼前一亮,孩子们的表现更是一鸣惊人。学生的每一次精彩全班都给与
表扬鼓励,鼓励评价的语言和形式丰富多彩;每节课教师都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情感教育,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自主识字,自我阅读到自我作文,孩子们对教材的内容让人折服。每位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棒,有着灵活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学生的表演精彩而又感人。听着这样的课让我们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听课, 我看出北京市怀柔区一小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很出色,且个性鲜明、兴趣广泛。下面就说说个人听了九种不同课型的一点感触:
     第一节课:《自主识字课型》,自主识字,同步阅读的课堂中,学生自信,大方的展示自己的识字能力,学生识字兴趣非常浓,这样的课堂让孩子的学习变得不在枯燥无味。

第二节课:单元展示分享课《自然奇观》,孩子们朗诵古诗,散文,自己的习作,绘声绘色,有模有样,读的就像是演说家,这样的课堂,成就的是孩子。

     第三节课:单元导读课型《探索科技》,一节课,就把这个单元的4篇课文进行教学,通过自学导航自学课文,通过比较,了解4篇课文在题材,选材,构思,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最后老师还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给学生课外阅读,整个流程主题非常清晰,真正做到了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四节课:以文带文课型《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当主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体验了过程与方法,激发了兴趣,升华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第五节课:整体识字课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先读书,后识字,通过多种读法,反复接触生字,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中做到整体识字。

     第六节课:读写联动课型《小花狗学游泳》读写联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它和我们之前的读写结合差不多,都是利用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写作指导,而读写联动做得更扎实些,真正做到了读写一体,因为读写联动的课堂注重最具价值点知识的传授,其它知识点学生会了的就不需要讲解,给更多时间,让学生学习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习作的练习,这样练习,今后学生的习作就不成问题了。

第七节课:群文比较阅读课型《故事里巧妙的结局》,一堂课就讲了3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也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

第八节课:读整本书展示课型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格林童话》交流会,分享故事中不喜欢的人物,说童话,品人物。读童话,品语言。畅谈读后感!这样的课堂陪伴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